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姜萍能力遭质疑的背后,农村孩子就该上不了好大学?女生就该学不好理科?

姜萍能力遭质疑的背后,农村孩子就该上不了好大学?女生就该学不好理科?

溯洄者说

2024-06-18 20:35发布于湖北

近日,“天才少女”姜萍的故事在全网引发热议。甚至带动江苏涟水中专、涟水文旅以及淮安文旅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但或许如任何一个公众人物的宿命一般,姜萍在近些天也迎来了大量的质疑。有些人翻出了疑似姜萍考试分数的成绩,并质疑姜萍为何此前成绩并不突出,却突然在这个竞赛中成绩惊人;有人质疑在一些宣传照里,姜萍的板书似乎有错误;也有人说比赛是开卷的、成绩是姜萍作弊的结果等。

姜萍能力遭质疑的背后,农村孩子就该上不了好大学?女生就该学不好理科?

当然,也有很多人站出来为姜萍鸣不平,“自己不如人,还往人身上泼脏水”,“见不得别人好”等等,每一句话里都载满了愤懑,他们害怕一个努力拼搏,赚取人生资本的小姑娘被流言蜚语挡住了去路,所以想极力为她扫去积在头顶上的阴翳。

姜萍能力遭质疑的背后,农村孩子就该上不了好大学?女生就该学不好理科?

但我们跳脱出来看,那些质疑姜萍能力的人,他们真的只是单纯在挑姜萍板书中的错误吗?或者,与其说他们质疑姜萍的能力,倒不如说他们质疑的,是“农村、中专、女生”三个符号堆叠到一起,真的会爆发出那么大的能量,足以击败清北、麻省理工的“高材生”和他们代表的“最聪明的脑袋”吗?

农村孩子,学习成绩就该不好?

姜萍火了之后,有一些博主前往姜萍的家乡,想要一探究竟,这个17岁的“天才少女”,她的生长环境是什么样的。

姜家有两排小门房,养了几只鸡。土房砖瓦,甚至因为年代久远,土房的外皮已出现明显的裂痕。视频中姜萍的爸爸岁数看起来比较大,皮肤晒得黝黑,面对镜头笑得很拘谨,一看就是典型的老实本分的农民。

姜萍能力遭质疑的背后,农村孩子就该上不了好大学?女生就该学不好理科?

姜萍家乡

就是这样一个家庭,托举出全球数学竞赛第十二名的数学学霸,也正因为这样一个家庭,也为姜萍招来了非议——出身农村,家里也没有资源和资本,姜萍凭什么能把数学学得那么好?

这种质疑的潜台词是:农村孩子,成绩就不该那么好。

有人会抛出来一串数字作为例证:以北京大学为例,2021年北京大学校本部共录取农村户籍学生442人,占内地学生比例仅为15.1%。而且他们可能还会补上一句,其中还有很多是靠针对农村孩子的高校专项计划进来的,如果纯靠裸分,可能能进北大的农村孩子更少。

客观来说,就学习成绩而言,农村孩子整体不如城里孩子,这是事实。但是,这并非农村孩子生下来就比城里孩子蠢笨,而是教育资源的悬殊所导致的结果。

对于孩子成长来说,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先看家庭,能够在城市立足的家庭一般都是中产阶级,父母具有稳定体面的工作,且具有较高的文化资本。而农村的父母一般文化资本和学历较低,且家庭的物质积累也比较脆弱,工作不稳定,一般要么在家种地,或者当手艺人,搞木匠装潢之类的,要么进城打工,把孩子丢在家里。

因此,对于城里的父母来说,他们知道如何科学育儿,他们也有足够的经济和社会资本去为孩子购买课外服务,包括补课以及上兴趣班。他们精通教育政策和竞赛制度,知道什么时间点该为孩子干什么,他们可以保证自己的每一步都精准踏在孩子关键的节点上。

而反观农村的父母,他们需要整日为家庭的生计忙碌,自己还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他们不是不重视家庭教育,而是现实不允许他们长时间留在家里,为了家里能够有物质积累,他们只能放弃家庭教育,而被迫出去打工。补课对他们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花费,更不可能去给孩子报兴趣班,他们面对孩子的教育,很多时候都只能说一句:“你要好好学习,这样才能够走出农村,才能够过好日子”。

姜萍能力遭质疑的背后,农村孩子就该上不了好大学?女生就该学不好理科?

