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退休人员养老金连涨20年,年轻人何去何从?

作者:城事堂

大家好,我是堂主。

该来的,还是来了。

6月17日,社保局官宣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涨3%。

退休人员养老金连涨20年,年轻人何去何从?

各大平台都上了热搜,看到评论区的打工人,纷纷表示不能理解。

一是寒窗苦读二十余载,高校毕业,工资五六千,还不如老一辈七八千的退休金;

二是年年上涨的养老金,和现在不升反降的打工人薪资,形成强烈对比……

诸多种种,已经让大家摩拳擦掌了。

我知道你们很急,但请你们别急。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事,

不过,“养老金的钱是谁出的?为什么会上涨?哪个省养老金缺口最大?”、以及养老金上涨所涉及的社会老龄化、出生率下降、人口负增长、延迟退休之类的尖锐问题、就不聊了。

之前视频都跟大家聊过,当然也不出意外,有的被限流了,有的直接404了。

这期主要聊两个话题,

第一个:为什么这次上涨是3%,养老金上涨率的区间是什么?

第二个:面对年年上涨的养老金压力,年轻人要何去何从?

先来聊养老金上涨率的区间是什么。

追根溯源的话,养老金的上涨,是从2005年的《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开始的。

2005年的那份《决定》里明确要求: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作为首要任务。

退休人员养老金连涨20年,年轻人何去何从?

于是到了第二年,也就是2006年、养老金破纪录地上涨了23%。

一直到2014年,养老金每年的上涨幅度都在10%以上。

根据官方数据显示,

从2006年开始,到2024年,我们的养老金已经实现二十连涨。

退休人员养老金连涨20年,年轻人何去何从?

结合到GDP的增长率,可以看出:

养老金的上调幅度,跟每年GDP增长率走势,大致是一致的。

退休人员养老金连涨20年,年轻人何去何从?

但只用GDP增长率来判断养老金上涨率,还是有点武断了。

比如,养老金上涨率是从2014年进入个位数时代,而GDP早从2008年开始,就不是两位数增长了。

显然,从2008年到2014年,养老金的上涨率是要高于GDP增长率的。

我又去统计局官网看了每年工资的增长率:

2009年之前,只统计了国营单位的劳动工资。

2009年之后,把私营单位也纳入了劳动工资的统计调查范围。

对照一下,得出养老金上涨率是在年平均工资名义增速范围内的。

退休人员养老金连涨20年,年轻人何去何从?

什么是名义增速?就是还没扣除物价,也就是CPI指数。

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就是当年的通胀率。

我个人的理解:

养老金上涨率的上限是每年的年平均工资名义增速。

而养老金上涨率的下限,则是每年年初制定的通胀率。

你看这次养老金上涨3%,恰恰是两会期间提到的目标:2024年物价水平实现3%的目标。

按照这个角度来看,参考历年CPI统计数据,2024年养老金上涨为百分之三——这是首次把上涨率往下拉到“跟预计CPI”数据一样。

退休人员养老金连涨20年,年轻人何去何从?

为什么我说的是预计通胀率呢。

举个例子来说,2023年初的时候,当时预计目标是: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结果最后是只涨了0.2%。

现在“3%左右”,又成了2024年要完成的目标。

至于最后是不是3%,这就另说了。

看到不少人都说今年通胀肯定跟去年一样,最后也涨不到3%。

但不管怎样,年初定的目标,就是3%。

还有一个理由,公布每年养老金上调时间是在5月、6月,

从时间顺序来看,肯定是要参考每年年初两会提到的通胀目标。

所以个人认为,物价水平预计上涨幅度,大概就是每年公布养老金上涨率的最低区间了。

预计物价水平、来决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上调幅度,其实也符合逻辑。

接下来聊第二个问题:面对每年上涨的养老金,年轻人应该何去何从?

