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范仲淹:人生有三苦,熬过便是幸福(字字入骨)

作者:幕灯而读
范仲淹:人生有三苦,熬过便是幸福(字字入骨)

金代文学家元好问,曾赞叹一个人:“在市井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疆为名将,在朝堂为良相。”

这个人,就是范仲淹。

纵观范仲淹的一生,充满了苦难与力量:他出身贫寒,却通过科举逆天改命;他屡遭贬谪,却始终心怀天下,济世救民。

尽管命运多舛,他的斗志却始终未曾磨灭。

如果你此刻正被生活的重压所困,不妨静下心来,看看《历史的帘子2》一书中范仲淹的章节。

作者用精炼的文笔,写尽了范仲淹跌宕起伏的一生。

你若能读懂书中的故事,便能从他的经历中,找到永远向上的精神力量。

范仲淹:人生有三苦,熬过便是幸福(字字入骨)

熬过迷茫的苦

范仲淹从小就酷爱读书,立志“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为了节省吃饭时间,他到醴泉寺借读时,每天睡前熬半罐稠粥,第二天粥结成块后,他就用刀分成4块,早晚各吃两块充饥。

这样的苦日子,范仲淹过了三年。

那时候他姓朱,身为兄长,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也督促兄弟们好好读书。

有一天,朱氏兄弟不耐烦了,脱口而出:“我们花的是朱家的钱,和你有什么关系?”

这句话令范仲淹如遭雷击,他询问母亲后,才知道自己的身世。

原来,范仲淹出生没多久,父亲就离世了,留下孤儿寡母,艰难地生活。

范仲淹两岁时,母亲改嫁到朱家,这才把他抚养大,并对他进行了良好的教育。

人生突遭巨变,一时间,他只觉天地茫茫,心无所依。

但迷茫后的范仲淹立刻清醒过来,做了个坚定的决定。

范仲淹:人生有三苦,熬过便是幸福(字字入骨)

他虽感恩朱家的养育之恩,但不愿意寄人篱下,于是含泪作别父母,孤身前往河南商丘求学。

在应天书院的范仲淹更加刻苦,五年没脱衣服睡觉,昼夜不息地埋头苦学,没有食物充饥,他便喝点稀粥度日。

有位家境殷实的同学看他太过清苦,便带了些美味点心给他。

范仲淹难以推辞,收下后却一口未动,直到点心发霉腐烂。

同学十分生气,质问他:“你是不是看不起我?嫌我的食物难吃?”

他连忙解释:“我怕吃了你的美味食物后,再也喝不下去稀粥了。”

同学对他大为钦佩。

就这样,27岁的范仲淹终于不负众望,高中进士,面见皇帝,改回了范姓,还将母亲接到身边赡养。

人这一生,总会经历茫然无措的时候,可怕的是一直深陷迷茫,在生活的泥潭里苦苦挣扎。

若想走出这种困境,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认准方向,步履不停地前行。

有句话说得好:“人向前走,苦才退后。”

当你奋力穿透迷雾,越过山穷水尽,命运自会给出最好的安排。

范仲淹:人生有三苦,熬过便是幸福(字字入骨)

熬过孤独的苦

范仲淹入仕10余年,都在地方蛰伏历练,直到39岁时,才被举荐担任京官。

他本以为终于有机会一展抱负,却没想到,后半生的风波才刚刚开始。

他做人忠直,屡次上疏,直言陈谏,惹得朝廷内外多有人不快。

公元1033年,郭皇后因为争风吃醋,抓伤了宋仁宗。

宋仁宗盛怒之下,想要废掉皇后,宰相吕夷简等人也极尽撺掇。

范仲淹挺身而出,向宋仁宗苦口婆心地劝诫,废后是动摇国本的大事。

结果宋仁宗嫌他太烦,将他贬到睦州,随后又把他调到苏州。

范仲淹在职位上尽心尽力,治水立下大功,一年后就重返京师,升为吏部员外郎。

他的一腔热血从未冷却,回京后依然忧国忧民,频繁直言上疏。

这时,宰相吕夷简把持朝政,操弄权柄,任人唯亲。

范仲淹不惧权势,亲手绘了一幅《百官图》,向宋仁宗解释官员升迁情况,凭一己之力,向宰相及其朋党开战。

吕夷简勃然大怒,构陷范仲淹越职言事、勾结朋党、离间君臣。

最后,范仲淹被贬到了饶州。

范仲淹:人生有三苦,熬过便是幸福(字字入骨)

