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开国少将刘秉彦口述9:白天是敌人"天下",到晚上就是抗日根据地

作者:读书有味聊忘老

我们有个骑兵团,有七百多匹马,被敌人打散了,想把马分散到老百姓家里去,老百姓不敢要,就送到白洋淀去。骑兵团没有马了,便想徒步到路西去。

我有个棕色马,骑兵团说把最好的桃花马给我,可也送不来。白洋淀村里用不着马。骑兵团有6个连,只剩下200匹马。8月初敌人围了一次白洋淀。骑兵团的政治部主任杨国宇,在北京搞过学生运动。他说:实在不行,杀着吃了吧,不能把马给敌人留下呀!但杀了又于心不忍。这是老百姓的马呀!留着马,将来可以重建骑兵团哪。我曾建议,把马送到渤海根据地,可又不忍心让马离开冀中。我说,无论如何不能等到上冻。这时,敌人围上了白洋淀,向淀里打炮,促使我们下了杀马的决心。准备先杀一个白马。在白洋淀的邸庄,把马牵出来,要祭马,杨国宁向北跪下了,号啕大哭。无论如何也下不了手,刀下不去呀。一百多人都跪下了。我也跪下了,感情十分复杂。反过来人们又给杨国宇跪下了,一齐呼叫:这马不能杀呀!人们都流了泪。杨国宇说:可那当年的风光已过去了……我也曾骑过这马。可是今天我们有什么办法呢?谁能保住马不落在敌人手里呢?

杨国宇还写了一篇祭文,讲了骑兵团的历史,讲了马立下的战功……一百多人给杨国宇跪下不起。

我也很激动,一个个把战士扶起来,下决心把马转移出去。杨国宇低着头,走到我的司令部。停了两天,还是想不出办法。最后,还是决定把马送到渤海去吧。我曾请吕正操司令员带二十七团到渤海根据地。他们渤海去,正是石家庄的日本的第41师团也去那里,到青县边上,遇到这部分敌人了,把他们打散了。杨国宇负了重伤,为了不让敌人活捉,他用枪自杀而牺牲了。

我们从此向东部搞政治拉网,围一溜米:米家务,米家庄,一溜岗。这儿属雄县,在这一带搞真正的合法斗争。这样两面政权出现了。我们应付敌人:白天,伪大乡给敌人报告消息:"平安无事",晚上三五成群,就是我们的天下。晚上开保甲长会议,抗日家属会,伪军家属会;建立三套组织。第一套,建立地下支部,三四个人,根据村的形势,确定哪些人要除掉,哪些人应付敌人。第二套,准备一旦政权变质,让秘密党员当甲长,当伪情报员,当伪自卫团。第三套,是当前对付敌人的一套,有党员,有的是叛变的党员,为我所用。首先让他们做伪组织的工作。首先掌握伪军家属,通过他们做伪军的工作。

这在理论上有了发展,总结了理论,不是盲目的实践了。

在西部创造隐蔽的根据地。理论是:这里武装斗争的主要形式,是点线斗争;过去是破点线,你蚕食,我反蚕食,你点线修成,细碎分割,我只好主力转走。

现在是隐蔽的反点线。以武装斗争为主,结合各种形式的斗争的总概念为游击战争。

白天是敌人的"天下",一到晚上,就是抗日根据地。

雄县昝岗的伪军队长叫潘兰台。他的家属在家里,通过他的侄子做他的工作。工作做不通,便让潘国良掏老窝干掉他,同时写了一个告示:潘兰台为虎伥,恶贯满盈,铁杆汉奸,对潘兰台实行枪决。这样整个昝岗大乡就传开了。"你们如果不觉悟,潘兰台就是你们的下场!"杀一做百,起了很大的震慑作用。

到白沟河去,三十五区队去。这是个大据点,驻着日军的小队。我们把大乡长李岗尚掏老窝掏出来了,夜间捆到大柳树上,贴上告示,代表祖国,处决了这个伪乡长。我们连战三捷。打不了作恶多端的人,就没法开展工作。这样地方工作也好做了……

群众说,八路军神了,谁在哪儿也得掏出来。人们称铁腿夜眼神八路。三个单打一,局面就打开了。我们把传单扔到白沟、昝岗的小道上,路。三个单打一,局面就打开了。我们把传单扔到白沟、昝岗的小道上,群众一传,比正路还快。都嚷嚷动了,但就是谁也找不到神八路在哪儿。

