天天看点

多人上门围殴,男人挥刀“反杀”!法院三次审理,构成正当防卫?

作者:倩菇凉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正当防卫是一项被广泛适用的法律原则,它赋予了公民在面对不法侵害时保护自身和他人的权利。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正当防卫的认识和适用也出现了一些偏差,一些公民在行使正当防卫权利时,却因为过于理性地对比双方伤害而背上了不应有的法律责任。

  最近,辽宁省抚顺市一起正当防卫案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在这起案件中,尹某面对6人的围攻,使用刀具进行反击,最终导致其中一人死亡,其余人受伤。在此后的审判过程中,不同法院对于尹某的行为认定出现了明显的差异,直到高级法院的判决,尹某才最终获得了无罪的结果。

  这起案件的审判过程,再次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正当防卫的讨论和思考。在司法实践中,为什么会出现对于正当防卫认定的差异?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又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理解和适用正当防卫的相关法律原则?本文将从这起案件出发,对正当防卫的“无罪”之刃进行深入探讨。

多人上门围殴,男人挥刀“反杀”!法院三次审理,构成正当防卫?

一、案件回顾:尹某的正当防卫之路

1. 事件起因

  2018年6月,辽宁省抚顺市一家餐厅内发生了一起激烈的争吵事件,而这起争吵事件的当事人之一,正是后来的被告人尹某。据了解,争吵的起因是尹某与其他人发生了一些竞争上的矛盾,双方在餐厅内的消费排队问题上产生了分歧,最终演变成了肢体冲突。

  在这次冲突事件中,尹某明显处于绝对劣势,他不仅受到了对方的围攻,还遭到了对方使用椅子进行殴打,场面十分混乱。正是在这样的紧急危险环境下,尹某才做出了使用刀具进行反击的决定,而这一反击行为,最终导致了一人死亡,其余人受伤。

2. 三审过程

  针对尹某的反击行为,司法机关依法对其进行了刑事立案侦查,并最终以故意伤害罪嫌疑对其进行了起诉。在此后的审判过程中,法院对于尹某的行为认定出现了明显的差异。

  首先是基层法院的判决结果,一审法院认为,尹某的反击行为已经超出了正当防卫的限度,构成了故意伤害罪,最终判处其有期徒刑10年。而在尹某的家人和辩护律师的不服上诉之后,二审法院并没有改变原判结果,依然维持了有期徒刑10年的刑事判决。

  面对连续两次的有罪判决结果,尹某的家人并没有放弃,他们选择了再次上诉,希望能够获得更加公正的审判结果。终审法院经过充分审理,对于尹某反击行为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包容,最终作出了无罪判决结果,认定其属于正当防卫,并且对其所受的侵害给予了适当的法律保护。

  通过三次审理的过程,尹某最终获得了无罪的结果,而这一结果的出现,也再次引发了社会对于正当防卫认定差异的深刻思考。

多人上门围殴,男人挥刀“反杀”!法院三次审理,构成正当防卫?

二、认定差异:为何高院判尹某无罪

  在这起正当防卫案件中,尹某之所以能够最终获得无罪的判决结果,离不开三个法院在认定正当防卫时出现的明显差异。

1. 认定标准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正当防卫的认定,一般来说会涉及到防卫人的防卫意图、防卫起因、防卫时间、防卫对象和防卫限度等多个构成要件,只有当这些构成要件齐全时,才能够认定其属于正当防卫,从而免除其法律责任。

  在这起案件的审判过程中,不同法院对于正当防卫的认定出现了差异,一审和二审法院更多地站在被害人的角度进行认定,他们过于理性地比较了双方的伤害情况,认为尹某的反击行为已经超出了正当防卫的限度,构成了故意伤害罪。

  而与之不同的是,高级法院在审理此案时,更多地站在尹某的角度进行认定,他们充分考虑到尹某当时所面临的紧急危险环境,以及他的防卫心理和反击行为,最终给予了其无罪的合法防卫认定。

2. 法律适用

  除了对于正当防卫认定的差异之外,在这起案件中,不同法院对于相关法律原则的适用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

  在具体的法律适用过程中,一审和二审法院更多地从事后理性的角度对比双方的伤害情况,他们认为尹某作为被告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无法获得正当防卫的法律保护。

  而在高院的审理过程中,他们更加注重正当防卫的实质内涵和价值取向,充分考虑案件发生时的紧急危险环境和尹某的防卫心理,从被害人的实际侵害行为出发,给予了更为合理和公正的法律适用,最终保护了尹某的合法权益。

  正是由于高院对于正当防卫的深刻理解和适用,才使得尹某能够最终获得无罪的判决结果,也为我们正确理解和适用正当防卫的相关法律原则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多人上门围殴,男人挥刀“反杀”!法院三次审理,构成正当防卫?

