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慈禧逃亡时向乔家借10万两,询问要何赏赐?乔家:帮写4个字就行

作者:言话古今

在大陆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交织在一起,其中不乏令人动容的故事,慈禧太后与乔致庸的故事便是其中之一。

慈禧太后作为晚清的实际掌权者,乔致庸则是地方商业的佼佼者,二人之间原本不会有太多的交织,却因为时代因素让产生纠葛与渊源。

慈禧逃亡时向乔家借10万两,询问要何赏赐?乔家:帮写4个字就行

清末慈禧为躲避帝国主义列强的炮火,曾逃到山西乔家并借款十万两,当时还询问乔致庸要什么赏赐,后者只要了四个字而已。

乍一看是乔家血亏,其实这是一场权力与智慧的较量......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其中的故事。

慈禧太后向西逃亡

1900年的盛夏时节,北京城如同被火焰炙烤,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不安的气息。随着八国联军的逼近,紫禁城内的寂静与庄严被打破,慈禧太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最终作出一个艰难的决定,率领皇室成员及朝中重臣,离开这座数百年历史的皇宫向西逃亡。

很快慈禧太后开始逃亡之路,车队缓缓驶出紫禁城的北门,马蹄声和车轮滚动的声音在空旷的街道上回响。

慈禧逃亡时向乔家借10万两,询问要何赏赐?乔家:帮写4个字就行

车队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行进,两旁皆是荒芜的村庄和废弃的田野,皇亲国戚虽然满是抱怨,却又不得不面对这样的困境。

慈禧太后在颠簸的马车中摇摇欲坠,忍受着酷暑和疲惫的折磨,夜晚只能在寒风中寻找避风的角落勉强入睡,这种生活方式与在紫禁城中的奢华形成鲜明的对比。

很快队伍便来到昌平城下,卫士要求开城门迎驾,不巧的是昌平知州裴敏中因病告假,代理州务的凤昌并不认识慈禧和光绪帝,也未曾接到过帝驾出巡的通知。

再加上当时义和团起义闹得沸沸扬扬,昌平城内也不安稳,出于安防考虑将城外一行人当作流民对待,拒绝打开城门,慈禧太后又气又急却也无计可施。

八国联军的脚步越来越近,为了保命慈禧不得不带着队伍继续向西行走,由于逃亡的比较匆忙,一路上只能靠着粗粮来充饥。

慈禧逃亡时向乔家借10万两,询问要何赏赐?乔家:帮写4个字就行

慈禧太后再也没有昔日的排场和讲究,捧着玉米和饼,就着凉水简单地填饱了肚子。越是向西行走日子越是艰难,不仅没有饼吃,就连水也喝不上。

就在他们即将绝望的时候出现了转机,一行人抵达河北怀来县,知县吴永虽然位卑职小,但来历却颇为不凡。

他既是李鸿章的幕僚,也是曾国藩的孙女婿,知慈禧太后的到来时立即率领部下赶到城外很远的地方迎候。

怀来县的财政并不富庶,还频频遭遇匪患,但吴永依然想尽办法动员地方乡绅为此事出力,一边准备接驾事宜,一边组织人手搜集食物和水源,。

县令和乡绅从家中收集可用的食物,这些在平时或许算不上什么,但在这个特殊时期却显得尤为珍贵。

慈禧逃亡时向乔家借10万两,询问要何赏赐?乔家:帮写4个字就行

衙门的厨师还精心制作几道地方特色的菜肴,菜式不多但每一道都准备得非常用心,多天来风餐露宿的慈禧终于吃了一顿好饭,脸上露出满足和欣慰的笑容。

饭后县令吴永亲自为慈禧太后安排县城内最好的住宿条件,虽然只是几间普通的客房,却比之前的住宿条件好得太多了,躺在柔软的床铺上慈禧太后感受着久违的舒适和安宁。

乔家解围只要四个字

在怀来县逗留三日之后,慈禧太后一行便决定继续西行,很快就来到了山西。

原本他们的目的地是太原,然而当地正遭受着天灾的侵袭,百姓生活困苦无法为慈禧太后提供享乐的条件。

思来想去,他们又将目光转向山西祁县,因为那里有山西最富有的家族乔家。一路上很多商贾之家,都将慈禧太后一行人视为“吸血虫”,乔家却不这样认为。

慈禧逃亡时向乔家借10万两,询问要何赏赐?乔家:帮写4个字就行

乔家的家主乔致庸是一个治家严谨、用人不拘一格的商人,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将乔家发展成为如今一个雄踞一方的大户。

得知慈禧太后要途经祁县时,敏锐地察觉到了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是一个与慈禧搭上关系的好机会,亦或者说与皇室建立联系的好机会。

在乔家家主乔致庸的运作下,慈禧太后并没有在当地知县的府邸住宿,反而住进了乔家大院,规格标准虽然不如皇宫宏伟壮观,却也是富丽堂皇。

他还特意为慈禧太后置办许多丰富的物资,确保在祁县的日子里能够享受到最好的待遇,慈禧太后感到非常满意,仿佛又找回紫禁城中的感觉。

每当她想起前几日的落魄光景时,便不由自主地感到忧心忡忡,深知自己不能在山西久留,离开山西后路上的奢侈用度又该如何解决呢?

