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行走徽州182】炎炎烈日,哪能享清凉?往清凉峰下“大溪源”去

作者:徽州司马狂

【行走徽州182】炎炎烈日,哪能享清凉?往清凉峰下“大溪源”去

司马狂/文

过了端阳,眼见着日头越来越毒辣了,尤其是身处大都市里,那更是燥热难耐。这般酷暑时节,到底去何处才能独享清凉呢?窃以为,那个名为“清凉峰”的地方的,或许是值得大家在夏日里驱车前往的好地方。当然,我不是推荐大家爬到清凉峰上去,而是顺着白石源的河流,往山里走,走到道路的尽头,也就可以就此停留了。这也是今天《行走徽州》这个系列,要带大家去走一遭的两个极小的村落。

【行走徽州182】炎炎烈日,哪能享清凉?往清凉峰下“大溪源”去

从金石去往英川的路上,不知道是因为导航有延迟,还是我自己没有看懂路线的缘故,我们直接在过桥之前往右边岔了进去。初时,自我感觉道路是正确的,毕竟水泥路和进来之前的路没有大的区别。可越走,就越觉得似乎是走错了,因为一点也不像有大村庄的模样,除了间或见到的三两个在地里忙碌的村民,就只能听到白石源水哗啦啦流淌而去的响声。虽然已经意识到走错路了,可我们的心态就是,走到哪算哪。于是,车子一直开到大山的深处,瞧见有了人家,心里也就安稳了些。

【行走徽州182】炎炎烈日,哪能享清凉?往清凉峰下“大溪源”去
【行走徽州182】炎炎烈日,哪能享清凉?往清凉峰下“大溪源”去
【行走徽州182】炎炎烈日,哪能享清凉?往清凉峰下“大溪源”去

停车走村的时候,并不知晓误打误撞闯进来的这个村庄叫什么名字。事后,整理照片打算写文章的时候,才想起来虽然去了这里,却还未知其名,连忙查阅资料,这才知晓此间名为“大溪源”。根据英川洪元根介绍,所谓大溪源,是因为白石源这条河流,又名“大溪河”,而大溪源这个村子,基本上就是发源自清凉峰的大溪河的有人居住的源头了,所以得名“大溪源”。大溪源虽然村子很小,按照《歙县地名录》记载,仅为20户,77人,却也有郑、潘等多姓共存。

【行走徽州182】炎炎烈日,哪能享清凉?往清凉峰下“大溪源”去
【行走徽州182】炎炎烈日,哪能享清凉?往清凉峰下“大溪源”去
【行走徽州182】炎炎烈日,哪能享清凉?往清凉峰下“大溪源”去

当初,定居大溪源的先民,定然是质朴的山民,他们缘何来此已经无从考证,可在农耕文明的时代,硬生生在这里抠出了田地,养活了自己。洪元根说,看护英川的“天狗石”,屁股偏向大溪源方向,所以此间颇为富庶。这虽然是民间传说,却也能反过来证明,先民跑到这么僻远的地方定居,肯定是看中了这里的土地。按照村内现存的建筑物分析,大溪源建村的时间不会很久远,除了近些年新建的房屋,多数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的房子。如此算来,或许这里的兴起都到不了康雍乾盛世。那是否有可能是粤兵肆虐过后,村民逃亡至此的呢?

【行走徽州182】炎炎烈日,哪能享清凉?往清凉峰下“大溪源”去
【行走徽州182】炎炎烈日,哪能享清凉?往清凉峰下“大溪源”去
【行走徽州182】炎炎烈日,哪能享清凉?往清凉峰下“大溪源”去

走大溪源村用了几分钟,很快就出村了。循例应该是原路折返的,可我偏生继续沿着狭窄的山路往里探寻。此刻回忆当时的决定,其实完全就是被远处的山势所吸引。彼时天降轻丝,雨水浸润的不仅是路边村民种的菜蔬,也浸润了空气,猛吸一口都有一股子特殊的香味直往人的五脏六腑里钻。远山如黛,丝丝缕缕的薄雾萦绕着山。近些有树木葱翠,耳畔不仅有溪流声,更有叫不上名字的鸟儿一直唱着歌。脚步不由欢快了起来,也不去打伞,就淋着细雨,沐浴在清凉峰的微风细雨之下。

【行走徽州182】炎炎烈日,哪能享清凉?往清凉峰下“大溪源”去
【行走徽州182】炎炎烈日,哪能享清凉?往清凉峰下“大溪源”去
【行走徽州182】炎炎烈日,哪能享清凉?往清凉峰下“大溪源”去

我不知道清凉峰究竟因何得名,但我人在清凉峰下,却深刻感受到了温度的差距,原本走路有的那些热意,很快就被清凉峰的凉意逼退了。夏天外面的暑气,到了这里也会被打下去。若你对这些温差还不满足的话,那就和我一样往山里走,去那间隔没多远就有一个的水潭里纵情释放你的热情。探着路,靠近水潭的时候,你会有“潭清疑水浅”的感觉,这时候请千万克制住你随意往里扑腾的冲动,稍微留神一下,你就会知晓水潭之所以叫潭,那怎能是浅浅一点呢?

