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半导体碳化硅(SiC)衬底制程相关的详解;

作者:爱在七夕时

随着第一代硅半导体及第二代砷化镓半导体材料发展的成熟,其器件应用也趋于极限。现代科技越来越多的领域需要工作频率高,功率密度高,耐高温,化学稳定性好以及可以在强辐射环境中工作的材料,因此第三代半导体(即宽禁带半导体,禁带宽度大于2.2eV)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这些材料包括SiC,AlN,GaN,ZnO,金刚石等等,其中技术最为成熟的就是碳化硅(SiC)。

碳化硅(SiC)半导体行业三个重点环节(衬底、外延和器件)中,衬底是碳化硅产业链的核心,在产业链中价值量占比最高,接近50%。衬底行业的发展也是未来碳化硅产业降本、大规模产业化的主要驱动力。

半导体碳化硅(SiC)衬底制程相关的详解;

SiC的晶体结构

SiC单晶是由Si和C两种元素按照1:1化学计量比组成的Ⅳ-Ⅳ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硬度仅次于金刚石。C原子和Si原子都是4价电子,可以形成4个共价键,组成SiC基本结构单元——Si-C四面体,每个C原子周围都有4个Si原子,每个Si原子周围都有4个C原子。

半导体碳化硅(SiC)衬底制程相关的详解;

SiC衬底作为一种晶体材料,也具有原子层周期性堆垛的特性。Si-C双原子层沿着[0001]方向进行堆垛,由于层与层之间的键能差异小,原子层之间容易产生不同的连接方式,这就导致SiC具有较多种类的晶型。常见晶型有2H-SiC、3C-SiC、4H-SiC、6H-SiC、15R-SiC等,其中,按照“ABCB”顺序进行堆垛的结构称为4H晶型。虽然不同晶型的SiC晶体具有相同的化学成分,但是它们的物理性质,特别是禁带宽度、载流子迁移率等特性有较大的差别。其中,4H晶型各方面的性能更适合半导体领域的应用。

半导体碳化硅(SiC)衬底制程相关的详解;

生长温度、压力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SiC衬底的晶型稳定性,因此想要获得高质量、晶型均一的单晶材料,在制备过程中必须精确控制如生长温度、生长压力、生长速度等多种工艺参数。

半导体碳化硅(SiC)衬底制程相关的详解;

4H-SiC 衬底的加工步骤

1、晶面定向

使用 X 射线衍射法为晶锭定向,当一束 X 射线入射到需要定向的晶面后,通过衍射光束的角度来确定晶面的晶向。

2、外圆滚磨

在石墨坩埚中生长的单晶的直径大于标准尺寸,通过外圆滚磨将直径减小到标准尺寸。

半导体碳化硅(SiC)衬底制程相关的详解;

3、端面磨

4 英寸 4H-SiC 衬底一般有两个定位边,主定位边与副定位边,通过端面磨开出定位边。

4、 线切

线切是 4H-SiC 衬底加工过程中一道较为重要的工序。线切过程中造成的裂纹损伤、残留的亚表面损伤等都会对后续工艺造成不利影响,一方面会延长后续工艺所需的时间,另一方面会造成晶片本身的损耗。目前,最常用的碳化硅线切工艺是往复式金刚石固结磨料多线切割。主要通过固结有金刚石磨料的金属线的往复运动对 4H-SiC 晶锭进行切割。线切出的晶片厚度在500 μm 左右,晶圆表面存在大量的线切划痕和较深的亚表面损伤。

5、倒角

为防止在后续加工过程中,晶片边缘发生崩边裂纹等现象,同时为了减小后续工艺中研磨垫、抛光垫等的损耗,需要将线切后锋利的晶片边缘磨削成指定形状。

6、 减薄

4H-SiC 晶锭的线切工艺在晶片表面留下大量划痕及亚表面损伤,使用金刚石砂轮进给进行减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去除这部分划痕及损伤。

7、研磨

研磨过程分为粗磨和精磨,具体工艺与减薄类似,但是使用粒径更小的碳化硼或金刚石磨料,更低的去除速率,主要去除减薄工艺中未能去除的损伤及新引入的损伤。

8、抛光

抛光是 4H-SiC 衬底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同样分为粗抛和精抛。晶片表面在抛光液的作用下产生较软的氧化层,氧化层在氧化铝或氧化硅磨粒的机械作用下被去除。在这一工序完成后,衬底表面基本不存在划痕和亚表面损伤,有着极低的表面粗糙度,是实现 4H-SiC 衬底表面超光滑无损伤的关键工艺。

半导体碳化硅(SiC)衬底制程相关的详解;

9、清洗

​去除加工过程残留的颗粒、金属、氧化膜和有机物等污染物。​

SiC衬底分类

从电化学性质差异来看,碳化硅衬底材料可以分为导电型衬底(电阻率区间15~30mΩ·cm)和半绝缘型衬底(电阻率高于105Ω·cm)。

● 半绝缘型碳化硅衬底主要应用于制造射频器件、光电器件等。

● 导电型碳化硅衬底主要应用于制造肖特基二极管、MOSFET、IGBT等功率器件。

碳化硅单晶衬底的生产流程

半导体碳化硅(SiC)衬底制程相关的详解;

