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开使馆车停马路中间,称有“外交豁免权”,身份曝光,网友炸锅

作者:丽姐

在这个法治社会,每个公民都应当平等地受到法律的监护,但一起发生在北京街头的插曲,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外交豁免权"的热议。

一名自称有"外交豁免权"的女子,将车辆停在马路中央,不仅阻碍交通,更在被劝阻时态度嚣张,质疑"懂什么叫使馆车吗?懂什么叫外交豁免权吗?"这一事件经网传后,随即在网络上掀起了巨大的讨论热潮。

开使馆车停马路中间,称有“外交豁免权”,身份曝光,网友炸锅

究竟什么是"外交豁免权"?是否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这名神秘女子的身份又是谁?让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

2024年6月17日,北京街头一处交通要道突然发生堵车。原来是一辆悬挂有使馆车牌的轿车,就这样霸道地停在了马路中央。

开使馆车停马路中间,称有“外交豁免权”,身份曝光,网友炸锅

一名驾车路过的博主"舒克变贝塔"见状,上前理论希望对方将车辆开走,但没想到驾车人员态度嚣张,不仅毫不解围,反而质疑博主"懂什么叫使馆车吗?懂什么叫外交豁免权吗?"

令人始料未及的是,接下来更加剧情反转。女子竟叫司机先行离开,自己则坐入驾驶位,打电话报警称博主"不让她走,还拍摄她的隐私"。可见,这番行为根本就是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在报警过程中,她更是嚣张地警告博主"等着吧,等电话你"。

开使馆车停马路中间,称有“外交豁免权”,身份曝光,网友炸锅

按照《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规定,外交人员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获得"外交豁免权",即在接受国不受其刑事管辖权的约束。但这绝不是"法外狂徒"无法无天的挂羊头卖狗肉,更不应被滥用于犯罪行为。可以说,这名神秘女子完全曲解了"外交豁免权"的本意。

交通违法行为并不属于外交豁免权的保护范围。在大陆,无论是外国使节还是其他享有外交豁免权的人员,只要在中国境内违反交通法规,同样会受到处罚。她以"外交豁免权"为由,将车辆横行霸占马路中央,理直气壮动辄报警,完全是违法行为。

开使馆车停马路中间,称有“外交豁免权”,身份曝光,网友炸锅

通过网友的挖掘,这名引发众怒的神秘女子终于浮出水面——她正是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秘书长余琦,曾任国家航天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作为享有一定外交特权的人员,余琦不应有如此僭越的行为,反而应本着"以德服人"的修养,多作表率,少些自我逆反。

外交官作为国家形象的代言人,应当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决不能滥用外交豁免权肆意妄为,损害国家荣誉。可以说,余琦此番嚣张行径已经严重伤害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

开使馆车停马路中间,称有“外交豁免权”,身份曝光,网友炸锅

从另一方面来说,她的所作所为也引发了人们对"外交豁免权"制度本身的质疑。我们不禁要问,这一看似特权的制度是否真的合理?是否存在被滥用的隐患?如何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或许有关部门应当对此制度加以规范,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

余琦事件也警示我们,每个公民都应当有遵纪守法的意识。无论你的身份地位如何,法律的威严都是高于一切的。如果背离了这一原则,哪怕有再神圣的"外交豁免权",也将成为防微杜渐的祸根。让我们共同呼吁,大家都要尊重法治,维护社会公德,珍惜和平安宁的生活环境。

开使馆车停马路中间,称有“外交豁免权”,身份曝光,网友炸锅

这起事件引发了全社会对"外交豁免权"制度及其滥用的广泛关注和反思。我们期待主管部门能够梳理和规范相关制度,并呼吁每个公民都应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维护良好社会秩序。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创造一个更加文明有序的社会环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