【行走徽州182】炎炎烈日,哪能享清凉?往清凉峰下“大溪源”去
【行走徽州182】炎炎烈日,哪能享清凉?往清凉峰下“大溪源”去
【行走徽州182】炎炎烈日,哪能享清凉?往清凉峰下“大溪源”去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不论是你乐山派,还是乐水派,清凉峰下的大溪源都能满足你。乐山者可观清凉峰之雄伟,乐水者可享白石源的静谧。夏天是玩水的好时节,但去那人满为患的漂流景区放声尖叫,倒不如开着车子,带上家人来此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燥热的身躯,一旦浸泡在那冰凉的水潭里,整个人都通透了,比喝再多的冰啤酒都舒坦。山间小道,除了偶尔路过的村民,绝不会有其他人来打扰你。“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的那份诗意,就此化为现实。小小的石斑鱼,会被初入水潭的你惊走,不过片刻时间又会重新聚拢起来,你和自然融为一体,一切都是那么和谐。

视频加载中...

【行走徽州182】炎炎烈日,哪能享清凉?往清凉峰下“大溪源”去
【行走徽州182】炎炎烈日,哪能享清凉?往清凉峰下“大溪源”去

其实,来大溪源“乐水”。不仅能在水潭里嬉戏,若是遇上落过雨的日子,你跟村民打听一下,过了大溪源走了两三百米,抵达名为“朱家舍”的地方,就能见到当地人谓之“一线泉”的壮观景色。悬崖陡壁之上,蓦地出现一条细长的银线,就好似那山巅之上有个仙人倒下了一盆子水,水流飞奔而下,山风吹过,水线随之舞动,终是砸在下面的石头上。水甫落石上,又马不停蹄地继续往下冲,一冲遇堵,又一折,如此反复,最后生成溪流。这样壮观的景色,你只有亲身目睹过后,才能知晓文字是苍白无力的,完全没办法让你有那种身临其境的震撼感。

视频加载中...

【行走徽州182】炎炎烈日,哪能享清凉?往清凉峰下“大溪源”去
【行走徽州182】炎炎烈日,哪能享清凉?往清凉峰下“大溪源”去

雨渐渐大了起来,阻止了我继续往里走的念头。折返回到大溪源村中,恋恋不舍地开车离开,往外走的时候,途中有“茶源桥”。山高林密的好地方,其实应当是产茶的好地方,只是颇为遗憾,白石源的茶叶在整个歙县名声不响。茶源桥旁亦有一村,规模比之大溪源小了许多,这里叫做“半源”。所谓半源,就是往大溪源的半路上,这名字通俗易懂。这个村子在《歙县地名录》中的记载是只有9户,37人,多为吴姓。

【行走徽州182】炎炎烈日,哪能享清凉?往清凉峰下“大溪源”去
【行走徽州182】炎炎烈日,哪能享清凉?往清凉峰下“大溪源”去
【行走徽州182】炎炎烈日,哪能享清凉?往清凉峰下“大溪源”去

半源的村民,傍河而居,村头村尾各有一座桥,方便村民外出。我到半源的时候,整个村子没见到一个人,不过我断定这里不是无人村,因为人类生活的气息是无法掩盖的。有一户人家门口,放置着一块石头,未曾认为雕琢,初看无甚神奇之处。边上有房主配着的文字“猴王赏月”,再一看,你别说确实有几分猴王的模样。能有如此想象力的户主,想来一定是个有趣的人,未能一睹其真容,倒是给我的这趟行程留下了些许遗憾……

【行走徽州182】炎炎烈日,哪能享清凉?往清凉峰下“大溪源”去
【行走徽州182】炎炎烈日,哪能享清凉?往清凉峰下“大溪源”去
【行走徽州182】炎炎烈日,哪能享清凉?往清凉峰下“大溪源”去
【行走徽州182】炎炎烈日,哪能享清凉?往清凉峰下“大溪源”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