​1、原料准备

物理气相传输法(PVT)需要将Si和C按1:1合成SiC多晶颗粒粉料,其粒度、纯度都会直接影响晶体质量,特别是半绝缘型衬底,对粉料的纯度要求极高(杂质含量低于0.5ppm)。

2、籽晶

碳化硅籽晶是晶体生长的基底,为晶体生长提供基础晶格结构,同样也是决定晶体质量的核心原料。籽晶位于反应器内部或原料上方。

3、晶体生长

SiC晶体生长是SiC衬底生产的核心工艺,核心难点在于提升良率。目前SiC晶体的生长方法主要有物理气相传输法(Physical Vapor Transport Method, PVT法)、高温化学气相沉积法(High Temperatur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HTCVD法)、液相法(Liquid Phase Epitaxy)等。

半导体碳化硅(SiC)衬底制程相关的详解;

物理气相传输法(PVT)

物理气相传输法(PVT)主要包含三个步骤:SiC源的升华、升华物质的运输、表面反应和结晶。

● 晶体生长时,通过改变石墨坩埚上保温材料散热孔的大小和形状,使生长室内形成15-35℃/cm区间范围的温度梯度,SiC原料处于高温区,籽晶处于低温区,炉内会保留50-5000Pa压强的惰性气体以便增加对流;

● 然后通过感应加热或电阻加热将坩锅内的温度升至 2000-2500℃, SiC原料升华产生的气相 Si2C、SiC2和 Si 在温度梯度的作用下从原料表面传输到低温籽晶处,结晶成块状晶体。

该方法对生长设备要求低,过程简单,可控性强,技术发展相对成熟,国内开始逐步实现8英寸衬底的大量量产。

半导体碳化硅(SiC)衬底制程相关的详解;

但PVT法难以制备P型衬底,且有两个本征的不够纯净:

●原料是碳化硅固体,所以纯度不好控制;

●粉体转化为气体的过程中,能够生成多种气体。

高温化学气相沉积法(HTCVD)

● 高温气相沉积法利用的是电磁耦合原理;

● 生长时通过感应线圈将生长室加热到1800℃-2300℃;

● 向生长室内稳定地通入SiH4+C3H8或SiH4+C2H4气体,由 He和 H2承载向上朝着籽晶方向输送,为晶体生长提供Si源与C源,在籽晶处实现SiC晶体的生长;

● 籽晶处的温度低于 SiC的蒸发点,使得气相的碳化硅能够在籽晶下表面凝华,获得纯净的碳化硅晶锭。

半导体碳化硅(SiC)衬底制程相关的详解;

HTCVD法能通过控制源输入气体比例可以到达较为精准的 Si/C比,进而获得高质量、高纯净度的碳化硅晶体,但由于气体作为原材料晶体生长的成本很高,该法主要用于生长半绝缘型晶体。

液相法(LPE)

液相法SiC晶体生产流程:

● 液相法利用石墨坩埚为晶体生长提供C源;

● 坩埚壁处的温度较高,会进行C的大量溶解,形成C的饱和溶液;

● 饱和溶液随着助溶剂内的对流被传输到籽晶下方;

● 籽晶端的温度较低,对应C的溶解度相应降低,形成了C的过饱和溶液;

● 溶液中过饱和的C结合助溶剂中的Si,在籽晶上生长SiC晶体;

● 过饱和部分的C析出后,溶液随着对流回到壁处的高温端,并再次的溶解C,形成饱和溶液。

半导体碳化硅(SiC)衬底制程相关的详解;

液相法生长温度相对较低,结晶质量高、生长速度快,容易长厚、便于扩径,可获得p型低阻衬底。目前国内可以使用液相法生产4-6英寸的碳化硅晶体。凭借节能降本的优势,未来液相法或将实现进一步产业化。

4、晶锭加工

将制得的碳化硅晶锭使用 X射线单晶定向仪进行定向,之后磨平、滚圆,去除籽晶面,去除圆顶面,加工成标准直径尺寸的碳化硅晶体。

半导体碳化硅(SiC)衬底制程相关的详解;

​5、晶体切割

将生长出的晶体切成片状,由于碳化硅的硬度仅次于金刚石,属于高硬脆性材料,因此切割过程耗时久,易裂片。切割方法主要有砂浆线切割、金刚线多线切割和激光辐照剥离。

6、晶片研磨抛光

研磨抛光是将衬底表面加工至原子级光滑平面,衬底的表面状态,例如表面粗糙度,厚度均匀性都会直接影响外延工艺的质量。碳化硅具有高硬度的特点,常用的适合碳化硅的磨料有碳化硼、金刚石等高硬度磨料。抛光材料一般有氧化铝、氧化铈、氧化硅等。

7、晶片清洗检测

该步骤用于去除加工过程中残留的颗粒物以及金属杂质,最终检测可以获取衬底表面、面型、晶体质量等全面的质量信息,帮助下游工艺进行追溯 。

晶片检测内容包括:

● 晶体完整性:微管密度、结晶质量、六方空洞和裂纹、位错密度、多型;

● 晶型:晶型确定;

● 杂质:体杂质含量;

● 电学测试:电阻率。

​-----END-----​

好了,本期要跟大家分享的内容就到这里了,希望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起交流学习哦

免责声明: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作者本人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或者其他任何异议,欢迎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