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揭秘“炫富网红”背后的把戏:贩卖焦虑、流量变现

作者:前方plus

引言

近期,多位“炫富网红”被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封禁,引发舆论广泛关注。“炫富网红”究竟“炫”了什么?其背后的用意和真正的目的是什么?下面,让我们一探究竟!

一、奢靡生活可望而不可即,看看“炫富网红”们都炫了什么?

在“炫富网红”的视频中,随意购买奢侈品、名车名表等是基本操作,佩戴价值连城的珠宝喝下午茶、在几千平米的豪宅沐浴阳光是他们的生活日常。“炫富网红”们的炫富手段可谓五花八门,总结下来就是“极度奢靡”。

网红“王某”在一次直播时称,其在北京的高档小区坐拥7套豪宅,最大的一套991平方米,面积稍小一点的也有500多平方米。一次直播采访中,“王某”甚至对着镜头说道“我每天出门的情况下,如果身上的打扮加在一起没有8位数,我肯定是不可以的”。

网红“柏某”将顶级奢侈品购物袋铺满床铺,用奢侈品包包装狗,只为向公众展示“钞能力”。“鲍某”称其坐拥占地面积超5亩的庭院豪宅,拥有整套帝王绿翡翠、“鸽子蛋”大小的钻戒,“家中永远有享用不完的鲍鱼”更是成为其专属标签。

自封“京城第一名媛”的“田某”在一则视频中向公众展示了其购买的价值四万余元的“天价”内裤,有网民调侃道“以前说穷得连内裤都不剩了,现在连内裤都买不起了”。

以上网红炫耀的消费能力远超普通居民的人均购买力,成为过着“茶米油盐酱醋茶”生活的工薪者们不可触及的“梦”。

揭秘“炫富网红”背后的把戏:贩卖焦虑、流量变现

(制作:法治网舆情中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对于“炫富网红”,大家怎么看?

“炫富网红”们为了打造高端人设,在拍摄视频时,将自己奢靡的生活以轻松自然的口吻及动作展示在公众面前,有的网红将自己成立爱心基金会、进行公益助学的视频置顶,为的是让屏幕前的人相信自己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上流人士”,殊不知,承担社会责任是假,打造“上流社会”人设方便日后赚流量、直播卖货“割韭菜”是真。

在“炫富网红”被平台封禁、真实身份被揭穿之前,不少网民被其高超的演技蒙骗,部分网民称“感谢博主,此账号是我了解上流社会的唯一途径”;有网民认为“只要钱的来源合理合法,日常记录一下也无伤大雅”;有网民感慨道,“真可谓‘你的生活我的梦’,普通人可能一辈子都无法达到这种高度”;一些网民则表示焦虑,认为人的财富地位从一出生就已决定,“逆天改命”机会渺茫,发出“努力无用”的哀叹;也有网民认为大家应该保持清醒,理性分析炫富行为,指出炫富的背后很有可能是为了直播带货,从中牟利。

揭秘“炫富网红”背后的把戏:贩卖焦虑、流量变现

(制作:法治网舆情中心 数据来源:在哔哩哔哩选取《炫富网红圈“地震”:多名百万级网红被全平台封禁》《“京城第一名媛”被全网封杀》等两则视频的弹幕、一级评论,进行数据清洗及自然语言处理,将热度最高的词语规定为100)

三、“炫富网红”的背后,实则为的是流量变现

表面上看,这些“炫富网红”看似是以炫富的方式向公众展示自己的日常生活,实则背地里则是打着“小算盘”的“生意人”,为的就是贩卖焦虑,吸引流量变现。

被蒙在鼓里的网民们一边看着“炫富网红”们卖力表演,幻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一边在“炫富网红”的直播间听着他们对要售卖的货物侃侃而谈,然后心甘情愿地掏出钱包,为“炫富网红”们“充值”。

1.“炫富网红”直播带货销售额惊人

蝉妈妈数据显示,“王某”“柏某”“鲍某”三名头部网红的粉丝数量为437.6万、295.2万、230.6万。其中,“柏某”“鲍某”直播带货销售额均为2500万元—5000万元,“王某”直播带货累计销售额则高达7500万元至1亿元。不难看出,“炫富网红”人设一旦被成功打造,随之而来的就是大批粉丝,流量变现自然是“手到擒来”。

揭秘“炫富网红”背后的把戏:贩卖焦虑、流量变现

(制作:法治网舆情中心 数据来源:蝉妈妈)

2.“炫富网红”带货品类中,美妆护肤最赚钱

以“王某”为例,蝉妈妈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王某”上架商品最多品类前五名中,美妆护肤以71.43%的比重高居榜首。

揭秘“炫富网红”背后的把戏:贩卖焦虑、流量变现

(制作:法治网舆情中心 数据来源:蝉妈妈 注:数据统计区间为2024年第一季度)

在最佳销售品类中,美妆护肤依旧位列第一,占比达72.53%,销量为10万件—25万件,销售额为5000万元—7500万元。其中,一款保湿面膜以及一款精华保湿礼盒的销售额均在1000万元—2500万元,公开佣金比例为1%。“炫富网红”靠着这笔收入,大概也可以做到“吃喝不愁”。

揭秘“炫富网红”背后的把戏:贩卖焦虑、流量变现

(制作:法治网舆情中心 数据来源:蝉妈妈 注:数据统计区间为2024年第一季度)

四、刹住网络炫富歪风邪气,营造良好正向的网络生态环境

网络炫富,鼓吹的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攀比主义,传递了扭曲的消费观、价值观,破坏了正向良好的网络环境。

从道德层面看,“炫富网红”们为贩卖焦虑、流量变现不择手段,曾有“炫富网红”公开嘲笑上班族,一面展示着自己“人上人”的高端形象,将脚踏实地努力工作的好品质贬的一文不值,一面揣着“金钱至上”的理念,将屏幕前的网民当成“韭菜”“冤大头”,把歪风邪气带入直播行业,扰乱网络秩序。

从法律层面看,新华社在《如此炫富“毒瘤”,早就该拔了!》一文中称,如果网络炫富本身存在虚假行为,或者推广的内容弄虚作假,就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等。“王某”“柏某”此前就曾因涉嫌虚假宣传和售卖假货,分别被罚款和被粉丝举报,有前科可查。

为营造正能量网络生态环境,2024年4月,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开展“清朗·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专项行动的通知》,将“迎合低俗需求制造炫富人设,刻意展示金钱堆砌的奢侈生活,借此吸粉引流”列为重点整治内容。同时,多家互联网平台持续发布打击宣扬炫富等不良价值观内容的公告,对排查出的违规账号进行了严厉处置。整治力度不断的加大,体现了对宣扬炫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零容忍”。

营造清新正向的网络环境是公众的共同期许。根治网络“炫富”顽疾,还需多方持续形成合力,发现一个网络“炫富”毒瘤,便铲除一个,激浊扬清,维护网络生态健康有序发展。

来源:法治网舆情中心(分析师 刘思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