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泡了上万次茶叶,踩了很多坑,我发现了盖碗烫手的5个原因

作者:小陈茶事
泡了上万次茶叶,踩了很多坑,我发现了盖碗烫手的5个原因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很多人在第一次用盖碗泡茶时,都有过烫手经历。

回想起来,满满都是“血泪史”。

张闺蜜说,她高中那会儿出于好奇,用了家里的盖碗试手,结果烫手问题倒还好,就是连着打碎好几个碗。

每次稍一感到烫,立马甩开手。回想起那段练手时光,不知毁了多少好物件。

泡了上万次茶叶,踩了很多坑,我发现了盖碗烫手的5个原因

还有位新茶友分享,他用盖碗时最容易烫到的部位有两处,一是大拇指,二是手掌心。

之前他用了个厚胎珐琅彩盖碗泡新茶,倒出茶汤时超级烫,好不容易忍着烫,泡完了一冲茶,放下盖碗才发现自己的大拇指头被烫红,出现了水泡。

身边也有老同学发表过内心感慨,新手刚开始用不惯,没有摸准方法的话,100%会烫到自己。

不过说来也奇怪,或许是出于趋利避害本能吧,烫着烫着就慢慢学会了。跟一开始练习骑单车一样,掌握好平衡感就能轻松驾驭。

万语千言说到最后,盖碗泡茶期间怎样才能不烫手?

在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前,大家不妨找准成因。

找出自己用盖碗泡茶烫手的关键成因,找准病根,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泡了上万次茶叶,踩了很多坑,我发现了盖碗烫手的5个原因

《2》

一、大盖碗泡茶易烫手。

有些茶友在一开始买盖碗时,就走了高难度路线。

入手了超级大的盖碗,摆在茶桌上开始泡。

结果上手后傻了眼,哪怕反复对照教程,大盖碗泡茶都会烫到手。

当盖碗买大了之后,泡茶难度悉数成倍上升。

烫手、手抖、拿不稳导致手滑摔碎等情形,时有发生。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得明确定义。

泡了上万次茶叶,踩了很多坑,我发现了盖碗烫手的5个原因

大盖碗,何为“大”?

标准容量的盖碗是110毫升,是不是说超过这个范围的盖碗都叫大盖碗?

倒也不能如此狭隘。

130毫升、140毫升左右的盖碗,如果自己的手掌足够大,手指头足够修长,能轻松做到稳当拿起,便不算过大。

盖碗的“大”,因人而异,因手而异。

当你拿到一只新盖碗时,不妨先伸开大拇指和中指,握在两侧碗沿,尝试性单手拿起。

只要碗口直径没有超出自己的承受范围,还能接受。

要是发现将手指撑到最大,也仅能勉强拿起。

投入干茶倒进沸水后,拿起过程还有些费力,说明这个盖碗与自己无缘,如果坚持用来泡茶,只会烫到自己。

泡了上万次茶叶,踩了很多坑,我发现了盖碗烫手的5个原因

《3》

二、 窄沿盖碗,丝毫不防烫。

基于防烫手角度考虑,在设计盖碗时,碗沿是越宽越好。

宽碗沿,利于抓握。

采用三指握碗法泡茶时,大拇指和中指握在两侧碗沿,食指固定盖钮顶端,确保合盖开口角度不位移偏斜。

宽碗沿,利于防烫。

正式泡茶期间,往盖碗内注入沸水。

水位线的高度,大致接近碗沿。

受到滚烫沸水的热量影响,整个盖碗的碗身里里外外,都是烫的。

泡了上万次茶叶,踩了很多坑,我发现了盖碗烫手的5个原因

似燃烧正旺的通红木炭,温度极高,没法直接触碰。

而往外延伸,向外“撇出去”的碗沿,无疑是远离了热源中心,短时间内不易受到沸水的散热影响。

拿起盖碗倒出茶汤时,只要手指头都落在碗沿上方,远离碗身与碗壁,便不会烫到自己!