在饶州,好友梅尧臣作了一篇《灵乌赋》,委婉劝范仲淹不要像乌鸦那样总是报凶讯。

劝他少说话,少管闲事,明哲保身,颐养天年。

范仲淹也作了一篇赋回好友,高调宣扬:“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这八个字,是他一生的处事准则,从未改变。

虽然不被当朝者所容,范仲淹却始终像个孤勇者一般,捍卫着自己的初心。

在风雨飘摇的岁月,踽踽独行,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执着,活成了世人钦佩的模样。

成年人的世界,有人懂,是幸运;无人懂,是常态。

与其拼命向别人解释和证明自己,不如像范仲淹一样孤独地坚守。

猛虎总独行,牛羊才想成群。心有所向者,独行亦可成众。

将孤独化为力量,熬过每个无人理解的日子,终会找到自己的人生之路。

范仲淹:人生有三苦,熬过便是幸福(字字入骨)

熬过低谷的苦

范仲淹宦海浮沉几十年,经历了无数坎坷。

第三次被贬时,他的人生也行至了最艰难的时候。

范仲淹自幼多病,治水期间又患了肺病,被贬途中苦不堪言。

令他痛惜的是,妻子身体也不好,竟然病逝了。

范仲淹痛苦难抑,赋词抒情:“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悲痛过后,他很快又燃起斗志,投身到基层事务中。

正当他沉浸在繁杂事务中时,命运的波澜再次来袭。

公元1038年,党项人起兵造反,建立西夏,宋军连吃败战,局势危急,京城震动。

宋仁宗一纸诏书,让一介书生的范仲淹带兵打仗,去地狱强悍的西夏。

五十多岁的范仲淹,身体孱弱,从无打仗的经验,却不得不奉诏前往战场。

看到一路上百姓为逃避战乱,颠沛流离,四处狼烟滚滚、断壁残垣,范仲淹双目湿润,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平息战乱。

范仲淹:人生有三苦,熬过便是幸福(字字入骨)

他亲临前线勘察地形,巡视军营,废寝忘食地制定了抵御西夏的战略。

考虑到国力薄弱,范仲淹主张加固城墙,坚壁清野,扼守要地,对西夏实行经济封锁,迫使其讲和。

他整改编制,选将练兵,筑堡建寨,屯兵营田,招抚边民。

他还跟将士们同甘共苦,将朝廷赏赐给自己的财物全部分给将士,彻底改变了北宋军队的颓势。

经过3年奋战,西夏终于难以招架,主动求和称臣,当地人传颂:“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得胜归来的范仲淹,因卓越的战功,被封为副宰相,终于实现了年少的梦想。

《偶遇》一书中说:“不管是谁,都会经历人生的至暗时刻,那是一条漫长、又令人绝望的隧道。”

命运就是如此残酷,它让你在一次次磋磨中明白:

没有顺心如意的一生,低谷是每个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篇章。

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范仲淹从未抱怨环境,从未看重得失,而是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世间万般变幻风云。

真正的强者,他们从不会怨天尤人,因为他们知道抱怨没用,不如把握当下,全力扭转乾坤。

如果你觉得前路困顿难行,不妨给自己一分从容和冷静,在岁月中沉淀和打磨自己。

人需在事山磨,方能把苦难修成向上的阶梯。

《历史的帘子2》中,有这样一句话:“范仲淹的成功秘诀是一个‘苦’字,苦熬生活,刻苦读书,磨砺心智,增长才干。”

他的一生,始终都浸泡在苦水中,可他不仅没有陷入绝望,反而在苦难中修身修心,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几百年后的我们,也会深陷困境,经历一轮又一轮厄运的磋磨。

可纵使风云际变,只要我们能像范仲淹一般,苦练步履不停、坚守自我、提灯前行,终将熬过所有苦难。

作者 | 幕灯·甜茶不甜,90后文字创作者,感性生活,理性思考,以笔为灯,照亮自己,传递积极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