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华为管理骨干要辞职,任正非拖了2月才批,离职员工拿了200万奖金

作者:风起讲堂
华为管理骨干要辞职,任正非拖了2月才批,离职员工拿了200万奖金

【风起堂原创 | 不编不传,有源有据,分享商界创业传奇,解读大佬管理智慧。】

参考资料:

田涛著《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理念·制度·人》,吴春波著《华为没有秘密》,余胜海著《商业思想家任正非》,稻盛和夫《活法》等。

华为管理骨干要辞职,任正非拖了2月才批,离职员工拿了200万奖金

01

骨干离职,任正非拖了2个月才批

任正非说,“只有先成就员工,员工才能成就公司。”

华为不亏待奋斗者,不仅对在职员工,即使离职员工,也不会人走茶凉。

我们经常能看到,网上有离职华为员工“凡尔赛”,离职以后还能收到华为公司打来的年终奖金。

不只是现在,即使是华为早期的缺钱时代,员工工资平时打一半白条,但如果员工要离职,华为一定会全额兑现工资和奖金,不仅一分不少,甚至会多得超出你的想象。

讲一个华为早期员工离职的案例。

早期,华为有一位管理骨干李总提出离职,辞职原因是:身体不好,家在外地,希望回归家庭。

李总递交辞职报告的时间是11月1日,当天,任正非没理睬。

11月2日,再次递交辞职申请,任正非依然没有回音。

11月3日,第三次递交辞职报告。终于,第二天有回应了,任正非秘书来电话,约谈。

面谈中,任正非表示很看好李总,多次挽留,但李总坚持离开。

无奈,任正非只好说,那你先回家养病吧,不算批准离职,倒像是缓兵之计。

此后的两个月里,任正非多次派出郑宝用、苏亚芳等多位高管专程或出差北京,一起吃饭并恳劝挽留,但李总去意已决。

最后,任正非只好死心。

就这样,从这位管理骨干提出离职之日起,一直到当年的12月31日,他的离职申请被任正非拖了两个月,迟迟未获批。

最后实在留不住,眼看都过了12月31日,任正非终于同意了这位管理骨干的离职申请,让董事长孙亚芳签字准予离职。

有人不解,以为任总不近人情,员工不愿意留下,离职申请一直拖着算怎么回事?

原来,华为早期有一条规定,当年12月31日以前离开公司的,一律不发放年终奖(当然,华为后续已修正这项制度。如今,即使你6月份离职,华为依然会把你这6个月的半年年终奖如实计算,并在来年按时转入该员工离职时备案给华为的专用账户上)。

华为另一位高管透露给李总说,任正非之所以直到拖到12月31日之后才让孙亚芳在辞职书上签字,就是为了让这位离职员工拿到当年的奖金。

该离职员工多年后撰文称,那一年的奖金200万,是他在华为拿得最多的一次。

谈到老板舍得分钱,有华为老员工感叹,“你想要一碗米,老板不是给你一斗米,他给你十斗米!”

但,任正非的分享又岂止于分钱。

02

郑宝用:当年我权力很大

“老板把人性琢磨得很透,不光分好了钱,也基本分好了权,同时,老板也是荣誉激励的大师”,多位华为老员工说。

任正非知道,加入华为的这些年轻人,不仅是为钱而来,也是为权而来。

所以,任正非在创业之初,就把人权、财权、事权分解给了不同的人。

华为管理骨干要辞职,任正非拖了2月才批,离职员工拿了200万奖金

华为早期的研发奠基人、二把手郑宝用说:

“当年我的权力很大,我想让谁进来谁就进来了,今天常务董事会的不少高管都是我那时候招进来的,这是(用)人权。

财权也很大,我说给谁多少工资就给多少,有时候向任总报告下,老板基本都说好,就这么定了。

事权更大,我管研发,上什么项目我说了算,投多少钱也是我说了算。当然下面的人上什么项目我也都支持,人他自己找,我没人,只管给钱。”

所以,郑宝用加入华为的第二年就被提拔为常务副总裁,那年他才27岁。

华为顾问田涛刚接触华为时,一年接到副总裁头衔的名片有几十个,田教授就问华为高管,公司有副总裁头衔的人到底有多少?有人说上千,也有人说“最少四五千人”!

