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人生就是一场各种修炼

作者:袖里乾坤999
人生就是一场各种修炼

1

之前跟大家说过,我喜欢去城中村采购。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村里多了一个卖烧饼的。

这个烧饼,是从炉子里现烤出来的,相比电烤箱出来的饼更有「灵魂」。

卖饼的是个老头,河南人,年龄大概五十多岁,脸上写满了「苦难」:

经过长期的太阳暴晒,肤色黝黑,皮肤皱巴眼皮松塌,眉头一天到晚皱巴着;

应该是年轻时干过不少体力活,手指稍微有点变形,偶尔还有新伤疤出现—应该是往壁炉内贴饼的时候不小心烫到了;

穿着的衣服不是特别合身,垮垮的贴在身上,时常系着深蓝色大围裙,围裙上上时不时蹭了几道子面粉;

路人经过他的摊子,偶尔会有人问价格,他就操着一口老家话,跟问价的路人说五块钱仨;

有些人听不懂河南话,还得反问他一句「啊」?

他这个时候便会提高了嗓门,伸出手,边说边比划「五块钱仨」。

2

卖饼的河南人,不知道啥时候来村里的。

等我注意到的时候,他就在路口呆着了。

起初,河南人的卖饼生意并不好。

烧饼这东西不太符合陕西人的需求,买2块钱一个巴掌大的饼,不如去错对面买4块钱的菜夹馍:

不仅可以有主食—馍,还能可劲往馍里面塞菜;

只要你脸皮厚,能无视老板的翻白眼,手中的饼足够坚挺,装饼的塑料袋足够结实,你就能塞够性价比极高的菜—倒进盘里,可以吃两顿。

所以,河南人的饼通常卖不出去,堆在炉子边上老高。

赶上冬天,那可不得了,干巴巴的凉透了,硌牙。

大概是交了摊位费,不干也得干,不摆摊没收入,摆摊或许还能赚到钱。

我时常看着河南人双手撑着做饼的炉子,满眼惆怅的看着人群。

我作为喜欢碳水的山东人,经常光顾他的摊子,并成为了他的忠实老客户。

3

河南人的坚守终于有了回报,摊子逐渐有人光顾了。

虽然没有排队购买,但能够听到:微信到账2元,微信到账5元的报账声。

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

有一天,我发现卖饼的河南人不见了。

踩点一周,我才等到了他。

于是我就问:好几天不见你,你去弄啥了?

没想到他叹了一口气:唉,村里不让我在这摆摊,我都交摊位费了…

说了这些,欲言又止,我便没有继续问下去。

直到有一天,我在买饼,看到了这么一幕:

一腆着大肚子,留着大光头,拖沓着拖鞋的中年男人,走到了河南人的摊位旁,随手拿起来一个饼塞进嘴里,边吃边指指点点:你今天这个饼烤的有点硬,好好做。

一边说,一边用闲置的另一只手又顺走了一个饼。

河南人脸上陪着笑,点头哈腰,把人给送走了。

那时候,我明白了河南人为什么不让出摊,而又能出摊了。

4

还没有进入6月,卖饼的河南人又消失了。

一个周三,我照例买了10个饼,改天再去的时候摊子就不在了。

恰好接连几天西安是雨天,我想可能是下雨不方便出摊吧。

等到晴天了,我去买饼—河南人依旧不在。

我问旁边摆摊的摊主:卖饼的好久不来了啊。

摊主点点头:是的,应该是家里有事,还没回来。

半个月,我天天来踩点,河南人都没有出摊。

我想,可能是撑不住了,换了个村生活,再不济就是回老家了。

直到前天,我去村里采购点水果,没想到河南人竟然回来了。

半个多月不见,河南人更黑了。

这种机会我肯定得抓住,第一时间承包了他的病并「指责」:

“你这是弄啥去了?半个多月都不在?”

河南人有点不好意思,嘿嘿嘿笑了笑:“回老家收麦子了。”

我接上话茬,“老家的麦子多少钱一斤?”

“八毛九一斤”。

我啧啧啧摇了摇头,“这么便宜的吗?”

河南人叹了口气“我回家的时候麦子都下来了,麦子又晒的透,一斤也就是八毛九。”

我也叹了口气“你这么晚才回来,家里地挺多的。”

河南人听了这话,低下了头,指指自己的脚

“没几亩,回家干活把脚崴了,干不了活,歇了几天。

家里又旱,不下雨,收了麦子就种了棒子,找人帮着浇地,看着地里棒子发芽了,我就回来了。”

河南人说完后沉默了,我也不知道说什么。

恰好有人路过:“给我拿10块钱的饼”,河南人便张罗着给装饼了。

5

每到麦收的季节,不出意外都会历史重演:

老百姓种粮食作物根本挣不到几个钱,还是靠天吃饭;

遇到个大旱下大雨,基本上半年多的劳作全部赔进去了。

就算是丰收,其实也丰收不到哪里去:

化肥/人工成本可都是大头,除去也没几个钱。

虽然国家有补贴-譬如在我老家,种小麦一亩地补贴100元。

结果呢,竟然还有一些村官利用职务之便,虚报小麦种植面积以捞取国家补贴。

甚至还有一些村官,以低保户的名义套取国家的种粮补贴,同时还截留低保户的低保金/养老保险等特殊津贴。

让本来手里就没有几个钱的老百姓吃了哑巴亏却不敢投诉,投诉无门—

而每当说到这种事情的时候,不出意外绝对会有人说:还不是农民不够努力?目光短浅,穷是应该的。

说到这,我都觉得好笑,农业税这才停了多久就开始喷农村人了?

好多人忘了农民的付出,公粮猛如虎,提留费一点不少,还要免费扒河,没有劳力就扣钱。

没有数十年三农的战略牺牲,哪有现在的工业化?

尤其是现在天下太平,别人就觉得当农民是没本事。

殊不知,先富带后富,变成了先富有的凭着资本优势盘剥贫穷的人;

完了还掌握了话语权,说你不富有是因为愚蠢懒惰。

而不论是六七十年代还是八九十年代,农村孩子从小被教育:

你得好好读书,去城里上班,以后不能当农民种地了。

小的时候还不能理解,如今再看:

发现家里的那一亩三分地原来真的养不活人,

而现在,很多地方可能连一亩三分地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