敌人是以战养战,他们疯狂地掠夺,我们进行反掠夺的斗争。群众却也不知道八路军什么时候来,在给敌人交公粮时,把八路军的一份也留出来。

我在霸县西南边的陈家柳住。那天,我带一个排,住到了这村。我封锁了三家。伪军来了,是宫岗的伪军出来,到街上转悠。一个中队长带着六七个人,绕家去串。王保长给我报信。我有一个排,三挺机枪,日式装备。一个警卫员,班长掩在门的后头。中队长进来,把门一关:"司令员请你。"

我在北屋。他进来了,我就向他讲争取伪军的一套,不要当铁杆汉奸,人在曹营心在汉,作恶不会有好下场,我们要共同对敌人,八路军是子弟兵,三五里乡,以后还要见面。

这个中队长给我叩了个头,我把枪还给他,让他快把人带走,来日方长,后会有期….…

我这个班带着一套衣服,教育伪军就换上军装,威风凛凛,给他们做刺杀动作。这个中队长一看我的装备,他低着头,蔫蔫地回去了,以后他便给我们送情报。我们把伪军交的家属登记簿,三亲六故都调查完,看他说不说假话。黄琏是班长,说了假话,这个中队长就把他送出来了,交给我们。他是个大流氓,我们一下子就枪决了。我们就此事宣传,你不忠实的话,下场如黄琏。我们争取教育伪军,有擒有纵。纵就是放回去,连枪都不下,还给他,对敌人的教育力量大,他就等于我们的地下军。

这时,我们不是公开地反点线。我们学个鸟叫,封锁沟的吊桥,敌人就可以放下来。我们还可以在岗楼上休息。这就粉碎了敌人的分割。

我决心把电台放到米北庄,这儿的据点有伪军一个营。有时日本兵也留在那儿。保长叫孙文海,他有三间土坯房,他的前院是文保元,是我的堡垒户,有个老妈妈,住一间小土坯房。文保元是富裕中农。他把孙文海找来,让他给我的前院挖个洞。有情况,他孩子给我送信。这是我在大清河的第一个堡垒户。

我说说开辟堡垒户的故事吧。

文保元,三十三四岁,他妈妈十七岁上生的他。保元生了三个儿子,大的刚上学,二的三的还小;他妹妹已出嫁。家里有三十二亩地。他生活富裕。我去了,住他妈妈家的土坯房里。我从东边下沟,带着一个大耙子,要把脚印拉掉。两个战士背上大耙子,负责把脚印搂掉。从东边栅栏门边上过去。有时开个栅栏门,从周村的沟下去,从后头过去,到文家可休息三四天。

文妈妈,五十六七岁,非常精干。儿媳什么时候住婆家,闺女何时住娘家,她都有安排。怎么过日子,养多少猪,她都有算计。我们也给她帮助。有时给她送点款。1942年冬,旱得厉害。他家的孩子多,每个成员情况我都知道,都和我说话。我们带着米袋子,老太太给做饭吃。我们队里的谢至云(这个同志现在石家庄)会做饭。1942年老太太叫苦,我们搞了小本贷款,进行生产救灾。把裤子两头扎起来,可以背几十斤小米,还可以搞糖,搞小本经营,一个月可以赚到一二百元老头票(主要是弄点花生和糖)。

我们在他家挖地洞,晚上挖,土运到什么地方去?这要在媳妇住婆家,闺女住娘家的时候。老太太说,不能让她们不知道哇,也得让她们挖。一夜都挖洞,从锅台下面挖,这儿是洞口,把锅盖在上面,谁也不会发现。挖好后,就将电台放进去了。

电台进去,直到1943年没有动,电台队长可以向我们汇报。有伪保长来,老太太就应付了。敌人不知道就在他们身边就是我们的电台。敌人来了,我们也没有走。

我们在这儿挖了三个月的地道。一筐筐地往外边背土。闺女、媳妇一篮子一篮子地住外挎,先放到几家的土堆上,白天往村外运,拉到地里去。

经营堡垒户,真不易。地洞跟老鼠窝一样。我一次也没有进去过;旷伏兆进去过。他钻地道的时候,形势已经变了。

1942年冬、1943年春天,是十分区最艰苦的年月。

如何和上级联络?我写好电文,直接和程子华联系。警卫员带我的电报稿,到村口的土地庙,神的后边有个旧砖,把电报稿压在砖下边。晚上我送电报,白天由译电员去取……

我们挖洞时,敌人已不点灯笼火把了。他们以为是王道乐土了。北庄的抗日家属不少。在米东庄,地委的堡垒户是刘沛荣家。党政军的大本营在米家务,一直没有被破坏过。杨英进去就到杨庄,一住就三四个月不动,罗云在十分区妇救会,是他的妻子。