慈禧逃亡时向乔家借10万两,询问要何赏赐?乔家:帮写4个字就行

在这样的情况下下,慈禧太后想到一个办法借钱,向平民百姓借钱会损害尊严和面子,于是便打着募捐的旗号向当地的大商放出风声,其实目标就只有两个。

一个祁县的乔家外,还有一个就是邻县太谷的曹家,两者都是山西的巨富。乔家和曹家都清楚慈禧太后的心思,知道所谓的募捐复国之资实则是为自己途中的挥霍。

关于两家各借慈禧多少银两,由于史料不全素来有所争议,但据可靠消息透露乔家至少借了慈禧太后十万两白银,而曹家所借的银两也只多不少。

正所谓“吃人嘴软,拿人手短”,两家的巨大帮助让慈禧太后心生感激之情,在一次宴会结束时便想表达自己的心意,提出愿意给予两家家主及其家族丰厚的赏赐。

慈禧虽然是逃亡,但也从紫禁城里带出来不少好东西,曹家接受不少这样的赏赐,据说有许多都是从西洋传过来的,但乔家对这些赏赐却不在乎,亦或者说眼光比曹家更高一点。

慈禧逃亡时向乔家借10万两,询问要何赏赐?乔家:帮写4个字就行

乔致庸的索求出乎慈禧太后的预料,他恭敬地表示能够在这个动乱的时期帮助到您是乔家的荣幸,并不期望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任何形式的回报,只希望太后能够亲手书写四字赐给乔家。

这四个字便是“福种琅嬛”,出自《周易》中的一句话,寓意着福泽绵长、子孙兴旺,不仅体现乔家家主对家族未来的美好祝愿,也反映他的高情商。

为何会这样说呢?慈禧太后已经说给赏赐了,若是不要显得太做作,若是张口就要又显得不够尊重,索要一幅墨宝不仅能抬高对方的身份,还能让慈禧记住这一份人情。

慈禧太后被乔家家主的高尚品格所深深感动,决定亲自为乔家书写这四个字,随后她精心挑选了纸张和毛笔,准备书写这份珍贵的礼物。

不得不说慈禧太后虽然一生奢靡、评价不高,但她的书法却十分工整美观,每一笔每一划都力透纸背,“福种琅嬛”四字完成时整个乔家大院都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

慈禧逃亡时向乔家借10万两,询问要何赏赐?乔家:帮写4个字就行

慈禧太后亲手将这幅字赐给乔家家主,表达对乔家深厚情谊的感激之情,而后告别彼此,但双方的关系并没有因此而结束。

长久的商业眼光

在封建王朝时期,与皇室有关的任何事物似乎都承载着一种魔力,这四个字不仅是慈禧太后的恩赐,更是对乔家商业信誉和名望的极大提升。

乔家大院悬挂着“福种琅嬛”四个大字的匾额,成为家族的一种象征,每当有客人来访都会自豪地介绍这块匾额的来历,讲述慈禧太后与乔家的故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匾额不仅让乔家声名远扬,更为乔家的生意带来巨大的助力。

乔家想要开设自家的钱庄,慈禧太后赐的字助力甚大,百姓们纷纷将自己的积蓄存入乔家银行,钱庄业务越做越大逐渐成为当地乃至全国的重要金融机构。

慈禧逃亡时向乔家借10万两,询问要何赏赐?乔家:帮写4个字就行

有了这块匾额作为后盾,乔致庸还与当地的官府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在官府的支持下乔家的生意顺畅无阻,无论与官府的买卖合作还是与同行的商业竞争,乔家都能够轻松应对。

也或许是为了感谢乔家的帮助,英法联军撤退慈禧太后回到紫禁城,之后清朝的财政收入大多以乔家在全国的钱庄为渠道进行结算,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乔家的生意越来越好,家族的财富也在不断增加,而乔致庸深知持家之道的重要性,十分注重家族的传承和发展,注重培养家族成员的能力和素质。

他鼓励家族成员关注时事、抓住人心,以诚信和勤奋为家族赢得更多的荣誉和尊重。在乔致庸的领导下,乔家逐渐成为当地乃至全国的商业巨头,也出现了许多爱国子弟。

总的来说,慈禧太后亲自为乔家题写“福种琅嬛”四字,的确为乔家未来的道路提供了一定的助力,但主要因素还是因为乔致庸眼光长远。

慈禧逃亡时向乔家借10万两,询问要何赏赐?乔家:帮写4个字就行

慈禧太后在困境中寻求帮助,乔致庸则敏锐地抓住机会无偿提供需求,正所谓“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心态才成就乔家后期的强盛。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参考资料:《乔家大院》戏里戏外 - 中国知网 (cnki.net)

慈禧逃亡时向乔家借10万两,询问要何赏赐?乔家:帮写4个字就行

https://chn.oversea.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LAST2021&filename=TZGJ202108018&uniplatform=OVERSEA&v=lYOtxZWiEWI7a-7euKe79EYNcDc9EhFesHHUiZ_e7QxgEKSlNobX3tew4PgKuXLb

慈禧逃亡时向乔家借10万两,询问要何赏赐?乔家:帮写4个字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