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反KPI,不内卷,华语乐坛全明星做出了怎样的唱片?

作者:邹小樱

久违的天后林忆莲Sandy Lam,在4月初发布了她的全新单曲《是你治愈了我的孤单》。

反KPI,不内卷,华语乐坛全明星做出了怎样的唱片?

已经有一阵子没有新作面世的Sandy,此曲当然备受期待。鉴于过去十年Sandy大多数时候都处在“内功修炼”的状态,从《盖亚》到《0》,始终走在华语音乐开疆拓土的最前沿——这反倒造成了听众对于新歌《是你治愈了我的孤单》的落差。“有点浪费了咱天后”,“太清汤寡淡了”,这样的评论声不绝于耳,豆瓣网上该单曲条目整体也在3星评价。当然也有很多歌迷表示,这首歌是“一束光治愈了我的心”。总之,这似乎并不是一首完全让所有歌迷的满意的作品。

《是你治愈了我的孤单》只是帷幕拉开的一角。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由“基本节奏”出品,著作等身的金牌制作人荒井十一领衔操刀,特别企划《不完全自救手册》发布了合辑中所有的11首作品。除了前述的林忆莲、荒井之外,包括陈建骐、陈绮贞、陈珊妮、曾国宏(落日飞车)、洪佩瑜、HUSH、裘德、秦四风、五月天玛莎……人均手上都有几座金曲奖的all stars阵容,共29组音乐人所配对合作,《不完全自救手册》一定是2024年华语乐坛最星光璀璨的阵容。

反KPI,不内卷,华语乐坛全明星做出了怎样的唱片?

这不是制作人荒井及其团队第一次挑战这样的壮举。2020年,前作《不完美人生指南》便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得在四年之后,当我们看到“不XX”这样的句式,便立即对我们将要听到的音乐开启了感应雷达。

反KPI,不内卷,华语乐坛全明星做出了怎样的唱片?

实际上,在过去的数年,我们听到了各种各样的“企划”。它们多以合辑的方式呈现,由许多特色各异的音乐人组成,一人一首,施展各自武功。追溯至数十年前,华语乐坛的“黄金年代”,我们常会在不同的厂牌(Label)中看到这样的企划:如传奇厂牌魔岩之《魔岩十大魔王之群魔乱舞》,收录了林强、窦唯、伍佰等另类叛逆大集合;台式小清新代表风和日丽也有著名的《风和日连连看》,把旗下黄小桢、何欣穗、Nylas和草莓救星(都是康士坦的变化球之分身团)等聚集在一起,甚至后来还把“连连看”拓展成小而美的音乐节。这些企划的发起者大都是厂牌,而厂牌本就是气质相近、有着相似审美及音乐世界观的聚集,因此这些企划合辑也承担了一种风格、美学的倡导功能。

反KPI,不内卷,华语乐坛全明星做出了怎样的唱片?

相比之下,我们如今所听到的大多数“企划”却呈现了另一种相貌。它们大都由流媒体平台、版权运营机构主导,囊括的音乐人以流量估值考量,选唱的作品大多为经过验证的翻唱,最后再以概念为包装。这样的炮制手法当然无可厚非,它们目的明确,实现路径也丝毫不差。且我们都知道Label已是明日黄花,“企划”自然也不再承担“音乐审美之劝导”功能。在嗟叹之余,这也是为什么从《不完美人生指南》再到如今的《不完全自救手册》的珍贵之处。笨拙与真诚,《不完全自救手册》所实践的正是华语乐坛最本格派的“企划”在做的事。尽管《不完全自救手册》中所涵盖的歌手来自五湖四海,并非出自单一门派,但有了数年前“不完美”这一IP的成功案例,以及本次“自救”这一企划所本身具备的向心力,加之荒井在圈内的金漆招牌,由此得到了这样的一张妙趣横生的作品。

反KPI,不内卷,华语乐坛全明星做出了怎样的唱片?

(荒井十一)回到我们前面所说:到底什么是才是好的企划?在我看来,它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具备包容性的母题导向,即一个圆浑扎实的树干;围绕母题,不同的音乐人以各自的音乐风格、切题口吻,长出了他们的枝干,最终结出了他们各自的果实。最终,这一株独立的大树代表的便是整个企划所承载的美学价值。听众们来到这颗大树下,采摘、品尝其成果,人们聚集在一块,交流着彼此的感受,也由此塑造了一个关于音乐的公共空间。《不完全自救手册》便是如此,它从这个世代我们每个人的焦虑、不安出发,最终形成了这样的一本小册子,每一页都是各自袒露的内心。

反KPI,不内卷,华语乐坛全明星做出了怎样的唱片?