地委提出新的口号:巩固和扩大隐蔽根据地建设。要各个县,都要像一溜米那样建设隐蔽的根据地。

我们提出了这几个条件:1.政权必须是革命的两面政权;2.根据地的伪军、伪组织为我所用,能够指挥和控制他;3.党的组织是隐蔽的,一套二套的组织,作为反"剔抉清剿"的准备,不能只有一套;4.必须有隐蔽的可靠的堡垒户,能搞地道斗争﹣﹣当时不叫地道战。是通过地道,到保长家,到电台,可以指挥地面上的斗争,不是打的武装斗争,所以叫地道斗争,是单纯防御的,还没有发展成地道战。

具备以上四个条件的,可以叫隐蔽的根据地。此概念到1942年冬就明确了。必须向游击区过渡做准备,可时来时往,不向敌占区方向发展。敌占区是政权变质,变成敌伪政权了。形势发展有两结果,一是向抗日游击区发展,一是可能转化为敌人占领区。如霸县的大苇庄,就反复了几次。他们把伪保长等全抓起来,村政权中有亲敌派,有抗日派,斗争是十分尖锐的。

隐蔽反点线,才可以长期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环境一好,我们的右的情绪没有了,便有了"左"的东西,想多打仗,忘记了长期埋伏,用合法支持非法。

1943年春,我们在大清河东西两岸已发展了十八块隐蔽的根据地。编成号,一号,二号,一保,二保……一块在五六个村以上,平大路以西,大抵是一个模式。"今晚上往十八保那儿转移。"一说十八保,大家都明白在哪儿,一保就是一溜米。这时,我们才总结经验。战术经验是每个班一挺机枪,一个八八式掷弹筒,十八个人。任何一个岗楼上,只要是敌人的一个班,我们就能把它搞掉。敌人用点(据点)、碉(堡,十来个人)、路(公路)、沟(挖的大沟,区县界都有界沟)、墙(有的地方打上了墙,你上墙会留一印儿)这八位一体的细碎分割方法。我们要发展一块根据地时,沟可以利用,墙可以推倒,碉堡扒掉。

1943年春天,想很快打开局面,心里闷得慌,想打仗。一是想到十八保去,二是想到大苇塘去。我们把那苇塘叫小莫斯科。在那里可以见见太阳。这年春天,苇子要出地皮时,旷伏兆到了十分区。旷只能到保里去,第一站,住在杨英那儿的大表兄老曹那儿。老曹是隐蔽下的共产党员。杨英把那个村经营得很好,可以应敌。旷到了九个保。五月份,就回到大苇塘去了。

1942年冬,敌人烧过一次大苇塘。刮大风,苇叶黄。但里边也有防火带,挖的道沟子。因为有了风也挡不住。黄纱帐里待不住,外边刮北风,变成了黑纱帐,这是放烧过的苇塘,一看心里便难过。1942年11月,开始冻冰。一天晚上,敌人趁着大风,把稻草点着了,金黄的苇子一下就全着了。火过来得好快哟,在苇塘的所有人都惊慌了。那大火球,趁风势,往里边涌。可过一个河沟就弱下来。

最聪明的是警卫连的一个战士,他叫王小三。他跟连长说,让他告诉司令员,建议我们也点火。一开始还不明白。里边也点着了,敌人的火进不来了。敌人打炮,我们就钻进黑纱帐里去了。过后,我们为王小三开了庆功会。他的想法不简单,是他自己把火点着了。地区专员任志远此时乐观地感叹道: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啊。

我写过一首《七古.黑纱帐》的诗,记录了当时的心情:

三八式枪胜挽弓,伏地卧射苇上鸿。

铁甲北风吹不透,醉酒高歌冰上行。

苇林叶焦身不倒,枯荣何必问天公?

无心填词悲草地,有意鸣枪唱火攻。

来年沿岸看堤柳,生机勃勃雨潆潆。

我们开始进一步经营大苇塘。快到夏天时,就把营房、会议室搞得很好了,还大量种菜,养了猪,有操场,课堂,还可以打篮球。

整个十分区的干部,都向往到苇塘来休整。我们叫它小莫斯科。全区性的会,都在这儿召开。

我说说在苇塘的生活:

分散的小部队,在这儿练兵,要在这儿休整一下,出去就播种了。军队带头经营苇塘,这时来了个史主任,是冀中抗日联合会的主任。军区领导到了大清河北的真正去的就是史立德。他到后,非常兴奋。他让我说说十分区是怎么恢复的,如何做保甲长工作的。他说,军区对此非常重视。军区的敌工部长也来了,他一直待到1943年秋。当时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旷伏兆政委兼地委书记。

史立德住在苇塘里,把这一段经验写了不少。我做了系列总结。到1943年冬才懂了什么叫游击战争。过去只知道:敌进我退,敌退我进….这时,对《论持久战》中"以武装斗争为主结合各种斗争的"概念才有点理解,理论上才有所发展,叫策略上的改变,组织形式和斗争形式的改变。

