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自私的父母》:解开和父母之间的关系迷障,疗愈童年的创伤

作者:国妈母婴

不少父母的养育模式(如破坏性自恋心理和行为)会无意间深深伤害子女,很多人甚至在成年后还无法走出这种伤害的阴影。

尼娜·布朗教授从自体心理学的角度,说明那些从小而来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别扭、冷漠、纠结、困顿,是如何通过父母的养育传递给你的,进而帮助你解开和父母关系的迷障,疗愈童年的创伤,与孤独和苦闷告别,重塑全新的自我。

《自私的父母》:解开和父母之间的关系迷障,疗愈童年的创伤
《自私的父母》:解开和父母之间的关系迷障,疗愈童年的创伤

缺乏界限感的亲子关系

研究表明,个体90%的创伤来源于缺乏界限感的亲子关系。

有多少父母,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包办他们的兴趣爱好、工作生活,大到结婚对象,小到三餐饮食。

这种越俎代庖、事事包办的亲子关系给子女带来的致命打击是:

让他们不知道如何做自己。

结果就是,他们需要反复从他人或外界身上获得自我认知与肯定,会过分在意外界的评判,而非自己内心的感受。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把这种畸形的亲子关系带到自己与下一代的相处模式中。

在中国,亲情和孝道是一种宗教,被奉上神坛,作为子女的我们只有供奉的权利,没有证伪的机会。

然而,父母非圣贤,甚至会有很多愚昧的人、贪婪的人,歹毒的人、心胸狭窄的人、狡诈多疑的人、好高骛远的人、暴躁鲁莽的人、仗势欺人的人……

这些人做了父母,身上的缺陷和劣根性依然存在,而且在自己的孩子面前最真实而残酷地展现,潜移默化地伤害着孩子的感情。

如果对自己身上的缺点不自知、不自省,很容易以爱的名义,肆无忌惮地限制孩子的自由、伤害他们的感情。

《自私的父母》:解开和父母之间的关系迷障,疗愈童年的创伤
《自私的父母》:解开和父母之间的关系迷障,疗愈童年的创伤

孩子无法逃离,只能变成你讨厌的样子

当孩子与自恋型父母在一起时,父母的言行总是让孩子的情绪变得更糟。亲子关系常常陷入困境。

很多父母的控制欲都太强,什么都要管,他们以为这样对孩子面面俱到都是为了孩子好,但对孩子来说太累了,他们如同被套上了枷锁,被禁锢得左右为难。

不仅如此,当孩子已经成年, 父母还会经常抱怨孩子对自己照顾不够,给予自己的经济支持太少,使孩子感到愧疚、自卑和愤怒。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很难判断出哪些是他自己该负的责任,到底付出多少才是足够。

每个孩子都是爱父母的,他们希望自己在得到父母的爱的同时,也能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尊重,更希望父母给他们生活和成长的空间。

而作为父母的我们要知道孩子的责任和能力是有限的,我们不要强加给他们太多。

如果我们不以尊重孩子和理解孩子为前提,那么孩子就会变成我们讨厌的样子。

他们疏远我们,甚至逃离我们。

父母之爱子,当为之计生远。

爱他,就不要依赖他;爱他,就要学会放手;爱他,就要给他自由的天空。

《自私的父母》:解开和父母之间的关系迷障,疗愈童年的创伤
《自私的父母》:解开和父母之间的关系迷障,疗愈童年的创伤

你与父母、你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困惑

尼娜·布朗博士并不出名,书也不算畅销,她的研究领域是自恋心理,所以她是从自恋的角度来解释为人父母的种种行为以及对子女的影响。

读过后我发现其实正是她对“破坏性自恋型”父母的定义限制了读者对这本书的认知,也让许多人错过了读到这本书的可能。

除此之外,它不够受欢迎的原因还在于这绝对是一本让你看一眼目录就不愿意继续读下去的书,不仅目录像课本一样无趣,里面的行文也几乎没有文艺性可言,即便不小心买到你也可能会很快把它作为一本专业读物束之高阁。

可以帮我们解开“为什么我爱父母却不想成为父母”“成人以后我该如何与父母相处”以及“我应该做怎样的父母”这几个问题。

在书里除了了解到我们为什么会和父母形成目前这样的关系,以及如何对待这样的关系外。

还有大量篇幅是帮助我们走出童年阴影,正确认识自己,挖掘自我潜能等心理学层面的内容。

总之,无论是你与父母还是你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困惑,这本书在心理层面应该都可以给到指导。

《自私的父母》:解开和父母之间的关系迷障,疗愈童年的创伤
《自私的父母》:解开和父母之间的关系迷障,疗愈童年的创伤

写在最后

看看下面这段话能不能引起你的共鸣:

都是为了我,你确保一切都是为了我!你的所想所需才是重点。每件事必须按照你想要的来,否则就不能接受。

你不曾想到,别人也是有权利的!你知道什么是最好的并且认为自己永远正确,而我不得不赞同你,否则你就会愤怒、不满、失望。

你完全只为自己着想。你利用一切情况满足自己的需要。你对他人的需要和情绪熟视无睹、充耳不闻。你最擅长操纵他人。

你费尽心思让我感到羞愧、愤怒、伤心、耻辱,并且确认我就如你希望的那样。你时刻都在贬低我、指责我、批判我,在你身边我一无是处。

我想讨好你,但似乎永远也不可能。

你就像龙卷风,我知道你会爆发,所以我做好准备迎接一切。然而无论我怎么准备都是徒劳,你离开之后,我满心委屈地收拾残局,而你依旧我行我素,全然不知或者不关心你对我造成了多大的伤害。

我多希望得到一些信号,表明你喜欢我、爱我,但是和你在一起的这些年,我从来也没有感受到。

这种缺失对我造成了深刻的影响。我成长的过程中,你从来没有理解过我的感受,当我试图让你理解的时候,你要么忽略、轻视我的感觉,要么勃然大怒,说我不懂得感恩,说我这是教训你,对你不尊重。

现在我是一个成年人了,我依然渴望你的爱。我知道你不会改变,但这并不会影响我渴望一个更令人满足的、有爱的亲子关系。

《自私的父母》:解开和父母之间的关系迷障,疗愈童年的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