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密拥兵数十万、猛将如云,却撑不过2年,你看他的运气有多差?

作者:禾珯茬

唐武德元年(618年)九月十二日,李密和王世充大战于洛阳北的邙山脚下,结果李密大败。

一、

瓦岗军的裴仁基、祖君彦、程知节、秦叔宝等被王世充所擒,单雄信等人相继投降王世充。

瓦岗军遭到重创,李密带领残部东逃武牢关。

行至途中,李密对众人说:“打了这么大的败仗,都是我的过错,我现在只有以死向大家谢罪了。”

众人都掩面哭泣,不敢抬头。

在隋末群雄争霸中,李密是唯一有可能同李唐争天下的枭雄。

从一个逃犯到瓦岗寨的领袖,多次以少胜多歼灭了隋朝精锐,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拿下洛阳周边三大粮仓,其军事水平之高毋庸置疑。

可惜,李密的事业最终以失败告终!

究其原因,可以借用魏征的一句“运乖天眷”来解释;这句话出自魏征为李密作的传,魏征说李密运气太差失去了上天的眷顾,才导致失败的。

纵观李密的一生,他的运气确实是有些差!

李密拥兵数十万、猛将如云,却撑不过2年,你看他的运气有多差?

二、

隋大业九年(613年),杨玄感发动了叛乱,李密以军师的身份入伙,兵败被捕;后来在押送途中逃脱,就此开始了数年的逃亡生活。

三年后,李密经王伯当的引荐,加入翟让的瓦岗军,自此瓦岗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李密到瓦岗寨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替翟让出谋划策。李密认为首先要拿下军事重地荥阳,这样就可以筹集粮草、招募军士,待兵强马壮、粮草丰富之后再夺取天下。

翟让采纳了李密的建议,连克荥阳几座县城。

荥阳告急,隋炀帝派名将张须陀引兵围剿瓦岗寨。张须陀是隋朝名将,很多起义军都败在他手下,翟让也数次被张须陀所败,一听到他的大名立马就要遁走。

李密偏偏不信这个邪,设计将张须陀打败,自此名声大噪,周边的起义军纷纷跑来归降。这也是李密入瓦岗寨的第一次高光时刻。

打败张须陀后,李密就劝翟让要趁热打铁,既然气士那么旺就不要浪费。

大业十三年(617年)二月九日,李密、翟让率精兵七千人袭取了洛阳附近的兴洛仓。

攻破后,一边开仓放粮,一边树起招兵大旗,投军者络绎不绝,瓦岗军实力大增。此战,瓦岗军缴获隋辎重器甲无数,李密也声名大振。

翟让原本也没多大的志向,又总认为自己出身低微,眼看瓦岗寨在李密的带领下实力大增,于是甘愿让出首领的位置给李密。

二月十九日,李密自称“魏公”,拜翟让为上柱国,改年号为“永平元年”,模仿隋朝设三司、六卫。

魏公大旗一树起,江淮以北起义军纷纷归附,河南大部分州县也望风而降,瓦岗军的兵力快速扩至数十万,成为中原地区实力最强的起义军。

李密拥兵数十万、猛将如云,却撑不过2年,你看他的运气有多差?

三、

兵强马壮后就要考虑向外扩张了,摆在李密面前的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先拿下东都洛阳再取关中,另一个是绕过洛阳直入关中取长安。

杨玄感叛乱时,李密曾向他出了三策,最下策就是先拿下洛阳再取关中,现在轮到李密选择时,他却依然选择了最下策。

不是李密不知道下策的难度,只是他没得选,谁叫他运气那么背呢!