我总结了一下,写了个小册子。回头再给你看。

现在说一下班的驻军,班的行军和战斗。

首先要创造堡垒户。

先从一家开始,再搞第二家、第三家,把所有的成员的工作都做好。总体上说,必须创造堡垒户,要和行军打仗联系起来。一个班行军,要三不六要。不集体行军,如下雪,脚印多。如果不及时毁了,敌人可以追上来。联络员就可报告,有顺脚印追上来,吃过亏的,这才发明了大耙子。一定要站在一条线上。冬天都搂大耙子,给乡亲们搂树叶,特别是在贫农家里。可用耙子给房东打草。不集体大小便。防止敌人看出来。不点灯,进屋不要点洋火。用被子把窗户一挡,透不过光线。六要是:1.要用格打码或砖头擦屁股,不能用纸,以防敌人发现;2.要全副武装睡觉,有情况,站起来就走;3.要和老百姓一块吃饭,吃三顿饭。不要吃两顿饭,这不能违反;4.如果是一个排驻军,要成犄角之势。打起来可以在一个村里转外线作战,要考虑作战,三足鼎立。后来发展为,一个村住一个战斗小组,便于包围和迂回。有时一个村打一天,出不来呀;5.要连续驻军,连续工作,不光是为了打仗。反复驻军,是反复做保甲长和伪军的工作;6.要大游大转:目标大了,不在小范围转。

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我们和人民完全融合在一起了。这才真正是人民的军队,人民称是子弟兵。我替文保完当家,如何过日子,我们都为他想得周到。这才是真正人民军队和人民的关系。

打仗要坚持既能防御外线又能进攻的歼灭战。

在一个村,把敌人放到内线去,我们是进攻的又是歼灭战。这是小部队作战的概括。敌人最怕这一点,他们轻易不敢串家。

打村落连环战,这是从好多战例上总结出来的。

我这时非常有信心:就是到北平城,我也能打游击战。到霸县、固安侦察后都可以打。哪个村也可以打。这就活了,信心也高了。

每个大班里都有政治战士﹣﹣指导员,把每时的思想都解,向连队反映。政治战士都是本地人,了解情况。有的人到了敌人的据点,还可以动员他回来。那时政治思想工作做得好。那时把宿营、行军、作战的方法,都成套地总结了。

前面我说过,我的警卫员王惠,他家在马房村。我去了这个村。1942年冬天,王惠有父亲、母亲、姐姐,就他一个男孩子。我住在他家,那时冰天雪地,正赶上霸县的敌人和李家口、牛驼的敌人一同出来"扫荡"。我被围住,出不去了。白天怎么走?这是我平生最危险的一次遭遇。王惠的姐姐正在生重病,已经病危,可没法出门去找医生。遇到这情况,全家都没有了主意。

"干脆藏匿在村边的秫秸垛里吧。"王惠他妈妈担心我的安危。可不到十二点,王惠姐姐死了。

当时敌人还没有进村。大姑娘死,要插红的灵头幡。王惠带他的亲戚,把人们分藏各户。王惠牵一条牛,出来拉粪,看地里没有敌人拉网的,然后就去挖新坟。他这一挖坟,让我深受教育,我真不如工农干部啊,他在关键时候能想出办法﹣﹣他把坟挖好,让我藏匿到坟里头。在坟地里按上风箱。坟上边插上灵幡,敌人不会怀疑。用向日葵做通气口,在里边拉风箱。据说有区干部也是这样躲藏起来。

敌人到了马房,半个小时就走了,没有出问题。

王惠在永定河两岸作战时英勇牺牲了。他牺牲后,我精神几乎失常!

开国少将刘秉彦口述9:白天是敌人"天下",到晚上就是抗日根据地

【刘秉彦(1915-1998)河北蠡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4年后在北京大学学习,参加了"一二·九"运动,后投笔从戎,献身抗日战争,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冀中人民自卫军独立第一团特派员,独立第一支队特派员,支队组织科科长,独立第一支队政治部主任,冀中军区第五军分区三十二团团长,冀中军区第九军分区副参谋长,第十军分区参谋长、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第二纵队二旅旅长,冀中军区第二纵队参谋长,冀中军区第二十旅旅长,华北205师师长,参加指挥了解放保定、石家庄的战役,参加了平津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防空军司令部参谋长、代司令员,军委防空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参加了抗美援朝。1960年后,任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兼导弹总局局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第八机械工业部常务副部长、党组副书记,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之一。1981年任中共河北省委书记,河北省代省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是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常务委员。1995年离休。是第一、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