于是,在特别企划的母题下,你可以理解为“命题作文”,同时有不同音乐人的合作参与,其最终的作品呈现定然和歌手们各自个人专辑截然不同,否则“企划”本身也没有意义。这不是随便把大家的作品收一收完事儿吗?如林忆莲,她在个人专辑里有大量实验性、故障美学等破坏性的元素,但在《是你治愈了我的孤单》里,她与另一位我非常喜欢的音乐人郑楠合作,郑楠使出了他的看家绝活,在一个看起来极“素”的作品当中,给与歌手巨大的空间,让歌手本身的呼吸感得以传递,这也是林忆莲这首作品的气质所在。《不完全自救手册》里有许多奇思妙想的碰撞,是完全出乎大家意料之外的佳作。在我最初看到这份名单时,我直觉“有货”的是王心凌、李吉吉、kafe.hu合作的《Phone人院》。Cyndi甜蜜天后近年来在个人专辑中对电子舞曲有诸多拓展,但毕竟是“主流卦”,而李吉吉、kafe.hu则是来自独立音乐的代表。当打开《Phone人院》时,我听到了Synth pop、Future Bounce、Kawaii Bass等漫天飞舞的新奇音色,王心凌也展现出了完全不一样的声音表现。我的老朋友李吉吉对于这一个奇妙的合作非常满意。他说:“除了我自己的乐队Project Ace,还有我个人的音乐,我过去做了很多商业性质的音乐和声音设计有关,诸如例如广告、电影、卡通配乐。很多案子允许放飞之余,但始终得是一个普世价值观的东西。这一次,荒井sir最开始只是告诉我,要跟cindy做一个关于自救的大主题,但没有落到这首歌要讲什么。我做任何音乐,脑子里都是画面感先行,于是就开始放飞,直到脑袋里蹦出一些戏剧的荒诞的画面,失落文明,积压爆发,破开新纪元……然后同步开始想top line和编曲。我想到,如果Cyndi用类似Billie Elish那种比较‘亚’的唱法,玩语气,玩腔调,或许会和她过往的很不一样。我也还在里头加入了很重的Synth成分,以及你所说的Kawaii Bass的部分,这是我脑子里的想象——人类被高级文明封印在球体当中的,规整有序的上下弹动。我还加入了Talk Box,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乐器,它带给这首歌一种科技文明异化扭曲后、人想要挣脱代码矩阵的感觉。”

反KPI,不内卷,华语乐坛全明星做出了怎样的唱片?

“一气呵成做完demo之后,荒井sir听完,他也立马有了灵感,他说在intro里的卡林巴琴的音色,会让人想到iPhone的提示音,这样一来歌曲主题也锁定了。后来又加入了我的老朋友Kafe,并围绕他的段落又加入了Afro类的东西。包括这首歌最后‘如果你突然打了个喷嚏,那一定就是在看手机’,这个gag是Kafe的神来一笔。我特别喜欢这种意料之外的互相启发。”如李吉吉所述,整首歌的构建、创造、碰撞、成型的过程,来源于多方的碰撞,在整个企划母题的引领下,走出各自封闭的世界,得出意外之喜。《不完全自救手册》中,贯彻这一种共创精神的,还有康士坦的变化球、裘德、陈绮贞合作的《冰》。这三组名字也许是这一次企划的曲目中,最黄金铁三角的组合,也是一个完全完全出乎大家意外的组合。歌曲发布前,我跟康士坦闲聊,他们跟我透露这一合作时,我也“啊”地吓了一跳。毕竟,文艺女神陈绮贞、后摇滚班霸团体康士坦的变化球、代表了华语乐坛全新写作方向的裘德,他们仿佛是三个遥不可及的星球,怎么会搭到一块呢?

反KPI,不内卷,华语乐坛全明星做出了怎样的唱片?