对于孩子来说,从小家庭能够投入的资源、资本对于孩子自身思维能力和惯习的培养至关重要。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家庭教育几乎呈现空白。

而学校,作为一个知识的主要输送场所,教育的主阵地,对孩子的成长成才也起到关键作用。城市学校,教育资源比农村孩子的教育资源好太多。就教师资源来说,现在都说老师的学历水平已经卷到硕士甚至是博士,这种情况只会出现在城市。而农村,更多的老师只能依靠国家的定向师范生,而大多的定向师范生执教期限一满,就会选择离开乡镇学校,进入城市或者县城学校任教。

对于很多乡镇农村的学校,他们的操场还是最简陋的土路,一到雨天就会变得泥泞不堪。图书馆是空缺的,因为没有足够数量的图书资源。实验室、电脑这些更是遥不可及,在我们当地乡镇中学,信息技术课只能三个人共用一台电脑,优质教学资源在乡镇学校是极为匮乏的。

放眼城市里的学校,各种社团轮番登场,学生在午后可以陪着机器狗在操场边散步,可以在铺着塑胶跑道和草皮的操场上遥控着无人机升腾飞空,可以在夜晚星星弥漫在夜空时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和星宿……这些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或许一切只能出现在梦中。

姜萍能力遭质疑的背后,农村孩子就该上不了好大学?女生就该学不好理科?

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落后的情况下,农村孩子只能拼蛮力,也就是通过疯狂地利用时间和疯狂地刷题,来换取突围的可能。姜萍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绩,我想,除了有一定的天赋外,最最重要的,是她一直努力,一直在拼命钻研数学的结果。

所以,“农村孩子成绩一定不好”,这类言论是对农村学生努力奋斗的抹杀,是对农村学生的一种歧视,也是一种不公平的看法,它忽视了农村孩子所面对的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困境。

学历,真的能代表一个人的全部实力吗?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怀疑姜萍能力,以及挑姜萍板书错误的人,有很多都是来自或毕业于清北等名校的学生。

那与其说他们在质疑姜萍的能力,倒不如说,这是一种高学历对低学历的轻视。

中专,在很多人的观念里,是被教育竞争筛掉的孩子的归宿,那里的学生至少在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上是非常弱势的。姜萍的出圈,无疑是给了这种观念一记响亮的耳光,也让很多人反思,中专的学生真的很差劲吗?我们对中专,是不是污名化过重了呢?

而清北,自然是另一个极端,代表着学历上的绝对成功。那里的学生一定是最聪明的,最有能力的,思维也是最有深度的。当清北生败给中专生,他们会觉得这不可能,毕竟学历悬殊这么多,中专生不可能这么厉害,她一定采用了非常的手段,挑刺的人就出现了。

所以,质疑的人其实也只是想维护所谓高学历、伪精英的体面。但,当今社会,学历真的能够代表一个人的全部能力吗?

姜萍能力遭质疑的背后,农村孩子就该上不了好大学?女生就该学不好理科?

当然,对于很多高学历的学生来说,或许他们确实比常人有天赋,也总有人说,去清北不是拼命学就能去的,得是努力加天赋。笔者非清北生,无法验证这个说法的真伪。但对于在学历上占据优势的学生来说,学历能证明的只是这个人学习成绩的好坏,它甚至都无法说明学习能力的高低。

笔者本硕都就读于武汉大学,不敢说学历多高,但至少也算是还凑合,我太清楚当今所谓的学霸,其实无非是脑子里被塞满了太多的知识,答题模板和技巧。所谓的高学历学生,他们也是拿整日浸泡在题海中,打时间仗,“两耳不闻窗外事”所挣来的分数,如果光有天赋,不努力学习,最后也只能沦为“伤仲永”,那种又会玩又会学的学生真的太少太少了。

因此,高学历的学生很多往往“头重脚轻”,脑子里看似装满了知识和文墨,但脚是悬浮于生活和地面的,是缺乏生活感知力的。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现在那些高学历,高智商的学生有几个去过菜市场买过菜,又有几个会做饭呢?

同样,中专这个学历确实没那么显眼,但是如果就因为一个学历就把所有中专生一棍子打死,这是非常不公平的。一个人的能力不能被一个学历“钉死”。我再举个例子,姜萍学的是服装设计,据她的老师说,姜萍的专业能力也是非常厉害的。姜萍自己也说,服装设计是自己的Plan A,数学只是Plan B,即使她没有在数学方面展露如此高的能力,难道会有人能保证姜萍不会在服装设计这条路上走得很远吗?

所以,不要事事都拿学历来衡量。不要用资本家筛选劳动力的那套标准去捆绑每一个生活在社会之中的活生生的人。学历或许能成为“敲门砖”,但绝不会成为“免死金牌”,学历高的找不到工作的一大把,学历低的混得风生水起的也大有人在。

姜萍能力遭质疑的背后,农村孩子就该上不了好大学?女生就该学不好理科?

