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言药言方:甘麦大枣汤和脏躁

作者:言身医社
言药言方:甘麦大枣汤和脏躁
言药言方:甘麦大枣汤和脏躁

“小王,今天我们来谈谈甘麦大枣汤吧。”谢老师转过身,对小王说道。

小王连忙打开笔记本,准备好笔,“好的,谢老师。我听说甘麦大枣汤是出自《金匮要略》?”

谢老师点点头,开始讲述:“是的,《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有云:‘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这是甘麦大枣汤的经典出处。其方由甘草、小麦、大枣三味药组成。”

小王边听边快速记录,手中的笔划过纸面,发出沙沙的声音。他抬头问道:“老师,这三味药的具体用量和煎煮方法是什么?”

谢老师微笑着解释道:“甘草,小麦,大。上三味,以水煮取,温分。亦补脾气。”

小王一边记一边点头,“我明白了。老师,甘麦大枣汤的功效具体有哪些呢?”

谢老师微笑着解释:“该方具有甘润滋养,养心安神、和中缓急、补脾益气等功效。适用于脏躁症,以精神恍惚、常悲伤欲哭不能自主、睡眠不实、言行失常、哈欠频作、舌红苔少等为主症者。”

小王皱眉思索了一会儿,问道:“那这种方剂还能用于其他症状吗?”

谢老师点点头,补充道:“是的,甘麦大枣汤也可作为阴道痉挛患者的辅助食疗。其甘润滋养的特性,对缓解阴道痉挛症状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小王记录完后,抬头看向谢老师,“谢老师,能不能具体讲讲每种药材在甘麦大枣汤中的作用?”

谢老师点点头,开始详细解释:“脏躁多由心虚、肝郁所致,表现为神志失常的各种症状,如精神恍惚、不寐等。方中小麦为君药,沟肝之谷,其气寒,秉水气而入肾;其味甘,具土味而归脾胃,而善养心气,能和肝阴之容热,而益心液,且有消烦利溲止汗之功。”

小王认真地记下这些信息。

谢老师又解释道:“小麦不仅能养心气,还能和肝阴之热,益心液,消烦止汗。而甘草泻心火而和胃,是臣药。大枣则调胃,利祛上壅之烦燥,为佐药。甘草和大枣相合,甘润生阴,所以能滋脏气而止其躁。”

小王点点头,“原来如此,甘草和大枣的搭配还有这样的妙用。”

谢老师继续说道:“是的,这方中的甘草和大枣合用,能滋润脏气,平息躁动。病本于血,必为血主,肝之为子,心火泻而土气和,则胃气下达。肺脏润,肝气调,燥止而病自除。”

小王若有所思地问:“那补脾气在这里的作用是什么呢?”

谢老师解释道:“补脾气者,火为土之母,心得所养,则火能生土。此方以甘润之剂调补脾胃为主,以脾胃次生化气血之源,血充则燥止,而病则自行消除。”

小王认真记录,心中对中药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层,“原来如此,这样的组合真是巧妙。”

谢老师微笑着点头,“现代中医临床也常常加减甘麦大枣汤,用来主治顽固性神经衰弱、癔症、头疼、眩晕、慢性疲劳综合征以及更年期综合征,每获效验。”

医案分析

“谢老师,我有一个相关的医案想和您讨论一下。”小王说道。

谢老师抬起头微笑着看向小王,“哦,是吗?说说看。”

小王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述:“患者徐丽,女性,25岁,在读研究生,未婚。她在4月份来就诊时,报告自初潮以来月经基本正常。但近因学习紧张,心绪不悦,月经已3个月未来,精神抑郁,烦躁不可名状,乳房及两胁、少腹隐痛,夜梦纷纭,食纳乏味。舌淡红,苔薄白润,脉涩而短。”

谢老师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兴趣,“嗯,继续说。”

小王继续说道:“是的,老师。医案中大师为她开了一个方子,处方如下:炙甘草、浮小麦、大枣、郁金、泽兰叶、香附。徐丽服用了2剂后,月经来潮,血色红,量中等,烦躁等症消失。”

谢老师满意地点点头,“不错,这个方子很有针对性。”

小王接着说:“第二个月,她的经期又推迟半月未至,烦躁等症又发,但较前为轻。她自服上方2剂,月经来潮,诸症悉平。此后趋于正常,未再服药。追访半年,月经依时而下。”