(康士坦ARNY)“这首歌是ARNY先出的旋律和主题。他是一个很完美主义的人,《冰》这首歌讲的是关于偏执的人怎么和这个世界相处。”康士坦的变化球向我介绍说。“因为我们是一个后摇滚的乐队,很多时候我们的歌不一定要有演唱,我们大部分的出发点就是旋律。作为一个post rock的乐团,我们追求拍点的精准和对位,尽量压抑情感,与其说是音乐表演,更像是一台戏剧演出,或是一场舞台剧。post代表了对抗、改变,决心走另一条路。当荒井提出这首歌我们要跟裘德合作的时候,我们也会担心自己的风格会不会太过个人化,毕竟康士坦的歌曲设计并不像主流华语音乐那样,像我们的《美好的事可不可以发生在我身上》、《搁浅的人》等,你会听到这里面副歌都是不重复的,每一段都会有不一样,这是后摇滚团的做法。包括我们在做这首《冰》的时候,还是有设计它的build up。post rock就是这样,建造一座大厦,然后又让它崩塌。”这首歌原本只有康士坦跟裘德。但考虑到康士坦在歌词上会比较慢,且他们是一个更习惯用抽象的方式表述的乐团,于是陈绮贞作为填词人加入到这个组合当中。实际上,关于“自救”这样一个母题,这是康士坦过往一直都在讲述的事情,无论是他们的那些代表作,还是最新发行的新专辑《眠月线》,以阿里山的著名森林徒步路线作为心灵幽暗通明的指代,依然还是关于自我拯救。善于自我拷问的陈绮贞当然也有许多类似的歌曲,她的歌曲当中也有相当多乐团化的作品,在拿到康士坦的demo后,绮贞交出了一首相当锋利的《冰》,这里头“我不只一次揭开我自己”,“我怀抱着一颗融化的冰”,这也让我想起了陈绮贞的《伤害》、《腐朽》、《sentimental kills》等作品。对于这首歌,最大的挑战也许在——演唱者裘德。

反KPI,不内卷,华语乐坛全明星做出了怎样的唱片?

(裘德)如果要用一个词形容裘德,我会选“极致”。他是当下华语乐坛最独特的声音之一,一种毫不妥协所营造出来的独特美感。在他去年的个人专辑《裘德》里,我们也看到了群星荟萃的制作班底,但这些音乐人们都会围绕裘德的词曲、声音去塑造出统一的、符合裘德一路以来认知的形状。但在这首《冰》里,裘德似乎不可避免地去“迁就”其他音乐合作伙伴,他的“极致”被打破了。裘德说:“一开始我收到这首歌的时候,真的蛮紧张的,觉得很忐忑,但荒井老师跟我说,没关系,他就是想要这样的碰撞,就是给大家不一样的裘德。在我过去的作品中,一向是我自己体会自己,而这一次我需要体会他人,感受他人的视角,带入康士坦的创作视角来切入音乐。但我愿意去挑战更多,这首歌里我就是作为一个‘歌手’。演唱的时候,前面我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咬,后半段的部分,我是第一次演唱这种类型的歌,需要有一个高音在嘶吼、呐喊。我模拟自己是一块冰的状态,冷冷的,但最后快要融化的时候,当一切迫在眉睫、马上就要消逝了,最后必须得喊出来。我觉得这首歌里讲的执念就像冰一样,结果注定是要融化的,那就去享受融化的过程。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裘德在《冰》这首歌当中的演唱,除了声乐本身的表现,在我看来,更大的区别是其音乐世界观的碰撞。关于“自救”这一主题,裘德过往所展现出来的方式是“沉溺”。如他《最后的水族馆》,听这张专辑,我会感受到无论外部的世界是怎样,裘德自己的世界里自有生态体系,他会安然享受其中。包括他最新EP中的一首《荔枝》,也有“但你有耐心的沉默,从来不急着占有或放过,我也就打开心脏静候”,同样是打开心脏这一动作,和《冰》里的那种后摇滚式的决裂感截然不同。我当然喜欢《冰》这首歌。如果我要听“那样的裘德”,我跑去听裘德自己的专辑就好了。如同林忆莲一样,如果我要听“那个”林忆莲,我也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而《不完美自救指南》提供的就是这样的一种可能。这一张企划合辑,除了火花的碰撞,也有鱼水的交融。王OK与洪佩瑜的《这条小鱼在乎》便是天生一对。

反KPI,不内卷,华语乐坛全明星做出了怎样的唱片?