如果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要回答这个问题难免会提到一个词,就是:抚养比。

也就是一个老年人,需要多少个正在劳动的打工人去抚养。

三联生活周刊报道,现在大陆的养老比例是将近3个人抚养一个人,预计到2050年左右,可能会达到1比1的抚养比。

换言之,现在是3个年轻人,来养一个老年人。

到未来,就是一个年轻人,去养一个老年人。

可见,年轻人身上的重担,会越来越大、

但是吧,宏观个人是改变不了的,我更想聊聊微观层面,现在很多年轻人也在担心自己的养老问题,这里给大家提两个思路:

一是建立自己的工作“护城河”。

前段时间和老同学聊天,聊到了同班同学现在的状况,除去“二代”继承家业的同学外,混得还不错的,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建立了自己的工作“护城河”。

其实,大部分同学背景都差不多哦:来自农村、小镇青年、家境普通,没有钱,更没有人脉关系。

现在混得还可以的,一开始依靠的就是自己的“专业”,开始工作、积累经验、认识一些人,默默深耕了好多年,于是有了“护城河”,在业内有一定名气。

当然,我那会毕业的情况、和现在毕业环境,确实有很大不同。

我常常说,假若我今年毕业,作为一个普通本科学生,可能真的只有黄袍加身(美团外卖)了。

但不管怎么样,还是建议普通人把精力放在“专业力”上,也就是你擅长的东西。

比如会说一门外语,会拍摄、会写毛笔字、又或者是熟悉某个行业技能之类的,

——只要比普通人厉害一点点,那就可以开始去建造自己的护城河。

如果你足够幸运,65岁退休的时候还没见马克思的话

哪怕养老金不够,还能通过护城河成为“返聘”人员,发挥余热!

第二,建立一些理财思维。

比如,“4%法则”——这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学者威廉班根在1994年提出的理论:

每年从退休金中提取不超过4%的金额用来支付生活所需,那直到去世,退休金都花不完。

假如你一个人一年开销是5万,那么5万除于4%,就是120万,那你个人养老退休的资产标准就是120万。

这时候就有两个条件:一个是本金,一个是4%的收益。

没有本金,就老老实实通过“护城河”去赚到本金。

至于4%的收益,说实话,现在理财工具那么多,本币外币都有。只要你不贪心,大概率还是能实现的。

别看到巴菲特一年收益20%以上,自己就眼馋。

有些人真的很奇怪。

宁愿短期all in股市,博一把大的,也看不上长期4%的收益。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按照其他财经博主的做法,应该这样说:

家人们!不要9999,也不要999,你只需要交99块——你们是不是以为堂主要割韭菜了?

其实不是,讲过很多次,我只是一个宏观解读的阿婆主而已。

结合上面讲到的两点,逻辑其实很简单:

年轻的时候,通过护城河去建立本金,并学会一些基本投资思维,不用跟专业投资人比、也不要贪心,然后等你老了的时候,让本金去产生收益,覆盖你的支出。

当然,如果视频前的您是拳打索罗斯、脚踢巴菲特的“股神”,金融危机见了你都得叫爸爸的那种,那您就当我是在放屁,权当一乐哈~

可能有同学会说,我现在没有护城河,对任何东西都没有兴趣,也没有本金,还在找工作呢,那怎么办?

我的建议,其实很简单,就一个:不要让自己闲着,尽量找些东西来做。

找什么东西来做呢?什么都可以。

看书太装了,那就直接放空冥想,总之就是让自己跳出当下无所事事的状态。

我曾经也有一段空窗期,那段时间什么都没做,就干了一件事:每天去跑步,然后跑了人生第一次马拉松,当然也是最后一次。

那跑步对我产生了什么经济收益吗?其实一毛钱都没有。

不过,出去跑步也比每天呆在家里什么都不干强。

人就好像是冰箱,你总是空着,其实是更耗电的。

我是堂主,希望内容对你有所帮助,我们下期再见~

退休人员养老金连涨20年,年轻人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