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创新被尊重,它会产生更大价值”

作者:文汇
“创新被尊重,它会产生更大价值”

一桩知识产权案件的价值几何?它可以裁决的标尺来衡量,比如,德国拜耳收到了中国生命科学领域迄今为止最高的专利赔付2562万元;它还可以投资带动作用来衡量,比如,阿斯利康在糖尿病领域打赢的一桩专利案,带来的是后续近90亿元的增资。但它所带来的无形价值更有意义,那便是外资企业在华营商的信心。

外资政策很硬,营商环境很软。记者昨天探访多家在沪欧洲企业,在一系列知识产权保护案例中,看到了上海在涉外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扎实耕耘,也看到了外资企业的坚定信心,以及由此生发的创新动力。

一桩专利案带来近90亿元增资

2021年,阿斯利康的某糖尿病领域药品专利遭受挑战,其于2015年获得的某药物制剂发明专利权仍处于专利保护期限,但受到了仿制药企业的挑战。没想到的是,阿斯利康的专利确权申请很快在国家知识产权局被判定“维持有效”。

阿斯利康中国助理副总裁、中国及亚洲知识产权总顾问徐锋还记得,这个案件从提出申请到判决出炉,只花了3个月,“如果时间回溯到10年前,这一类的专利案件很难维权,现在有关方面却能针对双方所提出的数据做出具体分析,并且在极短时间内给出公正判决。”得益于2021年的判决,阿斯利康去年就相关药品仿制药侵权行为在上海市知识产权局提出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进一步维护了药品的知识产权。

这看起来只是知识产权领域的一桩普通纠纷,但引发的连锁反应却是巨大的。“该专利得到保护,坚定了我们在华投资的决心。”徐锋给出一组数据:2022年,阿斯利康增资1.8亿元建设该药品生产线,从境外生产转到本土化生产;去年,又增资1.9亿元建设相关药品新生产线,持续引入药品核心技术。而基于企业对整体知识产权环境向好的判断,去年,阿斯利康增资7亿美元建立青岛工厂;今年,再度增资4.75亿美元建立无锡小分子药物工厂……一桩专利案件带来近90亿元的增资。

中国医药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经历了探索发展及加速推进阶段,阿斯利康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企业1993年入华初期,恰逢《专利法》规定“药品可获专利保护”;而2021年新修订的《专利法》又提出创新药专利保护期延长、药品专利链接等制度,为企业在华发展提供配套举措。在徐锋看来,不断完善的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法规可大大激励医药创新,推动医药创新主体不断加大在华投资力度。

6块积木背后的知识产权“资产”

6块乐高积木颗粒,45秒,如何拼出一只鸭子?放在记者面前的乐高“最小包装”产品里没有说明书,也没有正确答案,人们可搭出形状各异的鸭子。乐高大致做过一个统计,6块积木能派生出24种创意拼搭。“这就是创新的力量,也是我们如此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原因。”乐高集团副总裁、亚太及中国区总法律顾问罗灿如此描述知识产权与创新之间的关联。

在乐高集团的整体布局中,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尤其关键。截至目前,乐高在全球范围内有988家零售店,其中近一半在中国市场,在120多个城市设有480多家门店。罗灿6年前来到中国,在此之前她觉得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做得并不够,但来了之后发现这是错误的,“近年来,乐高已在中国取得多项知识产权维权胜利,见证了中国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她举了个例子,就在今年4月,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对一起侵犯乐高拼搭玩具著作权案作出终审裁定,针对龙腾公司未经授权生产和销售复刻乐高集团玩具的行为,处以6亿元罚款,并判处主犯最高9年的有期徒刑。“这是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判决。”她表示,乐高将知识产权视为重要资产,也欢迎公平竞争,但最重要的是找到界限,而不是欺骗消费者。

“如果创新被尊重,它会产生更大价值。”罗灿表示,近年来,乐高集团也积极开展消费者教育,通过“商标知识小课堂”“知识产权知识进校园”等活动,帮助青少年从小培养知识产权与商标保护意识。

上海对中外企业知识产权一视同仁

当下上海正加快建设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在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余晨看来,加大对外资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是上海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对中外企业的知识产权一视同仁、同等保护。过去3年,市知识产权局累计办理涉外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60余件,查处涉外商标侵权违法案件1000余件,并将近100件外资企业商标纳入上海市重点商标保护名录。

余晨介绍,近年来,上海将知识产权保护先行先试任务纳入上海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浦东综合改革试点等重要文件,先后实施《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和《上海市浦东新区建立高水平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若干规定》等地方法规,明确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赔偿力度、犯罪打击力度等措施,推出更大力度的惩罚性赔偿和多次违法处罚等规定。

“上海在生物医药、电子商务、展会、商品流通等重点领域持续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余晨以生物医药领域举例,这是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之一,聚集了不少来自欧洲的世界500强企业,上海去年出台《关于加强本市医药采购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意见》,近年来还引入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机制和企业自主承诺制度,支持德国拜耳、瑞士罗氏等一批知名药企通过专利行政裁决高效解决专利纠纷。

拜耳中国知识产权副总裁刘红强对此感同身受。去年,拜耳在与深圳某药械企业就高压注射器针筒在中国的专利纠纷中获得裁决支持,总共收到赔付2562万元,这也是中国生命科学领域迄今为止最高的专利赔付。他表示,有了这种良好的知识产权环境的加持,药企会继续扩大投资中国,积极引入新药,推动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拜耳在华的全球研发中心已引入19款创新药物,共计36个新适应症或新剂型获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