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明知会得罪雍正,李绂为何还要参田文镜?这是他“一箭双雕”的局

作者:悲喜自渡不求不妄

在雍正年间,朝堂上波诡云谲,官场中明争暗斗不绝于耳。李绂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官员,竟然在风起云涌的政治斗争中,出人意料地参奏了当时备受雍正重用的河南总督田文镜。

明知会得罪雍正,李绂为何还要参田文镜?这是他“一箭双雕”的局

这一举动让许多人不禁为之错愕:难道他不怕因此得罪皇帝吗?

他的这一步棋,真的是孤注一掷的勇敢之举,还是深谋远虑的战略布局?

在这个错综复杂的政治旋涡中,他的真实意图到底是什么?

明知会得罪雍正,李绂为何还要参田文镜?这是他“一箭双雕”的局

背景介绍

雍正皇帝即爱新觉罗·胤禛,是清朝历史上一位勤政务实的皇帝。

他执政期间致力于推动一系列改革,旨在强化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整顿吏治,提升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国防实力。在这种背景下,雍正特别重视农业的发展,提出了“重农兴邦”的政策,希望通过整顿农业,增强国家经济基础。

明知会得罪雍正,李绂为何还要参田文镜?这是他“一箭双雕”的局

雍正推行了一项特别的政策——“旗人自耕自种”,即要求满洲旗人从事农业生产,以减少国家对他们的财政负担。这项政策的实施遇到了巨大的阻力,特别是来自一些既得利益者和保守势力,他们认为这会破坏旗人的传统生活方式,削弱旗人的特权。

明知会得罪雍正,李绂为何还要参田文镜?这是他“一箭双雕”的局

新政的推行,自然引起了朝堂上下的巨大反响。

反对势力主要以八王胤禩和上书房的一些大臣,他们在背后煽动反对新政,试图通过各种手段阻挠改革的顺利进行。老八胤禩,雍正的兄弟之一,是清代历史上有名的“八王爷”,他在政治上一直与雍正不和,对雍正的改革持强烈反对态度。

明知会得罪雍正,李绂为何还要参田文镜?这是他“一箭双雕”的局

在这种复杂的政治环境中,雍正与其重臣张廷玉展开了一场意味深长的对话。

张廷玉作为雍正朝的重要汉臣,他深谙治国之道,曾提出“重农兴邦”的建议,希望通过发展农业,来增强国家的经济基础。张廷玉指出,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只有发展农业,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他认为新政的关键在于选拔一批真正有能力、愿意推进改革的官员来落实这些政策。雍正对他的建议非常重视,并开始着手寻找合适的人选来推动新政的落实。

明知会得罪雍正,李绂为何还要参田文镜?这是他“一箭双雕”的局

在雍正眼中,直隶总督这一职位至关重要,因为直隶不仅是皇帝的直辖区,也是清朝政治、经济的中心。雍正需要一个能够坚决执行新政、并且具备较高政治智慧的人来担任这一重要职位。最终他选择了李绂,一个以清廉和务实著称的官员,来担此重任。

明知会得罪雍正,李绂为何还要参田文镜?这是他“一箭双雕”的局

李绂到河南

李绂字梅清,是清代一位重要的官员,曾任湖广巡抚和直隶总督。他以廉洁、刚正不阿著称,深受士人和普通百姓的敬仰。在被任命为直隶总督后,李绂并没有按照惯例,立即赴京谢恩,而是选择了直接前往河南,这一举动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猜测。

明知会得罪雍正,李绂为何还要参田文镜?这是他“一箭双雕”的局

当时河南的局势非常复杂。

田文镜作为河南总督,正在推行“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政策,旨在削弱地方士绅的权力,提高地方财政收入。这项政策得罪了很多地方士绅,他们对田文镜的改革政策深感不满,甚至私下联合起来,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来反对和阻挠田文镜的改革。

明知会得罪雍正,李绂为何还要参田文镜?这是他“一箭双雕”的局

田文镜

田文镜作为雍正的得力干将,以其铁腕手段和务实作风,推动了河南的一系列改革。

他的改革政策触动了地方士绅的既得利益,引发了他们的强烈不满和反抗。田文镜在推行政策时,要求地方士绅与普通百姓一同承担纳税和服役的义务,这无疑削弱了士绅的特权,引发了他们的强烈反对。

明知会得罪雍正,李绂为何还要参田文镜?这是他“一箭双雕”的局

田文镜

李绂到达河南后,并没有直接与田文镜接触,而是选择了与河南学政陆生楠进行私下对话。陆生楠作为河南地方的教育主管官员,对地方士绅的状况非常了解。他向李绂详细介绍了田文镜推行新政的情况,以及地方士绅对田文镜的不满和反抗情绪。

明知会得罪雍正,李绂为何还要参田文镜?这是他“一箭双雕”的局

在与陆生楠进行详细讨论后,李绂决定亲自会见田文镜。

他们之间的会面,可以说是一次激烈的思想交锋。田文镜详细向李绂介绍了他在河南推行新政的具体情况和遇到的困难,试图争取李绂的理解和支持。李绂对田文镜的某些做法并不认同,认为他在推行新政的过程中过于激进,没有充分考虑到地方士绅的利益和反应。

明知会得罪雍正,李绂为何还要参田文镜?这是他“一箭双雕”的局

双方在会面中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田文镜坚信改革必须坚持到底,不能因为士绅的反对而妥协。而李绂则认为改革应该循序渐进,不能一刀切,应该在保持地方稳定的前提下,逐步推进。由于双方在改革策略上的分歧,最终导致了这场冲突的爆发。

