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玫瑰的故事:从相识到离婚,梳理方协文是如何被自己的自卑吞噬的

作者:夫夫之语

记得有人说过,在一段感情里,若一方一开始就觉得配不上对方,那么以后,就真的是配不上的,感情终会渐行渐远。

黄亦玫和方协文的感情,就是这样开始的。

从他俩相识到离婚的全过程,婚前无条件地宠她,婚后又无理由地指责她。观众总觉得是方协文变了,其实,他何曾变过,他的人品与性格都是从小便塑造好了的,只是在追求黄亦玫的过程中,他伪装得滴水不漏而已。

方协文尽量地压抑自己的人格缺陷,却又坦诚自己的家境与努力上进的品质,就是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获得黄亦玫这种优越家境出身的人的同情与欣赏,一方面卖惨,一方面又博得个人的好感。

黄亦玫这种书香世家,最看重的不是财富,而是一个人的担当与上进心,恰好,方协文所展现出来的,正是他们最为欣赏的品质。

只能说,方协文这种人,很擅长拿捏人性,而且还拿捏得死死的。

男人最了解男人,大哥与父亲都有看穿的慧眼,但女人看男人,总是差点意思,黄母与黄亦玫,不就对方协文很有好感吗?这也是女性骨子里的圣母心在作祟。

玫瑰的故事:从相识到离婚,梳理方协文是如何被自己的自卑吞噬的

从梳理方协文追求黄亦玫开始,分析一下,方协文做了哪些事,从步步精心设计追到手,到又亲手葬送了自己的这段好姻缘?

一、方协文从新生报到那天,对黄亦玫一见钟情后,就开始了他的心机追求之路。

他做了哪几件事,将无数男人的“女神”追到手的呢?

1、 勇于出击。大部分男生看到自己喜欢的女孩,由于畏难和害怕配不上,而不敢挑战高贵的女孩。方协文则是看中了目标,就立马出手,他属于“目的性”极强的人。

2、在私下去打听到黄亦玫在一家德国啤酒屋兼职时,他也辞去了赚钱多的家教,宁愿少赚一些也要和黄亦玫接近,毕竟,近水楼台先得月。

3、在工作的接触中,两人慢慢从客气变得熟悉,有了很多机会了解黄亦玫的喜好,很容易就投其所好,让她对自己产生好感,成了朋友,一切更好办。

玫瑰的故事:从相识到离婚,梳理方协文是如何被自己的自卑吞噬的

4、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尤其是在工作场合,发生摩擦和矛盾是难免的。方协文正好碰到了一个可以瞬间拉近距离的契机,帮黄亦玫出头揍了酒疯子一顿。虽然自己受了伤,但这个伤不知伤得有多值得,激起了女人心底的愧疚感。

愧疚,是一个人卸下防备心理的最脆弱的地方。

他俩好上,也就是因为这一次。虽说方协文作为校友,看到黄亦玫被欺负不得不出手相助,但这个机会不也是方协文自己间接创造的吗?接近她,保护她,走近她。

5、方协文最心机的一点是,脑瓜子转得真灵活。明明没有在校外租房住,偏偏可以为了帮黄亦玫养猫,立马出去找到一间房子谈妥租下,这种精神与魄力,恐怕没有几个男人能做到吧,即使能做到,也很难想到,或立马办到。

一只猫,便成了两人之间的纽带。因为看出黄亦玫很喜欢猫,方协文为了投其所好,真是下了血本,表面看是为了一只猫可以租下一间房,实则,这个租房的投入,是个长线投资行为。

玫瑰的故事:从相识到离婚,梳理方协文是如何被自己的自卑吞噬的

6、有了猫,不管是黄亦玫经常来方协文这里看猫,还是她为了猫也搬出来住,这两者都可以为方协文创造条件。

在得知黄亦玫也要出来租房时,方协文的脑瓜子又开动了。

赶紧找到房东谈租下阁楼,转头对黄亦玫用便宜一半的价格租给她,还偷偷地将阁楼用黄亦玫最喜欢的画家的色调粉刷了,布置成女孩喜欢的调调,然后才让黄亦玫进屋参观,果然一眼就眼中,答应搬过来。