反过来看,如果自己买到手的盖碗,碗沿极其窄。

甚至是直肠直肚的造型,根本没有往外撇的碗沿。

有经验的老茶客一看便知道,这种盖碗实际用起来会烫手。

除非将注水量减少,只倒四分之三满。

但这样一来,水少茶多,又容易打破茶味平衡。

泡了上万次茶叶,踩了很多坑,我发现了盖碗烫手的5个原因

《4》

三、注水过量,水满则溢。

新茶友刚开始用盖碗,容易烫到手。

而老茶客却驾轻就熟,泡茶动作行云流水,看着轻而易举。

在这背后,并非是老茶客们修炼出了“不怕烫”的神技能,而是规避了许多不当泡茶操作。

譬如,注水期间悠着来。

往盖碗内注水时,合理的水位线高度在碗沿下方。

接近碗沿,但合上盖子后又不至于溢出。

拿起烧水壶,正式往下注水时,要专注在眼前的动作。

泡了上万次茶叶,踩了很多坑,我发现了盖碗烫手的5个原因

一旦顾着闲聊,或者目光视线转移。

等回过神才发现,盖碗内部注水过满。

合上盖子刹那,溢出一圈滚烫热水。

茶盘的四周,也立马洒落一滩水。

此时,不论用什么方法去拿起盖碗,都会烫到手。

放着不管,直接等到沸水降温。

等降至不烫手的温度后,整个盖碗内部的茶水早已被闷浓。

在烫手与闷浓好茶之间二选一,不论怎么选,都非上策。

最好的办法是提前预防,注水期间多专心,避免倒入太多水!

泡了上万次茶叶,踩了很多坑,我发现了盖碗烫手的5个原因

《5》

四、拿起盖碗的手势动作不对。

许多泡茶小视频里,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炫技能。

用单手握碗的帅气姿势,四根手指放在碗底下,用大拇指固定合盖盖碗。

直接“抄”起盖碗后,倒出茶汤。

每次看到这等心情,心底都在默默为这些画面配音。

“嘶,哈嘶,好烫!真烫!”

泡了上万次茶叶,踩了很多坑,我发现了盖碗烫手的5个原因

其实,最适合新手练习的盖碗泡茶手法,是三指握碗法。

大拇指和中指,抓握在两侧碗沿。

而食指负责搭在盖钮上方。

注意了,不要将食指摁下去,贴在盖子顶端的瓷壁上。

因为在泡茶出汤期间,盖子顶端也会被滚烫热蒸汽熏得极烫。

若是不留神直接碰上去,也会烫红手指头!

泡了上万次茶叶,踩了很多坑,我发现了盖碗烫手的5个原因

《6》

五、厚盖碗用起来笨重又烫手。

买盖碗,买薄不买厚。

瓷壁轻薄的盖碗,不仅看起来整体更光润灵动,实际泡茶体验也会更好。

因为够轻便。

拿在手上,丝毫不会增加自己的手腕负担。

可以轻松完成一系列泡茶动作。

包括拿起盖碗,倾倒茶汤,沥干茶水等。

泡了上万次茶叶,踩了很多坑,我发现了盖碗烫手的5个原因

同时,对手劲略小的女性茶客而言,也会更友好。

不然连茶带热水单手拿起盖碗,茶水本身的重量可不轻。

在盖碗自身重量上减重,泡茶负担更轻。

换成碗身厚实的盖碗,未免显得太笨重。

单是拿起空空如也的盖碗,就要费一番手上力气。

等到注水开始泡茶后,笨重厚实的盖碗不利于泡茶动作发挥。

一旦手感不对,泡茶发挥失误,反而会增加烫手风险。

泡了上万次茶叶,踩了很多坑,我发现了盖碗烫手的5个原因

《7》

最后,聊一个很多人会忽略的细节。

使用盖碗泡茶时,不能盲目闷泡。

因为长时间闷泡坐杯之后,也会让人感到烫。

这与散热问题相关。

往盖碗内注入沸水后,热量迅速向四周扩散。

此时,趁早出汤,及时快速倾倒茶汤,问题还好。

选择“一闷到底”,闷了30秒、1分钟后再出汤。

泡了上万次茶叶,踩了很多坑,我发现了盖碗烫手的5个原因

彼时连原本的安全绿洲——碗沿,也被热量占据。

再按照同样的法子去泡茶,烫手就是必然的。

所以,平时在使用盖碗时,不能盲目闷泡。

除非是最后几道尾水时,茶味彻底淡下去,通过多闷一会增加茶味。

否则,还是快点出汤为好。

快出水泡茶,不仅能让喝到的茶味更清爽淳和,还能预防烫手。

细说来,可谓双赢之举。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