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汽车价值战的“问界范式”,九个月从稚嫩走到成熟

作者:经济观察报
汽车价值战的“问界范式”,九个月从稚嫩走到成熟

王子阳/文

从微型电动车市场,到中高端增程车市场,再到混动紧凑型轿车市场,新能源浪潮催生了一批又一批热销车型,但其中的大多数如同流星一般,销量繁荣一闪而过。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尽管影响一款汽车产品市场表现的因素纷繁复杂,但纵观汽车产业历史,能够长盛不衰的经典国民车,往往都善于自我定位和自我剖析。

作为一款2023年9月上市的25万级大型豪华智慧新能源SUV,问界新M7至今累计大定数突破18万辆,这一数字不止在新能源市场首屈一指,即便从整个汽车市场角度看,也堪称新时代的国民SUV。

5月30日,问界新M7车主半年用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问界新M7对自身进行了外科手术式的精准剖析,让外界看到了这款智能电动时代国民SUV成功的必然与经验。

在完成阶段性自我剖析的同时,问界新M7也开始向更高的下一级台阶迈出新一步。5月31日,问界新M7 Ultra焕新上市。

汽车价值战的“问界范式”,九个月从稚嫩走到成熟

从技术、产品、制造等各个方面,问界新M7 Ultra都展现出了在价值竞争维度更成熟且深入的思考,而这种思考正在让如今深陷恶性价格内卷的国内汽车市场,看到走出泥潭的希望与方向。

能当国民SUV的,也可以是豪华新能源产品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今年比去年竞争更激烈。但无论多激烈的竞争,市场最终都会用实打实的数据分出高低。根据汽车垂直平台车主之家的数据,在1-4月全国TOP10销量排行榜中,共有2款豪华车型,其中一款外资品牌车型,另一款是中国品牌车型——问界新M7。

汽车价值战的“问界范式”,九个月从稚嫩走到成熟

从品牌层面来看,3月,问界全系交付新车3.17万辆,在新势力品牌中占据领先地位。这一销量成绩的背后,问界新M7的贡献极为关键,该车单月交付量达2.45万辆,在中国新势力品牌车型中优势明显。此次《报告》宣称,问界新M7在2024年一季度中国市场高端车型销量中位列全品牌第二,仅次于一家非新势力车企。

站在整个汽车行业的角度,一个革命性变化也在今年出现:新能源市场成为主流赛道,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在4月上旬超过了50%,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超过燃油车。这意味着,新能源市场的头部玩家,也将自动成为整个汽车市场的头部玩家。

如今,能够反映这一趋势的代表性车型之一是问界新M7。不过,中国汽车市场从来都不缺少国民车,此前出现的国民车,多数是入门级代步车,与低价挂钩,例如燃油车时代10万元左右的某些入门级轿车和SUV,以及新能源时代几万元的微型电动车。

作为问界品牌的主力车型,问界新M7在过去半年多时间的热销,标志着国民车不再是入门车的同义词,豪华新能源SUV如果做得好,也能成为现象级国民SUV。

针对5月31日焕新上市的问界新M7 Ultra,太平洋证券5月26日的研报已给出相关预测。研报称,问界M7焕新版底盘悬架,激光雷达,座椅、音响、前脸等内外饰全方位升级,焕新版上市有望再次打造国民 SUV 冲击新势力车型销量榜。

汽车价值战的“问界范式”,九个月从稚嫩走到成熟

智能化时代的用户思维,是创造式的思维

如今,电动化、智能化技术不仅带来了汽车形态的变化,也在重塑用户的需求。传统燃油车技术已极为成熟,企业只需要保证用户现有的体验维度足够高水平即可,但智能电动时代,技术日新月异,只满足用户现有体验维度远远不够,高水平的企业懂得通过提供高价值的全新场景体验,来激活用户对新技术、新功能的内在需求。

就智能化而言,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追求更便利的驾乘体验都是汽车产品最核心的追求之一,智能化给驾乘体验带来了新机遇。

此前很长一段时间,智驾主要是用于提升某款新车乃至整个品牌形象定位,由于技术不成熟、价格过于高等各种因素,智驾对一台智能汽车的销量贡献是很小的,甚至是负的。一言蔽之,智驾更多是一个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价值的花瓶功能。

但问界新M7开始让智驾真正成为刺激新车销量增长的关键力量,大量用户就是因为智驾才选择问界新M7。《报告》显示,到今年4月,问界新M7智驾总里程超过9946万公里,相当于环中国自驾游2617次,其中城区智驾总里程超过932万公里。

汽车价值战的“问界范式”,九个月从稚嫩走到成熟

问界新M7的智驾之所以能够获得用户普遍性的认可,在于它能够带来更高的效率与舒适。根据《报告》,问界新M7的APA+RPA自动泊车系统累计成功泊入351万余次,平均每次用时仅45秒,为用户累计省下4.4万小时的时间。

长城证券4月的研报称:“国内高阶智驾迎政策端+产业端+成本端多重利好,产业进展有望加速,华为智驾作为国内引领者,产品力逐步得到验证,带动行业加速向智能化发展。”

当然,智驾与智舱两个体系,不是互相独立的,而是高度关联的。当用户的大量原本用于开车精力被智驾解放出来之后,智舱将给用户带来更加方便的生活体验。

《报告》显示,问界新M7的智舱已经成为与用户密切相关的车生活的一部分——用户累计唤醒智慧出行管家“小艺”6500万次,对话时长51万小时,小艺帮助用户操作车型设置3095万次,各类用车贴心提醒超3803万次……

汽车价值战的“问界范式”,九个月从稚嫩走到成熟

就电动化而言,电动汽车已进入渗透率30%以上的大众化阶段,与多为技术发烧友的早期用户不同,蜂蛹而来的大众用户更理性、更挑剔,他们不会简单为某些新颖的噱头买单,而是会关注用车是否无后顾之忧,例如用车成本高低。

