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朱棣起兵时途经一小镇,登基后霸气取名,如今是国际大都市

作者:青莲侠士

1399年,燕王朱棣率军南下,渡黄河,占南京,推翻当时建文帝朱允炆的统治,自己成功称帝。在他起兵的途中,曾经经过一个小镇,这个小镇作为他率军南下之时的交通要道,地位十分重要。朱棣在成功登基之后,为了纪念自己荣登大宝,把这个自己途经的战略要地取了个名字,没想到现在这个小镇竟然成为了如今的国际大都市。

朱棣起兵时途经一小镇,登基后霸气取名,如今是国际大都市

传奇帝王——明成祖朱棣

提起朱棣这位传奇帝王,我们一般都会想到“永乐大帝”这个称号,然而,实际上他的皇位是通过篡位而来的。在描述朱棣的一生时,我们不得不先要了解一下他那开辟明朝的父亲——朱元璋,因为朱棣受他这位传奇父亲的影响颇多。

朱棣起兵时途经一小镇,登基后霸气取名,如今是国际大都市

朱元璋作为明朝皇帝,他的出身却非常贫苦。在当时动荡不安的战争年代,朱元璋连自己的亲人去世都没有土地可以埋葬,最后只能借邻居家的一块地埋了自己的亲人。之后他便选择出家为僧,但是在那个年代,就连僧人都无法维持正常的生计。于是他被遣散云游四方,过上了流浪的生活。在他二十五岁那年,他受儿时玩伴汤和的邀请,参加了郭子兴的义军。

由于自身的能力出众,很快就得到了郭子兴的信任和重用,之后,他一边攻城掠地一边募兵,并且网罗天下人才,听取手下谋士“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并且,他对自己手下的士兵军纪严明,并且体谅民心,一时间,朱元璋十分受人爱戴,他的部队也变得十分强大。在攻下应天之后,他又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等人,并且挥师北伐,最终推翻了元朝,开辟了大明王朝。

朱棣起兵时途经一小镇,登基后霸气取名,如今是国际大都市

朱元璋的统治历史上称为洪武之治,在他的统治下国力恢复迅速,社会的逐渐安定了下来。但是朱元璋晚年可谓十分凄凉,由于自己作为第一代大明王朝的皇帝,自己手下都为开辟明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朱元璋害怕这些手下在他去世之后无法掌控,并且他对朝中的腐败特别痛恨,于是他便大开杀戒,杀了一批又一批功臣。

朱棣起兵时途经一小镇,登基后霸气取名,如今是国际大都市

而对于下一任皇帝的任命,朱元璋对他的嫡长子朱标十分看好,朱标不仅有能力,而且十分仁慈宽厚,具有威望,并且他是朱元璋发妻,也就是马皇后的孩子。朱元璋晚年想为朱标铺路,也是他除去一大批功臣的原因之一,生怕朱标的仁慈管不住这些骄兵悍将。

朱棣起兵时途经一小镇,登基后霸气取名,如今是国际大都市

但是不幸的是,朱标英年早逝,朱元璋因此也十分悲痛,看着朱标的儿子十分孝顺,朱元璋将他立为了皇太孙,继承他一手打造的大明王朝。但是朱允炆仅仅在位了四年,就被他的叔叔朱棣夺取了皇位。

朱元璋对它的儿子们实际上是非常重视的,朱棣作为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自然也受到了父亲朱元璋的教育,朱元璋让他们多读书,并且在他们小时候就用刻苦的环境锻炼他们。并且在大明王朝建立后没多久,就开启了藩王的制度,将几个儿子封为了藩王,而朱棣被封为了燕王,镇守大明的重镇燕京。朱元璋虽然知道藩王制度有缺陷,但是他还是选择相信自己的儿子们可以守护住皇室。

之后,朱元璋把自己的手下的开国元勋,后世又称他为大明开国第一功臣徐达的女儿嫁给了朱棣,由此可见朱元璋实际上是对朱棣寄予厚望的。而朱棣也没有辜负这个期望,他在前往藩地之后勤勤恳恳,颇有成果,并且虚心向他的岳父徐达请教兵略,作为跟随朱元璋打了半辈子天下的传奇名将,徐达的能力自然毋庸置疑,朱棣从中也学到了很多。

朱棣起兵时途经一小镇,登基后霸气取名,如今是国际大都市

那么,既然朱棣这么受朱元璋的重视,为何没有成为他的皇位继承人呢?主要的原因是朱元璋十分看重他的嫡长子朱标,毕竟朱标能力出众,而且符合嫡长子的身份,并且是他发妻马皇后的孩子,可以说朱元璋在朱标尚在人世的时候,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了他的身上。

那么朱标去世后,朱元璋有考虑过朱棣来继承他的皇位吗?事实上,史料中曾记载过朱元璋对朱允炆和朱棣两人的态度:

二十五年夏四月丙子,皇太子薨。皇太孙生而额颅稍偏,性聪颖,善读书,然仁柔少断。太祖每令赋诗,多不喜。一日,令之属对,大不称旨;复以命燕王,语乃佳。太祖常有意易储,刘三吾曰:“若然,置秦、晋二王何地?”太祖乃止。

这是《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六》中的记载,意思是在皇太子朱标去世后,皇太孙朱允炆虽然十分聪颖,而且喜欢读书,但是他的性格太优柔寡断了,朱元璋每次让朱允炆作答的时候,对他的答案很多都不太满意。有一天,他再次让朱允炆作答,依旧不太满意,然后他让燕王朱棣来答,答案就更称他的心意。因此朱元璋实际上是有更换储君的意向的。但是刘三吾对朱元璋说:如果您立了燕王为皇位继承人,那置秦王和晋王于何地?然后朱元璋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朱棣起兵时途经一小镇,登基后霸气取名,如今是国际大都市

刘三吾是明朝的大臣,同时也是一个文学家。他对于朱元璋的建议,意思是秦王和晋王作为燕王的哥哥,自古以来立国君要考虑到嫡长有序,如果让老四朱棣当皇帝则不符合规矩。朱元璋对此觉得很有道理,于是继续给朱允炆的未来铺路。在朱元璋去世之前,他让朱棣好好辅佐朱允炆,朱棣也非常敬畏他这位父亲,因此据推测,朱棣在当时应该是没有篡位之心的。

靖难之役——朱棣的登基之途

朱棣的篡位之旅还要从朱允炆的削藩政策说起。朱允炆在上任之后,感觉几位藩王的权力过大,给他造成了威胁。虽然这几位藩王是他的叔叔,但是作为皇帝他要为自己的皇权考虑。

朱棣起兵时途经一小镇,登基后霸气取名,如今是国际大都市

在削藩的过程中,几位藩王的下场都十分凄惨,朱棣看到了这一局面便为谋反做起了准备,当削藩进行了差不多的时候,朱棣也已经准备就绪。实际上,他其实很担心自己起兵失败,因为历史上进行“清君侧”的一方往往没有好下场,这时候他的手下谋士姚广孝站出来为,朱棣谋划,并且对朱棣表示十分支持,在史料《明史·姚广孝传》中曾记载这么一段话:

成祖曰:“民心向彼,奈何?”道衍曰:“臣知天道,何论民心。”

意思是朱棣站在天道的一方,无需管民心怎么样。最终,朱棣动手了。由于朱棣在决策上十分果决明断,相比之下,朱允炆则显得十分稚嫩,作出的决策很多都是错误的,并且,由于朱元璋晚年杀了一大批功臣,其中不乏战功卓著的战将,因此朱允炆朝中的将领竟然没有能力十分出众的,可以对抗朱棣的将领。最终历经四年,朱棣赢得了这场皇位之争。

朱棣起兵时途经一小镇,登基后霸气取名,如今是国际大都市

国际大都市——天津的崛起

海津镇作为朱棣在夺位过程中的军事要地,在明朝之前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作用,在隋朝修建运河时期,以及宋朝统治时期,都十分重要。前者是修建运河需要经过的地方,后者则是前线战略要地。而朱棣之所以把“海津”改为天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纪念自己的夺位成功,“海津”改为“天津”意思是自己是天命所归。朱棣不仅在命名上十分讲究,之后也派兵驻守这个重地,将他视为皇城的屏障。

朱棣起兵时途经一小镇,登基后霸气取名,如今是国际大都市

从我们后世的角度看,天津由于具有港口,海上交通便利,实际上十分适合贸易发展,然而当时明朝对海外的探索和贸易并不重视,开国皇帝朱元璋甚至不允许百姓下海进行贸易。极大的控制住了贸易的规模。这实际上是闭关锁国的政策之一。不过出于时代当时对世界的探索有限以及时代的局限性,明朝这样做也是有原因的。

朱棣起兵时途经一小镇,登基后霸气取名,如今是国际大都市

到了近现代,大陆对于海上贸易和交通越来越重视,但是在清朝想要发展海上力量之时已经显得为时已晚,因为外国列强的发展已经远远超过我们了,虽然清朝后期的洋务运动为大陆的海上力量暂时性的为大陆续命,但是甲午战争一役再度将大陆的海上力量摧毁,值得一提的是,在发展洋务之时,天津是直隶总督的驻地,地位非常之高。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天津沦陷了,一直到抗战结束天津才被大陆收回。

朱棣起兵时途经一小镇,登基后霸气取名,如今是国际大都市

由此可见,对外,天津是海上战争的桥头堡,对内,是大陆战略要地的必经之路,上可达北京,下可通江南。由此在新中国成立直至今天,大陆对天津的发展都十分支持,据统计,在2023年,天津市的GDP相比去年增长了4.3%,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全部呈增长态势。新兴产业的发展也没有落下,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机器人等高科技行业也正如火如荼的发展,如今的天津,可谓是大陆时代发展的代表作之一。

#头条创作挑战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