我本科毕业论文是调研那些在学校里拉帮结派的问题学生,在调研完,其实我很有感触。虽然这些学生是学校里的越轨者,在学习上也处于劣势,以后或许在学历上不会有太大的突破,但是他们有一点让我羡慕,就是他们是生活在具体的生活中的,他们对生活有极强的感知力,他们敢爱敢恨,他们更像是鲜活朝气的学生的样子。

如果,那些顶着名校光环的“胜利者”继续拿中专说事,试图否定姜萍的努力和成绩,那我只好引用一个网友的评论:“伪精英享受着资源踩踏底层罢了”。

女生,一定学不好数理化?

当然,对姜萍的质疑也延伸到了对性别的探讨上。

“一般女孩子数学不好,姜萍的灵魂应该是男孩子。”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男生擅长理科,女生擅长文科成了莫衷一是的定理。好像现实也在支撑着这个想法。理科班男生多,文科班女生多。

男生考好,“男生本来思维就比较活跃”,女生考好,“这个女生一定很努力学习”,仿佛,女生的思维能力就是要比男生弱。有人给这个观念寻了一个理由,“男生相较于女生活泼好动,思维也会更灵活些,所以更适合理科。女生心思细腻,所以更适合文科。”

这种给学科赋予性别气质的观念盛行,也导致了选文科的男生或许要遭受一些异样的眼光。因为笔者是文科男生,所以深有体会。

但,“男生擅长理科,女生擅长文科”这种观念为什么会存在?女生,真的学不好数理化吗?

姜萍能力遭质疑的背后,农村孩子就该上不了好大学?女生就该学不好理科?

一篇发表在《Nature》上的论文,从多个角度比较了500多名儿童的数学认知差异。结果显示,男女之间的数学认知能力,没有显著差异。所以,人们所谓的“男孩比女生更擅长理科”并没有得到科学的支撑。

因此,“男生擅长理科,女生擅长文科”只是很多成年人的刻板印象,在孩子身上的投射。通俗来说,有一些男生选择理科,可能不是因为擅长或喜欢,而是因为受“文科是女生该选的”观念的影响。

那些把孩子的天性嫁接到学科上面,并赋予学科一种性别气质,伤害和限制的,只能是原本有无限可能的孩子们。

而且,谁说女生就该心思细腻,温柔,内向,安静,就只能在文科领域有所建树。这些所谓女性的性别气质,是在女性的成长过程中,被社会所规训、被传统性别刻板印象所强硬地打造出来的。

正如哲学家波伏瓦指出的:一个人并非生下来就是“女人”,而是逐渐长成了“女人”。

“女性成长境遇中的每一个因素,合谋限制了她们,让她们变得平庸不堪,但原因并不是她们天生就低人一等,而是她们慢慢学着变得被动、自我怀疑和过分热衷取悦他人”。

如果受性别所限,不允许儿童自由探索人生可能的话,那么无论是哪种性别,都会饱受其害。

所以,不要再给自己的孩子灌输“女生学不好数理化”此类的观念,尊重孩子的兴趣和意愿,尊重每一个截然不同的个体,尊重他和她的才能、天赋和努力。

姜萍能力遭质疑的背后,农村孩子就该上不了好大学?女生就该学不好理科?

希望质疑姜萍的声音能够少一些再少一些,这既是尊重她的努力,也是尊重我们自己。

(欢迎关注“溯洄者说”!)

查看原图 373K

  • 姜萍能力遭质疑的背后,农村孩子就该上不了好大学?女生就该学不好理科?
  • 姜萍能力遭质疑的背后,农村孩子就该上不了好大学?女生就该学不好理科?
  • 姜萍能力遭质疑的背后,农村孩子就该上不了好大学?女生就该学不好理科?
  • 姜萍能力遭质疑的背后,农村孩子就该上不了好大学?女生就该学不好理科?
  • 姜萍能力遭质疑的背后,农村孩子就该上不了好大学?女生就该学不好理科?
  • 姜萍能力遭质疑的背后,农村孩子就该上不了好大学?女生就该学不好理科?
  • 姜萍能力遭质疑的背后,农村孩子就该上不了好大学?女生就该学不好理科?
  • 姜萍能力遭质疑的背后,农村孩子就该上不了好大学?女生就该学不好理科?
  • 姜萍能力遭质疑的背后,农村孩子就该上不了好大学?女生就该学不好理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