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鸣鸣很忙达到万家门店,但背后的生意并不好做

作者:老刀看商业

5月30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3年商业特许经营TOP280》显示,2023年商业特许经营TOP280门店总店数达到了631003家,同比2022年增长了10.29%。其中拥有万家以上门店的加盟品牌只有9家。

在国内,规模以上的连锁品牌几乎没有不开放加盟的,据此,如果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数据准确,国内各行各业的连锁品牌中只有9家门店过万,显然,能达到这一规模还是十分不易的。据公开信息可知,蜜雪冰城、正新鸡排、瑞幸咖啡、华莱士、绝味鸭脖等都是门店过万的。

6月12日,零食连锁企业零食很忙集团披露,截至目前,旗下品牌零食很忙、赵一鸣零食两大品牌在全国的门店总数已突破10000家,成为零食连锁行业首个万店品牌,同时集团正式更名为鸣鸣很忙集团(简称“鸣鸣很忙”)。

鸣鸣很忙达到万家门店,但背后的生意并不好做

近年来,量贩零食高歌猛进,诞生了大量品牌,在这一高度分散的市场状态下,头部品牌的结盟成为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马太效应越发明显的显著趋势。头部品牌的结盟不仅仅在于扩大市场份额和影响力,更重要的是对大量中小零食零售品牌的市场形成“挤占”,大品牌依托强庞大的门店数量,在面向品牌商的议价能力、面向市场的获客能力方面都形成日益强势的“垄断效应”。

1、超级巨头对行业影响加深

2023年11月10,零食很忙和赵一鸣宣布“战略合并”。当时,零食很忙拥有4000家门店,处于行业第一,而赵一鸣门店达到2500家,处于行业老三,去年合并之后,双方的门店数量达到6500家,短短半年多时间,就新增了3000多家门店。

零食很忙和赵一鸣合并时透露的消息是,双方保持各自品牌不变,团队框架不变,运营方式也互不干预。晏周将继续担任零食很忙CEO,赵定将继续担任赵一鸣零食CEO, “同时晏周兼任集团公司董事长”。

从人事安排上来看,在这场合并中,以零食很忙为主体。

这次门店达到万家规模,晏周和赵定共同发布联名信。两人表达了宏伟的雄心,要“成为人民的零食品牌”!认为“今天的鸣鸣很忙有了更大的规模体量,能够在产品端整合更优质的供应链资源,给供应商伙伴更好的销售渠道,给门店带来更有竞争力的商品”。

能不能成为“人民的零食品牌”尚不能下结论,但是老大和老三联手之后,对整个零食零售渠道带来的深刻影响却是必然的,不到半年时间新增3000多家门店,这样的发展速度,对整个市场资源是巨大的“虹吸效应”,所谓大树底下寸草不生,一方面,其他中小品牌生存艰难。另一方,恐怕今后上游的零食品牌厂家也得看巨头的脸色行事。第三,在市场处于垄断竞争的态势下,头部零售渠道品牌很大程度上掌握商品的定价权,对消费者而言并不能享受到市场充分竞争带来的价格红利。

鸣鸣很忙达到万家门店,但背后的生意并不好做

2、发展不均衡的量贩零食赛道

有数据显示,从2018年到2022年,国内休闲食品市场规模从1.23万亿元增长到1.67万亿元,预测到2027年中国休闲零食市场规模达到2.4万亿。零食很忙与赵一鸣零食在今年“万物生长伙伴大会”上公布,2023年集团全国门店营业额达到200亿元,预计2024年仍保持高速增长。

几家欢乐几家愁,各个量贩零食的赚钱能力并不尽相同。2023年1-9月,万辰集团量贩零食业务与良品铺子、来伊份、一鸣食品毛利率的分别为7.91%、28.54%、42.48%和30.18%,行业平均水平为33.73%。

万辰集团目前是唯一以量贩零食为主业务的上市公司。旗下包括旗下陆小馋、吖滴吖滴、好想来、来优品四大零食渠道品牌。截至2024年5月,万辰零食零售板块全国门店数量超过6000家。而万辰2023年财报则显示,过去一年万辰集团营收达到92.93亿元,同比2022年增长1592.03%,但归母净利润却亏损8292万元,同比下滑273.72%。

如果合并后的鸣鸣很忙销售额真达到200亿,这样的体量已经达到行业第二万辰集团的两倍。而且预测数据显示,赵一鸣的毛利率高达30.18%,合并之后,这一数据可能还会有所提升,毕竟如此巨大的规模,能够大幅度降低上游的供应链成本。

3、传统零食品牌不得不“低头”

量贩零食模式的崛起,让传统的零食品例如良品铺子、来一份、三只松鼠等等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2023年,良品铺子实现营业收入约80.46亿元,同比下滑14.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8亿元,同比下滑46.26%;再来看总部位于上海的来伊份,2023年期实现营收39.77亿元,同比下降9.25%;归母净利润为0.57亿元,同比下降44.09%,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更是同比大降80.43%。来伊份在财报中表示,“业绩下滑受行业竞争加剧影响”。

大量涌现的量贩零食品——而且在头部品牌互相结盟、合纵连横的背景之下,整个零食行业进入残酷的洗牌阶段。面对巨大的“渠道力量”,零食品牌只能选择“投效”。

三只松鼠在今年一季度选择将旗下四款坚果产品引入零食很忙及赵一鸣零食全国所有门店,预计覆盖门店数七八千家。并且,三只松鼠计划逐步增加供货种类,并考虑将产品推广至其他品牌的零食量贩店。

一些知名零食品牌,包括盐津铺子、卫龙、劲仔食品、甘源食品等零食品牌纷纷屈服于零食量贩渠道。洽洽食品也在尝试零食量贩渠道的合作和试销。在2022年,零食很忙就已经成为盐津铺子的第一大客户,甘源食品在业绩说明会上提到,2023年上半年零食折扣渠道已成为业绩新增量的重要来源之一。

4、恶性竞争

量贩零食品牌的大举扩张,加盟商资源就显得“不够用了”。今年上半年,零食很忙声称竞品挖自己墙脚——“某想来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我方加盟商机密的个人电话信息,以开出诱人条件的名义引导我方加盟店翻牌变更为某想来品牌”。

而万辰集团旗下的来优品则声称,有来优品加盟商被零食很忙“策反”——零食很忙集团让其翻牌做赵一鸣品牌。

巨头品牌在滚雪球效应之下,加盟商资源有极大的可能倾向于它们,而其他的中小品牌只会越来越难。

另一方面,鸣鸣很忙虽然形成了新的集团品牌,但门店运营依然是双品牌策略。6月12日,针对“零食很忙集团名称正式变更为鸣鸣很忙集团,全国门店是否会更名”一事,鸣鸣很忙回应称,全国门店不会更名,更改的是集团公司的主体名称,零食很忙以及赵一鸣零食两个品牌还是维持独立运营。截止目前,赵一鸣零食现有门店4500家,零食很忙则现有超5000家。

从门店形态、经营定位和商品品类上比较,零食很忙和赵一鸣的门店并不存在差异化错位,这就必然会带来在实际经营过程中的“左右互搏”。举例来说,在发展门店扩张——选择更好的门市位置以及争取加盟商资源方面,到底是优先发展赵一鸣还是优先发展零食很忙,其内部会形成某种程度上的竞争。

业内人士认为,到目前为止,双方的合并依然是“两套班子运营”,赵定和晏周两人的职责分工、权力大小划分也存在微妙的关系。一段时间之后,零食很忙与赵一鸣到底如何真正有效一体化融合亦或分道扬镳,依然充满了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