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过了70岁,晚年最好的活法不是有钱有闲,而是放下这3个“念想”

作者:眼眸的坚定

人生七十古来稀,到了这个年纪,人生已经开始步入了养老生活。

有人说,晚年最好的活法,就是有钱有闲。

70岁以后,拼的是人生的后半场。前半场已经经历了风风雨雨,也积累了不少的人生智慧。但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些老人到了晚年,心里还是装着许多“念想”。

这些念想也许是不服老,也许是不甘心,但对70岁后的人而言,是负担,也是束缚。70岁之后,这3个念想,能放下就放下吧。

过了70岁,晚年最好的活法不是有钱有闲,而是放下这3个“念想”

第一个念想:放下对过去的遗憾

人的一生,谁没有几个遗憾呢?年轻时,因为眼光和见识不够,错过了一些本应该抓住的机会,导致自己晚年依旧一事无成,平庸地过一辈子。

有的人心有不甘,对过去的遗憾耿耿于怀,觉得时光如果能倒流,自己一定不会过成现在这样。

因为放不下,这件事成了自己的心病,提起来就悲愤难掩。

有的人是因为错过了一些本该珍惜的人,等到自己再想挽回时,已经没有机会了。之后每每想起,都无法释怀。

但生活没有完美的答案,人生无论怎么选择都会有遗憾。选择这条路,会遗憾当初没有选择那一条,人们往往容易美化没有走过的路,却不知那条路,也布满了荆棘。

到了晚年,应该过得通透些,改变不了的事情,就接纳它吧。纠结这些过去的遗憾,只会让自己更加不快。

时间不会因为任何人停下脚步,与其沉溺于过去的遗憾,放下对过去的执着,珍惜当下。

过了70岁,晚年最好的活法不是有钱有闲,而是放下这3个“念想”

第二个念想:放下对子女的担忧

为人父母,从孩子出生时,心思就系在了他们身上,事事为他们操心。孩子随着年纪的增长,慢慢渴望拥有自己的天地,逃离父母的掌控。

但是父母们习惯了付出,即便孩子长大了,成家立业了,还是忍不住担忧他们的工作怎么样?工作累不累?手里的钱够不够花?

父母担心子女是人之常情,但是担忧过度,就会忍不住插手子女的生活,用自己的思维帮他们做选择,希望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

父母认为自己上了年纪,见得多也经历的多,帮子女做选择是为了让子女过得更好。但父母的见识和格局未必和子女对等。父母做的选择,也未必是子女想要的结果。

打着为他们好的旗号,做出的事反而伤害了他们,导致家庭关系紧张。

人老了,到了70岁的年纪,儿女也已经步入中年,父母应该相信子女能够处理好自己的事情。放下过度的担忧,不仅是对子女的信任,也是对自己的解脱。

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的生活上,不让自己成为儿女的负担,才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

过了70岁,晚年最好的活法不是有钱有闲,而是放下这3个“念想”

第三个念想:放下对金钱的念想

年轻的时候,觉得金钱是万能的,有了钱,会得到别人的尊敬,不用遭受别人的白眼。

没错,想要过上好的生活,钱确实很重要。但钱不是生活的全部。对70岁的老人而言,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身体不好,有再多的钱又如何?

有的老人对金钱有执念,我三叔就是如此。年轻的时候干苦力,辛苦挣得钱舍不得花,存起来给儿子买车买房。

儿子成家后,三叔又忙着赚钱贴补儿子的小家,帮他还房贷。三叔70岁的时候,别人都劝他该休息休息了,他却担心儿子压力太大,依旧坚持工作,挣点小钱贴补儿子和孙子。

三叔把自己累病了,结果他口袋里没钱看病,儿子和孙子想着有三叔贴补,花钱大手大脚习惯了,也没有存款。

三叔没钱看病,只能硬撑着,后来亲戚借钱给他看病,才有了好转。

三叔辛苦了一辈子,一直都在为钱而活,结果钱没存到,还把身体累垮了。到头来自己受累,也惯坏了子女,得不偿失啊。

人生到了晚年,真正的幸福,不在于拥有多少存款,而在于内心的充盈。

有的人吃山珍海味还觉得不满足,有的人饮食平淡,却知足常乐。幸福没有标准,关键在于心态。

所以,过了70岁以后,就放下这些“念想”吧。不念过去,不畏将来,放平心态,才会发现晚年生活也有美好值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