方协文只是个穷学生,兼职赚得也不多,却可以背地里为了得到黄亦玫,如此下血本,三年为她贴了两万多的房租。

可这些付出,方协文只要在他步步套路之下追到黄亦玫,一切都有了回报。他太知道这个付出与回报的机率了。

得到黄亦玫的机会,似乎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将黄亦玫这种知书达理的女生,真正是拿捏得死死的。

得到了黄亦玫,不仅是得到了他喜欢的人,还得到了他的家庭资源,黄亦玫的资金支持,以及光鲜亮丽的身份与地位,还有值得炫耀的婚姻。

7、在黄母来上海探望黄亦玫时,方协文又表现出了一个“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的可靠与踏实的样子,很容易走近一个母亲的心里,觉得他很会照顾自己任性又娇养的女儿。

陪黄母去买菜,跟着她学做菜,抢着洗碗,帮着挑选上海特产,搬东西等等,总之一切能插上手的事,都投其所好,尽可能地创造套近乎的条件和塑造好感。

心爱的女儿在异乡,有一个这么懂事贴心的人在身边照顾,黄母放心不少,也默默认可了他俩的进一步发展。

玫瑰的故事:从相识到离婚,梳理方协文是如何被自己的自卑吞噬的

8、不出意料地,方协文成功了。女人很容易被男人的极力讨好,无微不至所感动。

恰好,方协文很擅长照顾人这方面,因为他从小就是被母亲一手带大的,儿子照顾母亲的本能,又是穷人家的孩子懂事早,在照顾黄亦玫的身上,真是发挥得淋漓尽致。

黄亦玫带方协文回家,正式确定了两人的关系,并向婚姻迈进了一大步。

9、回到黄家,对黄父用藏书的话题逢迎,对黄母用做菜的方式请教,大舅哥有意避之,暂时还无法下手,只能观望。

对于是否回北京发展这事,方协文明明舍不得上海的高薪大厂工作,却必须在黄家面前表态,一切都以黄亦玫为圆心,他愿意围着她的世界转,哪怕心里真正的想法是百个不情愿呢?有了表态,黄家反而不敢强求了,因为未来的发展之路顺与不顺,谁又敢担负这个风险呢?黄亦玫更不忍心让一个愿意为自己放弃前途的人,真正的放下一切和她在一起。

两人顺理成章地结了婚。

玫瑰的故事:从相识到离婚,梳理方协文是如何被自己的自卑吞噬的

二、方协文又是如何亲手葬送了自己好不容易得到的婚姻?为何原相毕露?

1、方协文在辞职时,的确表现出了一个领导的担当,也为他创业提供了机会。

黄亦玫不但用自己积蓄为他创业提供资金支持,还找大哥借了一笔钱,又在结婚时让父母包了一个大红包。

方协文对黄亦玫前期的所有投资,在得到了黄亦玫后,几十倍地回报给了他。

没有黄亦玫,方协文根本没钱创业。

黄亦玫帮他找以前的东家免费做业务做口碑,提供美术方案,让方协文的公司步步壮大,发展了起来。

然而,靠着黄亦玫走上了人生巅峰的方协文,却膨胀了,变得目中无人,轻视黄亦玫的付出,践踏她的尊严,不尊重她的事业,只视自己为独尊,霸道蛮横。

按理说,黄亦玫投资是占了公司股份的,但公司发展起来以后,方协文却只想将以前的钱还给黄亦玫,将她的股份收回到自己手里,让公司成为自己一个人的,完全无视黄亦玫当初无条件的支持。