瓦岗寨位于洛阳周边,那可是隋朝的东都,周边驻军众多且都是精锐,而且粮草充足。

李密必须先战胜了洛阳的守军,才有资格真正实行西进关中,或是南下江都攻打隋炀帝。否则,洛阳守军在他后方搞偷袭,李密就会处于腹背受敌的窘境,要是瓦岗寨被攻破,那李密可就连后路都没有了。

所以,李密必须要死磕洛阳,只有先控制洛阳才能谈下一步。

四月九日夜,翟让率二千人进入东都洛阳外城,烧掠一番后等到天明才离去。

李密进攻洛阳的开局还算不错,从四月份起,仅仅用了一个月时间就控制住洛阳周边的回洛和洛口两大粮仓,将洛阳的粮道给切断。

周边大量隋朝郡县,纷纷望风而降。

眼看洛阳告急,隋炀帝自然不会眼看着洛阳就这样落入李密手中。

先不说洛阳是隋王朝的东都,首都沦陷对帝国军民的士气打击是巨大的;更重要的是,洛阳是大运河的中心位置,一旦被攻占意味着隋炀帝将被隔绝在江都,无法回到长安。

五月,隋炀帝紧急命令监门将军庞玉,虎贲郎将霍世举,率领关中精锐救援东都,双方在洛阳城外的回洛仓展开激战。

不得不承认,隋朝的精锐确实厉害。这一战,李密不仅大败,自己也被流箭射中;李密大军损失超过三分之二,左右司马都战死,李密只好放弃回洛仓,奔回洛口固守。

四、

一次的失败和挫折并不会打倒李密,身受箭伤休养不到一个月,李密再次率瓦岗军攻打洛阳。

六月十七日,李密打败了隋军精锐,重新夺回回洛仓。三个月后,又派徐世勣(李绩)趁胜攻占了黄河边的黎阳仓。占据之后,开仓放粮,让灾民随意取食,不到十天就招募了二十余万士兵。

就这样,洛阳附近的三大粮仓全部落入李密之手,洛阳的守军再次陷入被动,只敢固守待援,不敢主动出击。

江都的隋炀帝得知李密大胜的消息也慌了,他绝对不允许李密攻占洛阳,于是赶忙调兵遣将前去支援。这次除了从洛阳周边调兵外,又从江淮流域和河北大举调兵,可见隋炀帝是真的急了。

九月十一日,隋将刘长恭、庞玉与王世充共率领十余万人,在洛口与李密隔着洛水对峙。.

经过一个多月的对峙,隋军在王世充的带领下于十月二十五日夜渡洛水,打算对李密军发起进攻。李密得知后,就引兵渡洛水迎敌,结果大败,心腹柴孝和溺死。

李密率余众向东撤退到月城,王世充追击包围。此次失败主要是李密轻敌冒进导致的,不过李密很快就收敛心绪,总结经验教训,亲自率领亲信部队偷袭王世充的大本营。

王世充的主力都在攻击月城,大本营空虚,连忙向王世充告急求援,王世充无奈只能解除月城的包围,狼狈回师自救。

李密就在王世充的回师途中埋伏,大破王世充军,斩首三千余级。

这一战可谓是旗鼓相当,自此以后李密和王世充就形成了拉锯战;你来我往,王世充败多胜少,只能采取固守洛阳的策略,不敢再轻易出战李密了。

李密拥兵数十万、猛将如云,却撑不过2年,你看他的运气有多差?

五、

就在李密专注于跟洛阳王世充战斗时,后方瓦岗寨却出了问题。

之前说了翟让看到李密的大才,就主动交出瓦岗寨的大权,这事让他的旧部颇为不满。

于是,旧部王儒信就劝翟让自己当大冢宰,重新夺回李密的大权;翟让的哥哥翟弘又怂恿他称帝,两人的请求都被拒绝了。

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此事很快就被李密知晓。

那些跟随翟让起家的瓦岗寨元老,一直以来就跟以李密为首的新瓦岗军不合,李密做起事来也是处处受到掣肘。

原本李密也不打算拿那些元老咋样,毕竟自己是外来户又深受翟让厚恩;现在这些人得寸进尺了,竟然对自己动起了歪心思。

是可忍孰不可忍,是到了要壮士断腕的时候了。

十一月十一日,李密大设酒宴款待翟让与翟弘,以及侄儿翟摩侯,外加一些瓦岗寨将领。

这是一场鸿门宴,李密提前埋伏好刀斧手,宴席期间,一声令下,刀斧手闪亮登场,翟让与其亲信、兄弟一并被杀。

事后,李密收编了翟让的旧部,一场内乱才暂时平息。

杀翟让,是李密事业的转折点!

