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996”到“896”

作者:谈理说法
从“996”到“896”

宁德时代6月17日被传实行“896”工作制,在网络上引发不少讨论。图为去年4月18日在上海车展上,人们走过宁德时代的标志。

2019年4月,阿里巴巴集团创办人马云曾公开称“996”(朝九晚九每周工作六天)是福报,引起舆论围绕公司加班现象的争议。没想到,过了五年,996工作制不仅没有消失,甚至还变本加厉,演变成“896”(朝八晚九每周工作六天)。

6月17日,话题词条“传宁德时代实行896工作制”登上微博热搜首位。根据网传文件,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号召员工“奋斗100天”,从6月12日起,特定职级的员工开始实行896工作制,即星期一至五每日早上8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星期六需要上班,但不强制加班。

文件称,特定职级的员工若想请假,包括在9点前下班,须由所属各级负责人批准。

有意思的是,文件特别注明,外籍员工并不强制参加,而是“按他们的意愿”决定。至于为什么外籍员工无需响应号召,文件没有解释。

文件还显示,发起奋斗100天号召的原因是:“近期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首次突破50%,但市场环境愈发复杂,竞争愈加激烈,为更好完成组织赋予的任务,加快推进各项工作达成。”

从“996”到“896”

网传文件显示,宁德时代号召员工“奋斗100天”,但注明外籍员工并不强制参加。(互联网)

随着多家媒体报道和转发,这份文件很快就在社交平台上流传,并掀起有关劳资关系的讨论。

有人吐槽:“这下真的变成社畜了,鼻子被公司牵着走。”也有人批评:“都做到行业第一了,还要靠压榨员工来竞争,而不是提高自己的技术壁垒。”还有人认为,外籍员工不强制参加896工作制,原因是他们真的会提告,“他们在这里没有什么家人,不用怕背后势力的打压,更不用担心家人受牵连”。

看来,超长工作时间和不同国籍员工的差别待遇,是点燃公众情绪的导火索。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休息日、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需支付两倍或三倍工资报酬,强制要求周末加班属于违法行为,若强制要求加班又拒不支付相应劳动报酬的,员工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

896早就有了

面对排山倒海的舆论压力,一名接近宁德时代的相关人员向界面新闻说,宁德时代集团层面只是提出奋斗100天的号召,其余网传的一些所谓的“符合条件的员工实行896工作制”等规定均为编造。

也有不具名的宁德时代内部人员向南都湾财社说,网传文件非官方发布。该人员强调,公司确实号召过管理层以身作则,多花一些时间在工作上,但没有强制几点上下班,“我们没有出过任何的官方文件或规定”。

不过,财联社引述宁德时代内部员工说,其部门6月14日已经开会口头通知此事,并说:“之前也要加班,但不强制到9点。”

根据《国际金融报》报道,宁德时代奋斗100天的口号早在2016年便被提及。从那时起,各个部门便下达要求,员工开始每天加班至晚上9点、10点才能下班,而且还“义务加班”。

报道称,有别于与此次传出的896工作制,2016年并未提出明确职级要求。报道也引述宁德时代员工透露,当时的加班并非强制9点之后下班,而是根据各自工作状态灵活加班。

也有宁德时代工作人员告诉财新网,公司此前没有强制执行896工作制,但员工的工作时长经常能达到这一水平。这名员工提到,对于公司最核心的研发部门而言,加班时长与员工的绩效挂钩,因此加班也是家常便饭。

总部位于福建的宁德时代,是全球最大电动汽车电池生产商,市场份额占超过三分之一。宁德时代3月披露的年报显示,截至去年末,公司员工总数为11万6000人,较2022年末减少2%。

不只宁德时代有加班文化

宁德时代官方至今没有出面回应。如果把视角扩大至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来看,这样的事情和后续反应并非新鲜事。

据澎湃新闻报道,去年2月,奇瑞汽车执行副总经理、汽车工程技术研发总院院长高新华发布一封邮件称:“以奋斗者为本,星期六是奋斗者的正常工作日。对于行政领导们,必须是正常工作日,请想办法(规避法律风险);学习华为精神,让奋斗者努力,也不能让奋斗者吃亏!从机制上想办法。”

邮件曝光后,挞伐声浪接踵而至,纷纷批评是“道德绑架”“畸形的加班文化”。

从“996”到“896”
奇瑞汽车执行副总经理、汽车工程技术研发总院院长高新华去年2月发布一封邮件称,“以奋斗者为本,星期六是奋斗者的正常工作日”。

今年4月,智己汽车高层的一段发言,也让该公司陷入舆论风暴。南方都市报APP报道称,智己汽车联席CEO刘涛在新车发布会上说,“从这三四年创业以来,我和我们团队的每一位小伙伴,都非常认真地每天在学习”“我们的同学甚至连自己小孩的出生都会错过”“也有小伙伴在短期当中连续四次阳了,还坚守在工作第一线”。

对此,有网民持中立态度,认为刘涛“也许只是想表达这款车倾注了大量心血”,但大部分人都批评智己“压榨员工,歌颂苦难”“卖惨式营销以博取同情”。

实际上,加班文化在汽车企业中并不罕见。《中国新闻周刊》报道,有合资车企甚至强制每天加班,连续排名末位的三部门缩编裁员。

去年4月,蔚来的一名员工在网上曝光自己的加班经历,称2020年5月入职三年来经常加班,一度在八个月内加班时长累计近500小时。

宁德时代以896应对挑战?

回到宁德时代此次的896工作制风波,有观点认为,外界之所以高度关注,首先是因为相关工作时长,其次是这家电池巨头正面临一定压力。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从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排名来看,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装车量5月的市占率为43.87%,稳居榜首。但市场份额在逐步减少,环比下降0.77个百分点,已是连续第三个月环比下滑。

比亚迪排名第二,其市占率达28.97%,较上月微增0.6个百分点,与宁德时代市场份额差距已连续三个月缩小。

从“996”到“896”

宁德时代是全球最大电动汽车电池生产商。图为民众4月30日在北京车展宁德时代展区参观。 (新华社)

除了面对竞争对手的激烈挑战,宁德时代积极布局海外市场的步伐,也可能因政治因素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总的来说,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处于竞争激烈的时期,这可能是业内员工长时间工作和加班的关键原因。但外界要思考的是,这是否是大众无奈的选择。如果不长时间工作加班,银行存款会增加吗?职业前景能得到保证吗?体面生活还能继续维持吗?

所以,无论是此次被炎上的896工作制,还是马云口中的福报996工作制,工作和加班时长恐怕都不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人们更在乎的是在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能否获得相应的高回报;如果能获得高额的加班费和薪酬,那么有关长时间工作的争议,或许就不会那么突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