玫瑰的故事:从相识到离婚,梳理方协文是如何被自己的自卑吞噬的

2、方协文的自卑与嫉妒,其实是一直存在的,只不过前期是封存的, 在庄国栋的出现时,他的这些恶,被狠狠地激发了出来。

见到庄国栋的那一刻,方协文完全能感受到自己的差距,自卑被无限放大,知道黄亦玫下嫁她的原因了。

自卑,又会激发出他强烈的嫉妒。

嫉妒庄国栋的所有条件,嫉妒玫瑰与他的初恋情,还嫉妒如此般配的两个人,黄亦玫却又嫁给了他。

无论是自卑还是嫉妒,都会使人面目全非。

玫瑰的故事:从相识到离婚,梳理方协文是如何被自己的自卑吞噬的

所以,方协文才会在婚姻里,埋怨黄亦玫为什么可以为了庄国栋学法语,就不能为了他学朝语;那些海归来他公司应聘,无论条件有多适合有多好,他也表现出一副他是老板,他完全看不上的样子;看不起那些在国外工作还住老破小,他却能在上海买得起大房子了;轻视黄亦玫条件再好,也还是要靠着他来养家买房……

他甚至还在母亲的教唆下,诈干了黄亦玫仅有的两万多积蓄,连一幅喜欢的50块钱的画都买不起,委屈得不知所措。

方协文后期所有的行为,都是因为自卑与嫉妒庄国栋开始的,他能脑补出那个完全具象化的竞争对手,使他以往伪装隐藏得那么天衣无缝的“人性之恶”,得到了最大化的展露。

玫瑰的故事:从相识到离婚,梳理方协文是如何被自己的自卑吞噬的

3、霸道与蛮横,是方协文在自卑与嫉妒的基础上,表现出的成功之后的轻浮与狂妄。

他可以在完全不与黄亦玫商量的情况下,是帮她辞职,表面说是为了她孕期的身体着想,为了孩子,实则是他种在心里的极度自私,为了他的孩子着想,牺牲母亲,理所应当。

黄亦玫安心将女儿带到三岁进幼儿园后,她找了一所国际学校,并成功获得了这份工作,但方协文却又擅自偷偷地将邮件拦截,并替黄亦玫拒绝了这份工作。

他只想让黄亦玫在他的掌控之下依赖他生活,不但可以找到踩着黄亦玫这种骄傲身世的人的尊严的快感,更能将黄亦玫圈养在他的小天地里,让他找到一种被伺候的尊贵感。

说白了,方协文的这一切心理,完全就是大舅哥一开始见到他时,说的那三个字“不大气”,虽然大舅哥说得很委婉,但实则就是方协文的自卑造就的性格缺陷与扭曲人格。

玫瑰的故事:从相识到离婚,梳理方协文是如何被自己的自卑吞噬的

得不到尊重的婚姻,那就分手吧。

失望攒够了,那就离开吧。

当黄亦玫实在无法忍受如此令人窒息的婚姻时,终于提出了离婚,而此时的方协文才醒悟,人的行为有多荒唐,以为踩着对方的尊严与禁锢对方,就可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没想到像黄亦玫这种文化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都是具有异常独立的人格的,没有什么可以限制她们去追求自由与独立。

方协文终于在自己一系列的操作之下,从付出那么多才得到黄亦玫,到亲手葬送了自己的这段婚姻,他始终无法理解,因为本是两个世界的人,本来就不应该有任何交集,却因为自己的执着而暂时得到了一丝结合罢了,却又没有足够的精神与之支撑起这段婚姻,注定了分离。

玫瑰的故事:从相识到离婚,梳理方协文是如何被自己的自卑吞噬的

但方协文从未明白这一点,直到他在离世前,像回光返照一样,突然看清了这段短暂婚姻里自己的问题。原来,这一切都是他自己亲手葬送的。

他承认自己最幸福的日子,就是和玫瑰在一起的那些时光,只有玫瑰照顾他的岁月里,他才过得像个国王,才拥有体面的生活。

玫瑰依然有追求幸福的底气,而方协文,却从玫瑰离开他以后,就失去了所有的光彩。

悔之晚矣,不都是自己的行为所造就的不幸吗?为什么总是在拥有时不珍惜,失去才来后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