翟让对李密是有知遇之恩,杀了翟让虽然平息了内乱,却让瓦岗将士看到李密是一个只能共患难而不能共富贵的小人。

从此将帅离心,人人自危,瓦岗寨的人心也就侧底散了。为了疏远翟让旧部,李密还把徐世绩调离权力中枢出镇黎阳,不久也将单雄信调走。

解决完内乱问题,李密就抽出手来打算侧底拿下洛阳,没想到意外又发生了。

六、

武德元年(618年)三月十日,宇文化及在江都发动兵变,杀死了隋炀帝,自称大丞相。没多久,就带着十余万隋朝精锐“骁果军”北归。

天下无主,王世充等人拥立隋炀帝之孙越王杨侗为帝,王世充、段达、元文都等人辅政。此时李密已将洛阳城团团包围。

宇文化及行经河南,就对徐世绩驻守的黎阳仓发起了进攻。徐世绩畏惧宇文化及兵锋,率军退出黎阳,黎阳就此落到宇文化及手中。

得知黎阳失守,徐世绩败逃,李密只能从包围洛阳的军队中分出二万人,亲自率领前去支援徐世绩。

当时李密包围洛阳已久,宇文化及这个时候跳出来,抄了李密的后路,要是洛阳守军再出击,那李密大军可就要面临腹背受敌的窘境。

恰好此时,洛阳的杨侗派人封李密为太尉、尚书令,命他立即讨伐宇文化及。

李密虽然有些不甘,但为了避免两线作战,也只好同意招安。

没了后顾之忧,李密就跟宇文化及侧底杠上了,他将瓦岗军的精锐部队都投入到战斗中。在瓦岗军将士的奋勇激战下,宇文化及被击退,但是瓦岗军也元气大伤。

七、

当李密在洛阳跟宇文化及互耗时,李渊则趁机入主关中,夺取了长安。五月二十日,李渊在长安太极殿登基称帝,建立了大唐王朝。

李密不仅替李渊解决了一大难题,同时也为洛阳的王世充做了嫁衣。当他击退了宇文化及后,才发现洛阳城已经被王世充控制,杨侗早已沦为阶下囚。

自此,李密再次跟王世充杠上,率军重新包围洛阳城。

此时的洛阳城早已到处缺粮,而城外的三大粮仓都在李密手上。情况对王世充非常不利,李密却占据了绝对优势。

随着缺粮越来越严重,有人不少人偷偷逃出城投降李密。

如果李密按这种方式围困洛阳,那么王世充必将因缺粮而败亡。可惜,李密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导致之前的所有努力都付之东流。

狡猾的王世充眼看粮草要吃光了,于是就向李密提出用布帛换粮食的要求,没想到李密真答应了。这下子洛阳粮食危机解除了,出城投降的人也变少,洛阳守军吃饱喝足后,自然就更有力气守城。

让李密没想到的是,王世充竟然趁李密不备,派出一只奇兵偷袭李密大营。

毫无防备的李密兵败逃往洛口仓,却发现洛口仓守将早已投靠了王世充;无奈之下,李密只能向西过虎牢关投奔大唐去了。

自此,中原地区实力最强的一支起义军就此瓦解。

八、

李密白手起家、鸠占鹊巢,却碰到瓦岗寨各种势力杂糅,各有各算计的窘境。

再加上瓦岗寨处于中原四战之地,这使得李密的处境远远不如李渊,李渊起家条件比他好得多,从太原直入关中几乎没有受到多大的抵抗。

这其中有很大的功劳要归功李密,正是因为李密牵制着洛阳和江都的隋军,李渊才能轻易入主关中。

要是李密不顾一切强取关中,必然要面对关中守军和洛阳守军的前后夹攻,外加太原李渊的“渔翁得利”,结局已经可以预见了。

综合来说,李密的战略并没有什么大的错误,就是运气背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