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文斗不过赵刚,武干不赢和尚的李云龙,为何手下猛将如云?

作者:沐槿言

“斗大的字不认识一箩筐,扁担倒过来不知道是个一字”的李云龙,与文曲星的赵刚斗文被比了个插大葱,与少林寺的魏和尚比武却走不过3招,为何他的手下却总是猛将如云智囊如团呢?

文斗不过赵刚,武干不赢和尚的李云龙,为何手下猛将如云?

李云龙,这位泥腿子出身,早在长征时就已升团长的他,在抗日战争中仍旧只是个团长,但这并不代表他是位徒有虚名或者德不配位的军官,相反,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早期共产党员身上的英雄气概和对战友的完全信任!

这也或许能解释:为什么同为铁三角中的丁伟和孔捷,李云龙的账下就是猛将如云智囊如团?

看似没有多少文化且性格大大咧咧的李云龙,内里却是思想缜密且交友极慎的人,而且对知识分子比较尊重,但是对顽固的知识分子比较反感!

文斗不过赵刚,武干不赢和尚的李云龙,为何手下猛将如云?

李云龙身上的优点就和他的缺点一样多,常常是犹如赵子龙入曹营—七进七出。每次打了胜仗被当面夸了几句,马上就成了蹦跶上树的孙猴子一样非要闹出点事来。在这个犯错的空档,如果他没有将天捅个窟窿或者惹得马蜂叮一身包反而是个奇事!

所以那么多年依旧是个团长就可以理解了,前脚立功转身惹祸,就这样耐不住的性格,如果让他身居高位,指不定还会惹出多大的窟窿呢?所以即使在后期的建国后,他虽然当了军长,但却只是个少将,也就可以解释得清了,因为不好控!

文斗不过赵刚,武干不赢和尚的李云龙,为何手下猛将如云?

但是我认为,他能够驾驭能力比他强的人,他的人格魅力是很亮眼的,那就是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和知错就改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正义感十足和能容人。

逢敌亮剑的军事指挥才能

有能力的人都是很傲的,特别是天生的才能,那是别人骑马都赶不上的,文化上面李云龙没有占到,那军事上总要占一样吧!没上过一天军校,但是每次打仗总能超脱敌人的预料出奇制胜,化危机为战机,在战斗中寻找敌人的薄弱点一击毙命,毕其功于一役是他的老把戏了,深谙其道的李云龙屡试不爽!

文斗不过赵刚,武干不赢和尚的李云龙,为何手下猛将如云?

在遇到坂田联队的时候,明明是敌众我寡,兵力不占优、兵器处于劣势且己方还是防御的一方,硬是往前大冲锋,将对手指挥官坂田信哲都给打懵逼了,明明就那么点兵力,守阵地都够呛,却还要打反冲锋,这是什么打法?

就在坂田联队指挥系统一脑疑问的时候,一发炮弹从天而落,一个大佐两个少佐和一群鬼子军官,都被送去见了天蝗。

文斗不过赵刚,武干不赢和尚的李云龙,为何手下猛将如云?

以简陋之兵器将日军联队的指挥系统打垮,在战斗史上都是很少见的,而李云龙的原型就是王近山将军,处于劣势方却敢逢敌亮剑的魄力,在抗战时期我军可没少打这样的仗。

后来在军官军事学院中,李云龙就以亮剑精神为题开论,台下的名将如云听他一人演讲都是拍手称快!

文斗不过赵刚,武干不赢和尚的李云龙,为何手下猛将如云?

作为合格的军事主官,可能他没有多少学问,但是他内心蕴藏着战术,可以因时因地当机决断,这份果敢和冷静是指挥官的技能,而李云龙也就是靠这一项就让很多人慕名而来,因为跟着他打仗不用拘泥,不会出现逃跑的情况,就算战死沙场也是前胸中弹。

知错就改、敬佩有能力的人

在赵刚刚到独立团的时候,李云龙就先排斥起了这个未来的政委,在他的眼里,政委都是白面书生,让他出谋划策和处理部队关系还可以,打仗对他们来说就是天方夜谭。

因此打赵刚一进来,李云龙就对赵刚是横挑鼻子竖挑眼,左右看就是个不爽,刚见面时赵刚主动上前握手,他就自顾自喝酒,对赵刚爱答不理的,一开口就嘲讽赵刚是个白面秀才,随后端起一碗酒就要求赵刚干下去,想借此给赵刚来个下马威,让他知道独立团谁是老大?

文斗不过赵刚,武干不赢和尚的李云龙,为何手下猛将如云?

可是让李云龙没想到的是,赵刚也一点不含糊,直接说道不会喝酒。

李云龙就开始嘲讽起来了:“不会喝酒到独立团干什么来了?”

赵刚回怼道:“独立团是打仗的,不是收酒囊饭袋的。”

文斗不过赵刚,武干不赢和尚的李云龙,为何手下猛将如云?

好家伙!这两人一见面就开始了互掐,这以后的工作还咋开展啊?

可令李云龙想不到的是:此时的他有多看不起赵刚,战后的他就会为自己看不起队友而道歉!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看不起的白面书生,竟然能够在百米开外一枪干掉鬼子。

这个阶段的李云龙,因为泥腿子出身没有多少文化但却也能将仗打好,于是就有些看不起以赵刚为主的读书人,但是赵刚接下来的表现让他意识到自己有些小看人了。

在赵刚刚来报道的时候,将和尚带了回来,从和尚的嘴里他就分析出鬼子是想偷袭总指挥部的时候,一边的孔捷眼睛都亮了,他和李云龙前一晚上分析才得来的结论,谁知道这个白面书生一来就道破了鬼子此次偷袭的主要目的,这点确实让李云龙有些没想到。

文斗不过赵刚,武干不赢和尚的李云龙,为何手下猛将如云?

山崎大队以区区几百人误入兵工厂,惹得老总大怒,陈赓派李云龙的独立团上去的时候,赵刚竖起标尺就将两头把着重机枪的鬼子送去见了天蝗,这两枪让关注战场情况的李云龙都不禁一顿夸。

文斗不过赵刚,武干不赢和尚的李云龙,为何手下猛将如云?

可以说,正是这两枪将赵刚的军事素养给体现了出来,由此赢得了李云龙的尊重。用李云龙的话说,赵刚这就是孔夫子挂弯刀—文武双全。

虽然这段没有将李云龙的内心想法表现出来,但是从李云龙在战后不仅对赵刚客气了许多,还让他直接管自己叫老李,就这一点,就可以看得出:老李虽然没文化,但是他也尊重文化人,特别是尊重有文化还会打仗的文化人,能跟他尿到一个壶里的,他真的是当兄弟处的。

文斗不过赵刚,武干不赢和尚的李云龙,为何手下猛将如云?

由此,老李另一大特点:知错就改、敬佩有能力的人的个人魅力就显现出来了。

可以说,逢敌亮剑的军事指挥才能和知错就改的秉性汇聚在李云龙身上,就让这个从没有上过一天军校的糙汉子的人格魅力飙升,各有志之士争相前来,李云龙才为此网罗了一批猛将如云智囊如团的悍将们!

难怪陈赓大将都在时刻警告李云龙不准拉山头,在抗战时代,拥有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仅这一项就能涵盖军人所有的缺点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