明知会得罪雍正,李绂为何还要参田文镜?这是他“一箭双雕”的局

李绂认为田文镜的改革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缺乏灵活性,导致了地方的不稳定和士绅的不满。因此他决定上折参奏田文镜,指出其在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促使朝廷重新审视田文镜的改革策略。

明知会得罪雍正,李绂为何还要参田文镜?这是他“一箭双雕”的局

清流派与田文镜的冲突

清流派作为清代官场中的一股重要力量,以其廉洁自律、崇尚正义和敢于直言的特点著称。他们对田文镜在河南推行的新政,持强烈的反对态度,认为其改革过于激进,没有考虑到地方士绅的利益和反应。清流派的崛起,为田文镜的改革增添了更多的阻力。

明知会得罪雍正,李绂为何还要参田文镜?这是他“一箭双雕”的局

在李绂上折参奏田文镜之后,清流派迅速响应他们纷纷上书,要求朝廷重新审视田文镜在河南的改革政策。清流派的这些举动,给雍正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为这些上书不仅反映了地方士绅的不满,也揭示了田文镜在推行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明知会得罪雍正,李绂为何还要参田文镜?这是他“一箭双雕”的局

与此同时八爷党也抓住了这个机会,开始对田文镜和雍正的新政进行攻击。

八爷党以胤禩为首,他们一直对雍正的改革政策持反对态度,认为这些改革动摇了他们的既得利益。八爷党利用清流派的反对,试图通过联合士绅的力量,来削弱雍正的改革力度。

明知会得罪雍正,李绂为何还要参田文镜?这是他“一箭双雕”的局

在这一背景下,河南还发生了一起生员罢考事件,进一步加剧了地方的不稳定。

生员作为地方的读书人,他们对田文镜的改革政策深感不满,认为其破坏了他们的既得利益,因此,决定联合起来,通过罢考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田文镜和朝廷的不满。这一事件的发生,不仅引起了地方的震动,也引起了朝廷的高度关注。

明知会得罪雍正,李绂为何还要参田文镜?这是他“一箭双雕”的局

雍正的态度

面对清流派和八爷党的反对,雍正决定派遣弘历和刘墨林前往河南,查明事情的真相。

弘历即后来的乾隆皇帝,是雍正最信任的儿子,而刘墨林则是雍正朝的一位重要官员,负责调查和处理一些复杂的案件。雍正希望通过他们的调查,能够深入了解田文镜在河南推行新政的真实情况,以及地方士绅对改革的反应。

明知会得罪雍正,李绂为何还要参田文镜?这是他“一箭双雕”的局

在调查的过程中,雍正逐渐了解到田文镜在推行改革过程中,虽然采取了一些激进的措施,但其出发点是好的,旨在改善地方的经济状况,提高财政收入。因此雍正决定保留田文镜,继续让他推动改革,同时要求他在改革过程中注意方法和策略,避免激化矛盾。

明知会得罪雍正,李绂为何还要参田文镜?这是他“一箭双雕”的局

清流派在得知雍正决定保留田文镜后依然不甘心,他们再次联名上折,要求朝廷重新审视田文镜的改革政策。他们认为田文镜的改革过于激进,没有考虑到地方士绅的利益和反应,导致了地方的不稳定。

明知会得罪雍正,李绂为何还要参田文镜?这是他“一箭双雕”的局

在这场纷争中,李绂的问句引起了雍正的深思。李绂在上折中,提出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削弱士绅的特权,还是为了实现地方的长治久安?

这个问题,引发了朝廷内部对改革方向的深思,也促使雍正重新审视田文镜的改革策略。

明知会得罪雍正,李绂为何还要参田文镜?这是他“一箭双雕”的局

李绂辞职

在清流派和八爷党的压力下,李绂最终决定上折辞职,以示自己对田文镜改革的不满。

雍正在收到李绂的辞职折子后,决定对其进行贬职处理,将他调离直隶总督的职位。李绂在辞职折子中,明确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表示不再参奏田文镜。他认为,自己的职责是维护地方的稳定,而不是通过参奏来打击田文镜和破坏改革。因此他决定辞职,以示自己对田文镜改革的不满,同时也避免继续卷入这场政治纷争中。

明知会得罪雍正,李绂为何还要参田文镜?这是他“一箭双雕”的局

李绂的辞职,实际上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名利双收局。

他通过参奏田文镜,赢得了清流派的支持,提升了自己的声望。同时通过辞职,他避免了与田文镜的正面冲突,保护了自己的政治前途。通过参奏田文镜,李绂成功地赢得了读书人中的声望。这些读书人,作为地方士绅的代表,他们对田文镜的改革政策深感不满。李绂的参奏,恰好迎合了他们的情绪,赢得了他们的支持和赞誉。

明知会得罪雍正,李绂为何还要参田文镜?这是他“一箭双雕”的局

结语

李绂的这场政治谋局,虽然表面上看似成功但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他的辞职,虽然让他赢得了士人的支持,但也使他失去了继续推进改革的机会。同时他的辞职,也引发了更多的政治纷争,给雍正的新政带来了更多的阻力。

明知会得罪雍正,李绂为何还要参田文镜?这是他“一箭双雕”的局

李绂的这场谋局,也暴露了他作为一个官员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他既有清廉和正直的一面,也有精于算计和权谋的一面。正是这种复杂性,使得他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李绂的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清代官场的复杂与波谲云诡。

明知会得罪雍正,李绂为何还要参田文镜?这是他“一箭双雕”的局

你对李绂的选择有何看法?

你认为他的举动是否值得?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一起讨论这段历史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