《报告》显示,长途型用户关注低油耗,CLTC工況下问界新M7平均油耗后驱5.6L 、四驱5.8L,比行业平均值能省30%;市区纯电型用户关注低电耗,问界新M7平均每公里成本6.6分钱;大5座、享6座问界新M7多人出行自驾游,用户每人每公里出行成本低至5分钱。

从电动化到智能化,玩家多如牛毛,问界新M7能够被用户普遍认可,源于华为在技术层面的多重“护城河”。

浙商证券4月的研报称,华为自研了传感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芯片(智能座舱芯片、智能驾驶芯片)、以及电驱动系统、AR-HUD等智能化零部件,并深入研究摄像头、雷达多传感器融合感知算法,四大核心硬件全方位布局,自研零部件实力卓越。

遭雪藏的正确竞争观,被华为重新举起

持续蔓延的价格战,让汽车市场出现了一种奇怪现象,有的车企原先在硬实力层面真刀真枪拼不过对手,但通过无底线降价实现销量攀升后,开始回过头来洋洋自得,甚至高调输出自己的“成功经验”,全然不顾这是以企业自身长远发展以及行业健康发展为代价的。

恶性价格战对于智能汽车与电动汽车市场的伤害,要远大于对传统燃油车市场。传统燃油车技术体系已相当成熟,而智能汽车与电动汽车仍在技术突破阶段,如果车企都将心思放在卷价格而非卷价值上,等于给智能化、电动化的技术向上势头不断浇上一盆盆冷水。

但汽车市场需要的,也并非简单喊出“我们应该进行价值竞争”这种口号的空洞行为,而是能真正能勇敢践行这一正确竞争观的切实案例。

无论是已售半年多的问界新M7现有车型,还是5月31日焕新上市的问界新M7 Ultra,都是将高价值打造成为自身销量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如今,问界新M7可以视为价值竞争的成功先行者。

为什么还要加上“成功”二字?当下的汽车行业,信心比黄金更值钱。其实,卷价格没有前途,卷价值才有前途,大部分车企都知道这个道理,但很多车企在实际做法却与此观念相反。因为,行业整体缺乏信心,各类销量数据一直在传递这样一个信号,卷价值“填不饱肚子”,卷价格才能“填饱肚子”,谁不拼命卷价格,谁就会被市场边缘化。

如果说,问界新M7在价值竞争问题上做到了“先行”二字,那么,华为智选车在价值竞争问题上就做到了“成功”二字,而这种成功将让整个行业都获得转向价值竞争的信心提振。

在2024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透露,今年前3个月,华为智选车业务已经扭亏为盈了。在大部分新势力车企都在持续亏损的情况下,华为智选车后发制人,率先实现商业闭环。

“华为智选车代表品牌问界凭借出色的产品力,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交付持续放量,我们认为智选模式规模效应已初步显现,随车型矩阵进一步拓展,交付进一步提升,智选车模式与车BU自身盈利能力有望快速改善,华为正成为车企迈向高阶智能化的重要选择之一。”信达证券5月的研报称。

经过半年多摸索,“问界模式”走向成熟

作为一个成功的案例,问界的价值竞争之路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而时间上的分界线是5月31日问界新M7 Ultra焕新上市。

汽车价值战的“问界范式”,九个月从稚嫩走到成熟

在此之前,是摸索成长阶段,问界新M7在行业内没有可供借鉴的双智成功案例的情况下,必须作为先行者自己去摸索和试探用户的反应;在此之后,是成熟引领阶段,问界新M7 Ultra让卷价值而非卷价格的“问界模式”开始向行业全面示范。

其一,无论是技术、功能还是体验的创新,都要建立在深刻了解用户的基础上,这是态度层面的问题。例如,余承东曾在问界新M7 Ultra开启预售前发起投票,调研用户对问界M7焕新版最期待的升级点。

汽车价值战的“问界范式”,九个月从稚嫩走到成熟

其二,在经过市场验证后,对于被用户高度认可的智能化体验,需要车企重点关注。目前,问界新M7搭载的华为智驾已经是行业天花板水平,而问界新M7 Ultra在没有真正有威胁的对手的情况下,仍然选择继续不断升级和完善。

其三,近几年很多新能源品牌在新车量产问题尚未彻底解决时就启动预售乃至宣布上市,这导致新车上市与交付间的间隔长达数月乃至更久。虽然如此操作有助于品牌更早展开营销攻势,第一时间吸引用户乃至投资者,但一旦后续迟迟无法交付,将容易引发用户不满,伤害品牌形象。

从问界新M7 Ultra开始,鸿蒙智行告别“产能爬坡”,迎来“火箭发射”式交付,背后所体现的是华为强大的体系力。为了围绕生产制造搭建体系能力,华为不仅自身耗费大量资金投资了新生产线,也通过合作开发、驻厂协调等方式,统筹了整条产业链上的资源,实现了效率最大化。

结语

其实,如果将时间视野放大到最近两三年,可以看到的是,问界新M7这一路,并不是一个永远幸福的梦幻童话故事,这款如今的国民SUV,在诞生初期也有过销量承压的阶段。

汽车价值战的“问界范式”,九个月从稚嫩走到成熟

只是,与其他很多在压力下逐渐被市场边缘化的车型不同,从问界M7到问界新M7,再到刚刚上市的问界新M7 Ultra,背靠华为的这款车乃至问界品牌,正是懂得通过自我革新、尊重用户,才得以从豪华新能源SUV市场最初摸爬滚打的一名“学生”,成长为能给智能电动汽车市场提供优秀发展模板的一位“老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