三、构成要件:正当防卫的“无罪”之辩

  通过这起案件的审判过程,我们不难发现,正当防卫在司法实践中的认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涉及到多个构成要件的合理把握和平衡,也需要法院在具体适用时,更多地站在防卫人的角度进行认定和理解。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行为才能够被认定为正当防卫?在具体的构成要件中,又包括了哪些内容呢?

1. 防卫意图

  首先,防卫意图是构成正当防卫的首要前提,也是最基本的构成要件之一。所谓防卫意图,是指防卫人为了制止正在侵害自己或他人的合法权益的非法侵害行为,所进行的一种积极的防卫行为。

  在具体认定时,法院需要充分考虑到防卫人所处的紧急危险环境,以及其内心的真实防卫意图,避免过于理性地对比双方的伤害情况,从被害人的实际侵害行为出发,对其进行合理推断和认定。

2. 防卫限度

  除了防卫意图之外,防卫限度是正当防卫的又一重要构成要件,也是法院在认定正当防卫时,经常容易出现偏差的地方。

  所谓防卫限度,是指防卫人在采取必要防卫行为时,所能够承受的紧急危险程度和侵害程度的一种合理判断和衡量,防卫人不应当以过度的、不必要的武力进行反击,而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卫手段,并且在达到防卫目的后,即时停防卫行为。

  在具体的认定过程中,法院需要充分考虑到防卫人当时所面临的紧急危险环境和心理压力,避免过于苛刻地要求防卫人,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理性的判断,也需要更多地站在防卫人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对其进行合理的包容和理解。

3. 法定条件

  除了普遍适用的构成要件之外,在大陆的刑法中,还对正当防卫的认定条件进行了明确的法定规定,规定了正当防卫的五个具体条件,包括非法侵害的进攻行为,危害边界的合理预期,非法侵害的即时防卫行为,正当防卫的必要性和紧急性,以及防卫手段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在具体的认定过程中,法院应当严格参照这些法定条件,对案件当事人的行为进行全面审查和把握,只有当案件当事人的行为符合这些具体条件时,才能够被认定为正当防卫,从而免除其法律责任。

多人上门围殴,男人挥刀“反杀”!法院三次审理,构成正当防卫?

四、深刻启示:正当防卫的司法适用

  通过这起正当防卫案件的审判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司法机关在认定正当防卫时,需要更多地考虑到案件当事人所面临的紧急危险环境,避免过于理性地对比双方的伤害情况,也需要更多地站在防卫人的角度进行认定和理解。

  同时,大陆的司法机关在审理正当防卫案件时,也需要更多地考虑到正当防卫的实质内涵和价值取向,充分保护公民在面临不法侵害时的合法权益,引导公民敢于行使正当防卫权利,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司法倾向。

  在具体的工作中,司法机关可以通过加强对正当防卫的相关法律规定的宣传和解释,组织开展正当防卫案件的研讨和交流活动,加强对法官和检察官的业务培训,从而提高其对正当防卫认定的专业水平和司法理念,更好地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同时,广大公民在面对不法侵害时,也应当了解和掌握正当防卫的相关法律规定,谨慎选择防卫手段,做到在必要时勇敢反抗,但绝不越过法律的底线,从而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也为司法机关正确处理正当防卫案件提供更多的司法参考和支持。

多人上门围殴,男人挥刀“反杀”!法院三次审理,构成正当防卫?

结语

  正当防卫,作为一项重要的法律原则,承载了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使命,也是公民自我保护的一项重要权利。在司法实践中,我们需要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正当防卫的内涵和要求,避免对其出现偏颇的认识和适用。

  只有当我们能够正确理解和适用正当防卫的相关法律原则,才能够更好地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也为构建法治社会,提供更为坚实的法律保障和公共安全。

  希望通过这起案件的深入解析,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正当防卫的重视和思考,也为我们正确理解和适用正当防卫的相关法律原则,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