谢老师露出赞许的笑容,“很好。”

小王又说,请谢老师帮我分析分析。

谢老师露出赞许的笑容,“小王,甘麦大枣汤原为治疗脏躁的特效方剂。尽管本病例并非真正的脏躁症,但由于五志之火的影响,导致症状涉及五脏的心,引发闭经。病机类似于脏躁,可视为经前期紧张症。因此,采用甘麦大枣汤,以其甘甜平和养心之功效,辅以郁金疏肝,泽兰和香附行气活血,可使经水通畅。”

小王兴奋地点点头,“谢谢老师的指导。通过这个案例,我更加体会到辨证施治的重要性,经方活用的特点。那到底什么是脏躁?”

谢老师说:“我给你两天的时间,你整理一下医案,然后你来汇报给我看看。”

那到底什么是脏躁

两天后,小王来到谢老师身旁说:“谢老师,这是我整理的医案。关于甘麦大枣汤治疗脏躁的相关讨论和后世医家的观点。”

谢老师接过医案,略微扫视一眼,点头表示理解。他一边看着医案的内容,一边思考着接下来的讨论方向。

小王继续解释:“甘麦大枣汤最初由张仲景治疗脏躁所立方。关于‘脏躁’一词,张仲景原书中确实对其论述较少,主要提到病名、症状和处方,未详述病机。”

“后世医家对‘脏躁’的解释有不同观点,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几种。”小王开始从医案中引用资料,“第一种是‘心脏’说,吴谦等持有此说。《医宗金鉴》中指出,心静则神藏,但若为七情所伤,则心不得静,神躁扰不宁,导致喜悲伤欲哭等症状。这种状况象如神灵所凭,实际上是心不能神明,就像现代所说的矢志癫狂病。”

谢老师微微点头,示意小王继续。

“第二种观点是‘肺脏’说,刘完素、陈世铎、曹颖甫等医家持有此观点。《金匮发微》提到,肺主悲善哭,肺气虚则会导致喜悲伤欲哭的症状。这种理论认为,肺气虚弱会直接影响情志,引发情感波动。”

小王继续道:“第三种观点是‘心肺’说,清代医家高学山持有此说。他在《高注金匮要略》中指出,‘脏’指心肺,脏躁意味着脏中阳液枯干,真正的脏气无法自主,导致躁急症状的出现。他认为,心神和肺魄失去了原本的支持,导致悲伤欲哭等症状。而且,他引用了《内经》中有关肺在声为哭,在志为忧的记载,强调了心肺功能失调与情感变化的关联。但是,我发现还有其它的观点,我现在只是整理了三种。”

小王停顿了一下,看着谢老师,等待他的反应和进一步的指导。

谢老师思索了一会儿,然后缓缓开口说道:“这些观点各有其道理,都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脏躁’的病机。其实,历代医家对于脏燥的发病机制虽然有不同的认识,但都认同脏燥属于情志之病,其发生与心、肝、脾、肺、肾五脏密切相关。在这些脏腑中,心主神明,是五脏六腑的大主宰,管理精神活动,确保神明的正常居住。肝则被视为将军之官,负责体内的阴阳平衡,主导疏泄条达功能,同时承担魂魄的居所。"

他继续解释道:"如果患者长期思虑劳累,导致心阴耗伤,阴血不足,神不守舍;或者肝气郁结,郁而化火;又或者体质本身虚弱,如病后虚损阴血,或产后失血过多,脏腑无法得到充足滋养,燥火上升,就会出现脏阴亏损,心肝失养,虚热上扰,导致神魂不安的症状。因此,在临床上我们可以看到,患者可能表现为精神恍惚,频繁悲伤欲哭,无法自主,心绪不宁,睡眠质量下降,甚至言行失常,舌质红少苔,脉搏细数等典型症状。"

"因此,对于脏燥之证,尤其是其与心肝两脏关系密切相关的临床发生机制,我们应当遵循国家统编的《方剂学》教材所谓的‘心阴不足,肝失所养,肝气不和’的理论。这一理论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病机,还能指导我们在实际临床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方剂。"

小王听得认真,点头表示理解,“谢谢老师的指导,我会继续深入学习,加强理论的掌握和实践能力。”

谢老师微笑着鼓励道:“很好,继续努力,将中医的智慧传承下去。”

言药言方:甘麦大枣汤和脏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