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内卷这把刀,砍向一线员工

作者:AutoReport汽车产经
内卷这把刀,砍向一线员工

撰文|杨光编辑|于杰出品|汽车产经

63岁的曾庆洪急了。

这位掌管着广汽近10万员工的董事长在一次活动上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不满,几乎是带着满腔怒火朝着台下说道:

“企业的目的是什么?是盈利,而盈利又是为了什么,是为社会做贡献,交税和提供就业岗位。但现在呢?都在裁员,包括广汽也裁了不少。”

尽管最后那句在后来的官方报道中被删去,但事实上包括广汽在内的诸多车企,还是无法掩盖今年以来深陷停工潮与裁员潮的真实现状,即便你是通用、大众、本田这样的海外巨头,也不例外。

在各家大打价格战却效果甚微的背景之下,一线员工最终扛下了所有,成为了最先被“针对”的对象。

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一季度汽车行业裁员潮所波及的人数就已超过3万。

而即便没有被裁,内卷下企业的不少骚操作也层出不穷,比如宁德时代的896工作制(早8晚9每周工作6天)就在近期引发巨大争议。

用一位基层员工的话讲,形势好的时候可以温暖如家,形势一旦转恶,车企的有些做法则令人寒心至极。

不少一线工人,被逼上绝路。

NO.1

[ 裁员潮下的车市众生相 ]

得知自己被列入不续约名单后,在广汽本田工作刚满三年的阿甘(化名)并没有时间调整情绪,而是赶紧在网上投出了数份简历,刚刚当上爹的他不能没有收入。

他说自己其实算幸运的,因为成功躲过了去年的那波裁员。

2023年由于销量连年下滑,广汽本田解聘了大约900名员工,其中大部分是劳务派遣人员。一位老员工告诉他,这是公司成立25年来第一次如此大范围的裁员。

内卷这把刀,砍向一线员工

今年5月,按照多家媒体的报道,广汽本田将再次裁员约1700人,这一数字更是占到公司总人数的14%。

而另一边,东风本田的员工也在焦急等待着命运的审判。

尽管还没有下发任何正式的裁员通知,但公司今年以来歇歇停停的状态还是让许多员工倍感焦虑与煎熬,尤其是端午假期后三大工厂的集体停工,在不少员工看来并不是一个好的信号。

据悉,东风本田已经从6月11号开始对部分三年合同期满的员工进行约谈并做不续约处理。

一位老员工感慨,“(裁员)是迟早的事,销量已经不大可能上去了,现在养这么多人公司也顶不住。”

5月中旬,一汽-大众一则内部通知被曝光,通知写道:“一汽-大众正处于最后的也是唯一的转型窗口期,除了背水一战我们无路可走,唯有万众一心向死而生”。

随后一汽-大众佛山分公司开启人员优化,由于仍有700多人难以继续安排工作,最终在劳动合同期满人员内,绩效排名较后的565人被免职,并按相关法律规定给予了一定的经济补偿。

据了解,由于这是佛山分公司自经营以来首次进行如此大规模的“裁员”行为,最后甚至还动用了当地政府资源给予了相关工作上的支持。

再之前的4月15日,特斯拉CEO马斯克发布全员信称,公司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0%,由此将涉及超过1.4万名员工。

除了裁员,停产也是不少车企的写照。

据媒体爆料,上汽通用计划趁高温假让生产线员工多放假2-3月,尽管前者已做了辟谣,但考虑到前五个月累计销量19.9万同比下滑44.25%的成绩单,以及四大生产基地合计190万的产能。显然,上汽通用这个产能利用率并不够高。

而就在日前,岚图旗下全新SUV将改在东风日产云峰工厂生产,该工厂原本是东风日产纯电车型Ariya的专属生产基地,但鉴于Ariya的销量不佳,将产能转给集团内的兄弟单位,也不失为另一种“自救”。

NO.2

[ 那些五花八门与乱七八糟 ]

在这波裁员浪潮中,即便是新势力阵营的一哥理想也没能幸免。

五一假期过后,理想汽车便以“降本增效”为由开启了人员优化,涉及员工人数超过5600人,补偿标准为“N+1”。

内卷这把刀,砍向一线员工

由于人数过多,有媒体报道称理想为了防范员工可能做出的过激反应,甚至还加强了总部门前的安保措施。

然而有意思的是,仅仅一个月后,理想又开始召回部分关键岗位的被裁人员。

据悉,由于此前的大裁员影响到了新产品的测试开发,所以已有部分研发人员陆续重返岗位,然而这些员工不再享有之前协商的赔偿金,他们的合同则被直接延续,同时无须再经历试用期等流程。

听说过员工抢着要求被裁的情况吗?这一幕便发生在了广本身上,因为补偿实在给的太多了。

由于广本为离职员工提供了“N+2+1.8”的补偿方案,这也吸引了众多老员工的踊跃报名,不少人希望借此机会拿到数十万的赔偿金进而提早”退休”。

相比于明着说裁员的,一些企业暗地里的骚操作则令员工感到不快。

今年5月,数百名Cariad中国员工收到了一封来自公司HR部门发出的内部邮件,而邮件中竟包含了两道编程测试题。

不少员工认为,表面上这看似是在摸底公司员工的研发编程能力,实则是在为裁员做着前期准备。

因为一份来自大众汽车集团发布的内部文件显示,大众正为旗下所有公司设立一项名为“KI 10”的绩效项目,旨在三年内将固定成本和人员成本降低20%。

当然也有逆势招人的。

为了实现单月交付量过万的目标,日前小米汽车宣布将开启双班生产模式,为此小米也正在大量招聘工人,并开出了月薪过万,全年13薪的丰厚待遇。

此外,刚刚发布第二品牌乐道的蔚来,以及近期势头不错的吉利等,也都纷纷开启了招人模式。

NO.3

[ 写在最后 ]

价格降了,政策出了,车展也开了,但销量却没见多大起色。

今年1-5月国内乘用车市场增速仅为3.9%,用一位资深媒体人的话讲,当一众车企使出浑身解数都没法获取突破性增长时,一线员工终于变成了被搏杀的对象。

“企业可以卷,但人也要生活。”

当行业问题衍变成了社会问题,我们不妨扪心自问,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了?

内卷这把刀,砍向一线员工
内卷这把刀,砍向一线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