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抗日战争时期,平潭海盗林震称霸东、西沙

作者:五溪闻道

【编者按】抗日战争时期,福建海匪趁战乱之机,聚集成伙,在沿海兴风作浪。他们互相争夺吞并,不久形成几股海盗武装集团,投靠日寇,成为汉奸队伍,猖獗一时。平潭岛孤悬海上,自1939年7月5 日至1941年 9 月18日,六度沦陷,深受日伪祸害。

抗日战争时期,平潭海盗林震称霸东、西沙

平潭县图 来源《平潭县志》(民国)

平潭县,在福建省东部海域,东临台湾海峡。属福州市。由近千个岛礁组成。清嘉庆四年(1799年)析福清县东南海坛等岛屿置平潭厅,属福州府。因主岛(海坛岛,又称平潭岛)有一平坦巨石得名。民国《平潭县志》:“而考平潭所由得名之故,又因中有一石,平如坛,俗呼巨石为磹,后遂作潭。”1913年由平潭厅改置平潭县,属福建东路道,治所即今福建平潭县治潭城镇。1914年属闽海道,1928年直属福建省。1949年属第四专区,1950年属闽侯专区。1956年属晋江专区,1959年复属闽侯专区。1971年属莆田地区。1983年属福州市。地域以海积平原为主。三十六脚湖为省内最大天然淡水湖。
抗日战争时期,平潭海盗林震称霸东、西沙

平潭县街市略图 来源《平潭县志》(民国)

平潭海匪林麻子

林震,长乐金峰乡人,又名林元桂,别号林麻子。青年时不务正业,学看命游荡江湖。抗日战争开始时,和林依发等几个肝胆朋友,向国民党沙堤乡公所夺枪十余支,并抢船两艘,下海为匪,不料碰上连江县水警队,连人带船均被破获。 船向连江驶去,林震手下有人认识一个水警,求他关情,免于上绑。趁水警们睡得正甜,林震等人趁机夺枪,把全船水警打死,劫持船公,开往南竿塘,投奔林义和。

抗日战争时期,平潭海盗林震称霸东、西沙

林震和林依发都当上了匪军营长, 被派到白犬岛去建立据点。他们暗中想摆脱林义和的钳制,独立称霸。在长乐的梅花、漳港等地,收集五、六百地痞、流氓,组成几个大队,在东沙、西沙一带横行称霸。

抗日战争时期,平潭海盗林震称霸东、西沙

照林义和海盗集团的规矩: 下属各部在海上抢掠所得的财物、枪械,除了按成得奖,不得擅自占有,上交总部车需处统一处理。 林震对此极为不满。有一次, 他的部下劫到30多艘盐船,拒不上交。林义和向“兴亚院”告发林震有叛变企图,重金贿赂日寇派舰前来逮捕。1941年农历八月初七,林义和乘日舰从厦门返回南竿塘,在白犬岛海面开枪射击林震的两艘哨船,打死30余人。林义和本想借日寇一臂之力,一举歼灭林震部队;但担忧妻儿还在白犬岛,恐遭不测,不敢草率行事。从此两股伪军互相残杀,结下血海深仇。

抗日战争时期,平潭海盗林震称霸东、西沙

1842–1884年福州局部图

兴亚院,1938年12月成立。首相近卫文麿任总裁,外相、藏相、陆相、海相兼任副总裁。设第一部辖政治,第二部辖经济。该院设联络委员会。在中国北平、上海、青岛、汉口、广州、厦门等地设有分支机构。

日本政府于公元一九三八年(昭和十三)十二月第一次近卫内阁时,为对华政策一元化,倡议对华中央机构设置论,而设立兴亚院。因当时外务省认为,军部对华占领地区,不仅有支配权,且握有对华外交权限,起而反对,以致引起广田弘毅及宇垣一成两外相,发生辞职问题。于是兴亚院执行对华政策时,外交除外,办理有关政治、经济及文化等事务。并监督在华特殊公司之营业。于北平、张家口、上海及厦门等地,设置联络部,担当指挥现地工作。兴亚院设总裁一人,由首相担任。副总裁四人,由外相、陆相、海相及藏相(财政部长)四大臣担任。为决定处理中日战争之最高方针,有兴亚院会议之组织,由正副总裁及总务长官(初任为柳川平助)所构成。由于兴亚院之设置,军部除全面参与对华政策外,且有多数军人直接担任行政事务。一九四二年十一月,由于大东亚省之设立,兴亚院无存在之必要而废止。

抗日战争时期,平潭海盗林震称霸东、西沙

1942年农历二月初十, 林震派林依发率领部下200余人,黑夜偷袭南竿塘,抓不到林义和,就把南竿塘匪巢的全部资财、鸦片和武器洗劫一空,满载而归。林义和逃到厦门后,即向“兴亚院”哭诉告状。“兴亚院”追究真相,林震把全部责任推到林依发身上。“兴亚院”专门派一艘军舰到白犬岛查办,把林依发枪决了事。但两林深仇难解,各怀鬼胎,都想找机会置对方于死地。

抗日战争时期,平潭海盗林震称霸东、西沙

林义和是林震和张逸舟的共同敌人。1942年十月,林义和一死,林震和张逸舟进一步狼狈为奸。他鼓吹“以杀立威”,残暴异常。碰上不顺从他抢掠的渔、船民,就抓来枪决、刀砍、活埋。白犬岛的“青蕃澳”便是林震经常杀人抛尸的地方。他和福建军统特务头子王调勋暗中搭线,抗日战争胜利后,林震摇身一变,成为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福建先遣军第三路司令。直到福州解放后,这个海盗、汉奸、特务分子终于被人民政府判处死刑,大快人心。

抗日战争时期,平潭海盗林震称霸东、西沙

活跃于1920年代沿海近海域的海盗

【说明】

1、本文纯属个人学习整理原始史料,仅供参考,资料来源《平潭县志》、《平潭文史资料》、网络;

2、图片主要来源网络、《平潭县志》(民国)、《1842–1884年福州.福省全图》,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中华文化精神;

3、欢迎多多交流,难免有疏漏之处,还请指正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