但这就是任正非的分权逻辑,“华为从上到下的权力走廊上‘将星云集’,接班者云集。”

至于分荣誉,华为可能是全世界最会给员工发奖状的企业了。

在华为,有各种各样的奖项:金牌奖、蓝血十杰、天道酬勤奖、明日之星、优秀家属奖以及其他各种名目的专项奖。

通常,华为会在酒店召开一个隆重的表彰大会,相关的部门领导和员工参加,管理者颁奖。比如有一次颁天道酬勤奖,很多人都热泪盈眶,因为获奖者朴实的坚守、默默地付出、持之以恒的奋斗感动了许多人。

“把光荣的大红花让给别人,有什么不好呢?”任正非在面对央视记者采访时自豪地说。

华为管理骨干要辞职,任正非拖了2月才批,离职员工拿了200万奖金

03

稻盛和夫和任正非的利他思维

任正非经常对公司高管说:“对员工和合作伙伴要常怀感恩之心,多做利他之事,利他就是最大的利己,利他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这种利益分享机制,也被专家学者称之为“利他思维”。

之所以延伸到“利他”思维,就不得不提任正非和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之间的惺惺相惜、相见恨晚。

稻盛和夫,曾创办京瓷、KDDI两家世界500强企业,成功拯救日航,一生秉持“敬天爱人,自利利他“的经营哲学,曾将自己所持的17亿元股份全部赠予1.2万名员工,让员工获得企业资本收益。

同样,任正非也是从创办企业之初,就确立了员工持股的利益分享机制,将超过99%的股份分给了员工。

稻盛和夫在企业经营中,主张”追求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幸福”,员工和经营者同在一个大家庭,是同志,更是伙伴。

同样,任正非也主张以“物质文明巩固精神文明”,坚持利益分享,“大家一起活”,并绝不让奋斗者吃亏。

一个在日本被誉为经营之圣,一个在中国被称之为中国的“经营之神”, 两位无私的企业家,稻盛和夫与任正非,从2009年开始,先后有过4次的会面交流。

任正非的华为和稻盛和夫的KDDI,也从2009年开始建立合作关系。

稻盛和夫如此评价任正非:“任正非的探索非常了不起,特别是在有效发挥广大一流智商人物的作用方面,超过京瓷,超过日本的其他企业!”

任正非则认为:“稻盛和夫之所以这么出名,不仅是因为他的公司知名度高,更重要的是,他的经营思想影响了很多后来的企业家。”

任正非还说,华为拥有全球一流的数学家,但京瓷拥有全球一流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我们赶不上他。

华为管理骨干要辞职,任正非拖了2月才批,离职员工拿了200万奖金

稻盛先生还亲自为任正非题跋并赠与其《活法》一书。

任正非说:我读过很多书,我喜欢稻盛和夫的书,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华为研究专家余胜海老师透露,即便现在,任正非还经常研读稻盛和夫的著作。

虽然任正非和稻盛和夫,国别不同,但都拥有同样的管理思想和哲学,更同样撰写着商业传奇。

稻盛在日本被尊为“经营之圣”,那么,在中国,谁能成为中国的经营之圣呢?

研究稻盛哲学的王育琨表示,中国的企业经营史上,虽“前无古人”,但后有来者却是可能的,与稻盛先生拥有诸多共同特质的任正非,或许就是这个“来者”。

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多次在演讲中表示,任正非称得上“中国的经营之神”。

但盛誉之下的任正非,却坚称自己不过是“一个土民,不懂技术、不懂市场、半懂不懂管理,被一帮精英抬着登上了山顶,成了‘体面的小老头’”。

“最大的自私是无私”,正是给予这一颗利他之心,才有了任正非坚持在华为三十多年来的“分银子、分位子、分面子”,把员工对于财富、权力和成就感的渴望,巧妙地转化为华为的文化精髓:奋斗者为本。

任正非说,华为没有成功,只有成长。

在这样的价值观和精神引领下,华为又怎能不继续成长?

——EN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