(王OK)尽管此前王OK和洪佩瑜听起来也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一对,但她们却有这样的共性:强烈的语感,诉说性的旋律处理方式,富有特色、并能展现次世代的音色,在以吉他、不插电为织体的编曲中展现个人特质的能力,而企划的闪光点就是在于找到他们的共性。加上最擅长做这种小品歌曲制作的陈建骐,以及吉他演奏家董运昌的功力,使得《这条小鱼在乎》成为本次企划里迄今为止在流媒体平台播放数据最好的一首歌。专辑最后一曲《终自由》,由黄绮珊(严格来说应该是“小霞”)、JIHU、秦四风三位共同完成,同样也是一首恰如其分、浑然天成的作品。小霞姐跟秦四风是早已熟络的黄金组合,这首歌的词曲作者JIHU则是近年上升势头相当迅猛的唱作人,一边受着urban的浸淫,一边保持着彝族大凉山的传统,在张杰最新专辑《要得》当中,主打歌《回》、《月光下》都是来自JIHU的创作。提到这次合作,JIHU表示:“最开始收到荒井老师企划邀约时,我投递的这首歌曲,我自己觉得非常适合这次《不完全自救手册》的内容;后面得知有机会与小霞姐、秦四风前辈一起合作,我重新进行了填词,最终成了《终自由》。我自己本身很喜欢小霞姐与秦四风老师一起创作制作的小霞三部曲,里面的演唱呈现非常有她的质感。”

反KPI,不内卷,华语乐坛全明星做出了怎样的唱片?

(JIHU)“关于‘自救’这个主题,我自己也有很多需要‘自救’的地方。很多人认识我是因为《长子》,但随着新一轮的成长,我想继续写一首关于亲情题材的歌,它更多聚焦在亲情中尖锐的、心碎的无限对峙。但前期demo让我更多是停留在了那种无力的场景中,反而因为有了这次专辑的自救契机,《终自由》让我能更进一步,透过音乐,去找寻、呐喊。在录制过程中,小霞老师的演唱能力毋庸置疑,我其实承担的是一个合唱者的角色。秦四风老师给我的建议是,像个影子一样,尽情发挥,可以鬼哭狼嚎,后面都交给他。所以我们确实没有贴合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合唱或和声。歌曲出来之后,我听到很多人的评价,觉得这首歌大家都很搭,某种程度上形成了默契,也是我们各自的‘终自由’。”这张专辑中的其他作品也同样精彩,在此不一一细数。若论及“热歌”的话,目前《这条小鱼在乎》的试听数据表现确实不错,但我也相信接下来也陆续会有跑出来的歌。同为企划人,我当然乐于见到2024年的华语乐坛,依然会有《不完全自救手册》这样一张作品,落点在企划的本质,让大家聚焦于表达、音乐本身,而非被市场、算法裹挟,音乐人用发自内心的创作去寻求彼此的共识,并把这个共识扩大到更广阔的听众当中。我希望大家能完整地听一次这张专辑,这里头会有你熟悉的歌手变得陌生,也许会有你陌生的歌手变得熟悉。这是企划的魅力。

反KPI,不内卷,华语乐坛全明星做出了怎样的唱片?

(泡泡岛音乐节上,特设了限时“自救小屋”,作为《不完全自救手册》的企划延展部分)

反KPI,不内卷,华语乐坛全明星做出了怎样的唱片?
反KPI,不内卷,华语乐坛全明星做出了怎样的唱片?

(乐迷在“自救小屋”打卡)

反KPI,不内卷,华语乐坛全明星做出了怎样的唱片?
反KPI,不内卷,华语乐坛全明星做出了怎样的唱片?

我又想起了我的一位朋友,一位曾经在滚石唱片工作过的企划,当时恰逢滚石40周年,我们在闲聊时感慨今日企划人所遭遇的困境,在吐了半天苦水之后,朋友突然激动地说:“‘我在滚石,我很重要’,这是滚石的slogan,我在那里工作过,这是我一辈子的骄傲。我们成长的时代,有唱片行,也有唱片公司,现在都是一个接一个的明星工作室。可是,音乐人真的不需要企划了吗?我们的听众真的不需要Label,抛开那些千篇一律,让我们听到不一样的音乐吗?作为被这灯塔照耀过的人,我们始终坚信其价值所在。”我相信,参与《不完全自救手册》里的所有音乐人,以及喜欢这张企划的每一个你,都相信这种价值。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