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欧盟对华贸易挑衅,中国态度坚决:将采取反制?

作者:军武解析

近日,经济研究院发布了一篇名为《中国会担忧与欧盟贸易冲突吗》的研究报告。该报告分析了近期欧盟方面的一系列不理智行为及其对中欧关系的影响。

欧盟对华贸易挑衅,中国态度坚决:将采取反制?

据经济研究院的研究显示,尽管中国在与美国的贸易战中取得了相对平衡的结果,但面对欧盟的挑衅,中国是否会感到担忧,报告指出,欧盟之所以敢于挑起与中国的贸易争端,其背后原因在于欧洲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误导式策略以及部分欧盟核心成员国的投机取巧态度。他们坚信,中国不会真正对欧盟进行强有力的反制措施,这种想法无疑是错误的,如果欧盟继续采取这种挑衅性的做法,中国将不得不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这不仅会给欧盟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对中国自身产生负面影响,欧盟方面需要认真考虑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

关于当前议题,欧盟似乎陷入了一种误解和误判的境地。实际上,中国对欧盟展现的是坚定的诚意,而非任何形式的示弱。中国虽不愿触发新的冷战,但这并非出于对中国自身利益的妥协或退让,而是基于维护中欧乃至全球共同利益的考量。若欧盟试图利用中国避免新冷战的立场,来发动潜在的贸易战,那么将面临巨大的挑战。中国作为一个在贸易战中能与美国抗衡的大国,显然不会畏惧与欧盟的贸易较量。更重要的是,如果避免新冷战需要以中国的妥协和退让为代价,那么这样的选择可能会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

为何这样说呢?因为新冷战的考验将涉及经济、军事、政治等多方面的综合实力。而当前,西方在这些领域已不再具有显著优势,即使新冷战真的爆发,其持续性也值得怀疑。特别是考虑到美欧已逐渐空心化,它们可能无法承受长时间的消耗,特别是在新冷战可能引发的局部冲突面前,其后果将是难以预测和估量的。随着新一轮冷战的紧张氛围不断升温,这将对欧盟、日本、韩国等多个经济体造成深远影响。如果欧洲联盟选择与美国联手推动这场对立,大陆将坚定不移地迎战,绝不退缩。相反,如果欧盟试图利用这种情况对大陆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者强迫大陆做出让步,那么他们将会面对我们强烈的反击。

对于欧盟的这一决策,大陆商务部发言人已经做出了明确回应。发言人批评欧洲方面无视事实真相和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对我们的强烈反对以及众多欧盟成员国政府和产业界的呼声置若罔闻,执意做出了这样的决定。我们对此表示深切的关注和强烈的不满,同时大陆的产业界也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和失望。我们将紧密关注欧洲的后续行动,并会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保护大陆企业的合法利益。

这一举动不仅侵犯了大陆电动汽车产业的权益,更可能导致全球,包括欧盟在内的汽车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混乱。发言人还指出,欧洲委员会一方面倡导绿色发展,另一方面却实行保护主义政策,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这违背了中欧领导人关于加强合作的共识,将对中欧经贸合作气氛产生不利影响,损害欧盟消费者的利益,甚至可能破坏欧盟的绿色转型和全球气候变化合作的大局。

中方的最新声明蕴含着三层核心信息。首先,对于欧盟无视事实、单方面采取行动的行为,大陆将坚决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进行回应,保护本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并将运用一切必要手段确保这些权益得到维护。其次,我们严重关切欧盟将经济贸易问题政治化、工具化的倾向。这种趋势不仅可能损害中欧之间系统性的合作关系,包括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重要议题上的共同努力,也会对整个国际经贸秩序带来不良影响。

最后,我们特别强调了法国在解决当前问题中的关键作用。在中法欧三方领导人会晤中,我们曾达成过重要共识,期待法国能够发挥其独特的斡旋作用,推动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如果法国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将不再依赖外部的调停,而是直接采取行动,维护自身权益。

目前,有些舆论试图误导公众,认为中国可能针对欧盟的电动汽车实施反制措施。然而,这种观点过于片面,没有全面考虑实际情况。作为电动汽车领域的领先者,中国在这一领域拥有显著的优势。相比之下,欧洲的电动汽车产业在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方面还有待提高,如果欧盟仅因电动汽车问题而对中国实施制裁,这将给中国带来更大的损失。相反,如果中国仅对欧盟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这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会加剧双方的矛盾,中国更可能采取的是对欧洲整体汽车产业进行反击的策略,以全面维护自身权益。

特别是其汽车行业中的知名汽车品牌,现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这位德国籍的政界人士,在默克尔执政时期担任要职,但遗憾的是,她对中国抱有敌意。中国对此持反制态度,同时期望德国民众能自主解决这一问题,德国政府在此问题上未采取任何实质性的积极举措来加以约束和防范。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对德国作出相应的回应。值得注意的是,欧盟试图通过发起贸易战来从中国谋取利益,但在此过程中,我们绝不可轻易退让,必须给予适时的反击。客观而言,唯有在中国采取行动之后,欧盟各国方能真正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从而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唯有如此,欧盟才有可能撤销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税收政策。

当前,德国豪华汽车品牌为争夺中国市场,已开始降价促销。若中国进一步提高关税,大量进口商用车价格将大幅攀升,这些品牌将迅速丧失在华市场份额,中国无需过分忧虑。既然欧盟希望体验中国的强硬回应,那么就让它切实感受一下,这或许能助其更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错误所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