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多言的人多灾,多欲的人多债,多畏的人多......

作者:夜读
多言的人多灾,多欲的人多债,多畏的人多......

古训有云:“多言多败,多欲多苦,多畏失机,多事多忙!”

凡事皆有度,多则为过,过则反受其累。

一个人是否有踏踏实实的幸福,从他的言谈举止中就能看出来。

01

多言多败,言多必失

清朝朱用纯在《治家格言》中说:“处世戒多言。”

众所周知,“言多必失,祸口从出”。

的确如此,话讲多了难免会犯错,说多了不小心就得罪了人。

隋朝有位大臣,自觉劳苦功高,常因不满官职而怨声载道。

皇帝责备他自以为是,目无尊长,但念其功劳,便没追究。

将军却不领情,开始与被人说自己与皇族的亲密关系。

他的对头趁机告发,说他早有谋反之心,皇帝虽然没说什么,却下旨让这位大臣告老还乡了。

《易经·系辞上》有云:“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

言行,是立身处世的关键。一旦发出,就成了事情成败、人身荣辱的主宰。

古时一个小国向中国进贡了两个一模一样的金人。中国的皇帝十分喜欢,但是他却被小国使臣的问题难住了。

那位使臣的问题这两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皇帝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找来群臣商量对策。

最后,一位资历丰富的大臣自告奋勇,皇帝便邀请到的使节请到了皇宫大殿。

老臣慢悠悠地拿出两根根稻草分别从金人的耳中插入:

第一个金人从嘴巴里出来掉到地上;而第二个金人的稻草却掉进掉进了肚中,没有响动。

于是说:二者之中第二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节对大臣的解释默默无语,点头称是,表示钦佩。

含而不露,便是好处。

古人讲写作时有一大诀窍,“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可见风雅;下语六分,可追李杜;下语十分,晚唐之作也”

其实这也是做人一大诀窍,真正会做人的,总是含蓄的。

总是懂得明明占理十分却只说三分,总是记着“得理也让人”,给自己留些余地,才能避免“多言”之害。

多言的人多灾,多欲的人多债,多畏的人多......

02

多欲多债,节欲者安

《韩非子·解老》中说:“有欲甚,则邪心胜。”

现实生活中,对人的诱惑实在太多。食欲、物欲、名欲、利欲、色欲、权欲……一个又一个私欲总是让人方寸大乱。

有位书生准备进京,路过鱼塘时正巧渔夫钓了一条大鱼,这位书生便问渔夫是如何钓到的。

渔夫得意地说:“刚开始我放的鱼饵都比较小,大鱼根本不理我,后来我把小饵换成大饵,没一会儿大鱼就上钩了。

书生听后,感叹无比。

《菜根谭》中说:“人欲路上甚窄,才寄迹,眼前俱是荆棘泥涂。”

世间的欲望就像一条狭窄的小路,你只要踏步出去,就会发现眼前荆棘丛生,布满泥泞,寸步难行。

《大学》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在古人看来,人生的最终意义在于“明明德于天下”,若要达到这个目标,“定”“静”“安”缺一不可,而欲望正是最大的敌人。

《淮南子·道应训》中记载了一个公仪休拒鱼的故事:

公仪休曾做过鲁国相国,他有一个偏好,那就是喜欢吃鱼

平日里每隔几天吃不到鱼心里就会痒得慌,一个趋炎附势之人得知这个消息后,就投其所好,给他献上了一条鱼。

可是公仪休竟然坚决不受,这让所有人大惑不解。

他的弟子们都劝他:“您老人家最喜欢吃的就是鱼,如今人家送上门来了为何却不要呢?”

公仪休解释说:“我正是因为喜欢吃鱼,才坚决不接受这条鱼。”

“受之于人”与“受制于人”仅仅一字之差,稍不留神就会出错。

苏轼曾有诗:”饮酒不醉是英豪,恋色不迷最为高。”

不要“心为形所累”,让贪欲压弯了你的脊梁。

保持一颗静如止水之心,方能看透外界的浮华诱惑;用心去感受生活的那些细微处,才能找寻到生命的意义。

剪去那些不安的枝枝叶叶,定然可以脚踏一方净土,头顶一片蓝天。

多言的人多灾,多欲的人多债,多畏的人多......

03

多畏多忧,一生平庸

有个高僧叫马祖,有一天他突然想要找个机会试试爱徒修行的深浅。

这天,马祖看到徒弟推着板车,正要从一条狭窄的小路上经过,就故意躺在路中间,还伸长了腿挡住了他的去路。

徒弟见马祖躺在路上,便说:“师父,您老人家快起来,要不然车压到您的腿了。”

马祖道:“我的腿既然已经伸出去了,就不能收回来。”隐峰一听,立即接口道:“我的车也已经推出去了,也不能再后退。”

话一说完,隐峰就推着车从马祖的腿上碾了过去。腿上顿时鲜血淋漓。

马祖见此,不仅没有发怒,反而欣慰的笑道:“善哉!善哉!。”

其实马祖横插一腿挡路,实际上是在考问徒弟如何克服学禅路上的各种障碍。而徒弟推车碾过,则表示自己绝不后退

《省心录·四三》中有言:“行险途者畏而惧,故徐步则不跌。”

恐惧可以说是人类最大的敌人。它夺走人的幸福,使人变为懦夫。

一次,有人问一位登山专家:“如果我们登山时,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应该怎么办?”

登山专家说:“你应该向山顶走。”

他觉得很奇怪,不禁问道:“为什么不往山下跑?山顶风雨不是更大吗?”

“往山顶走,固然风雨可能会更大,它却不足以威胁你的生命。至于向山下跑,看来风雨小些,似乎比较安全,但却可能遇到爆发的山洪而被活活淹死。

对于风雨,逃避它,你月有被卷入洪流;迎向它,你却能获得生存!”

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顺境,人之所求,却无法有求必应,逆境,人之所畏,却往往不期而遇。

很多时候,我们在生活中都面临着这样的处境,迎面是肆虐的风雨,我们本能的选择就是要逃离。

但是,逃离往往会让我们走进更大的危险,只有迎上去,面对恐惧,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多言的人多灾,多欲的人多债,多畏的人多......

04

多事多忙,不如执一

古文化街,有一个捏泥人的老头子给一个顾客现场捏泥人像。

事先说好了样式和价钱。老头子捏得挺好,但是顾客嫌自己的泥人像没有胳膊。

顾客说:“嗨,老头儿,这是老子嘛?怎么没胳膊!”

老头子说:“先生,事先说好,捏肖像没胳膊。”

顾客说:“哎,老子偏要胳膊!”

老头子说:“先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肖像加胳膊不好看。”

顾客说:“嘿,老子问你,嘛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老头子说:“先生,捏泥人就像制造东西一样,多一个部件就多一个损坏的机会。”

顾客说:“哎,你说得对,老子算服了你了,胳膊我不要了。”随后便走了。

老头子笑着对大家说:“诸位!不是我不会捏胳膊,捏肖像要讲究干净利落,这样才能保存很长时间。

捏一万条胳膊,掉了一条怎么办?那叫残兵败将。”围观者听罢哈哈大笑。

路遥的作品《人生》有一句话:“人做啥事就要为啥事而操心,既然现在来掏粪,就只能想着掏粪。”

很多人努力着努力着,就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开始心猿意马,朝三暮四,迷失了自己,不能得到始终。

正所谓:“多为少善,不如执一。”

不要多想,人做什么事,就要为什么事而操心,专注于事情本身,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了。

古人云:“人生有度,过则为灾。”

为人处事,需行止有度,

如此,方能过的舒心,行的安稳,这才是人生最大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