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政满月观察:手握百万却买不到房 购房需求正在被折叠

新政满月观察:手握百万却买不到房 购房需求正在被折叠

风财讯深度

2024-06-20 10:53发布于上海凤凰网旗下财经账号

来源: 风财讯

5月17日,两场关乎楼市新政的重要会议召开。其后一周内,多地方宣布取消房贷利率下限、降低购房首付比例、增加公积金贷款额度等楼市新政。

政策发酵之下,近日“老破小被年轻人买爆了”“一二手房成交量创新高”“中介忙到没时间吃饭”等新闻不断。

新政满月,市场行情到底如何?购房者对新政的感知又如何?凤凰网风财讯通过与多位购房者的交流,以期展现新政中那些被折叠的购房需求。

“我被老破小绑架了”

王薇自诩是个“老沪漂”了,从上大学到工作,在上海已经生活了超过10年,在沪买房定居是她为自己定的30岁人生目标。

5月27日,上海出台了“沪九条”,比如取消了单身购房限制、降低首付比例、提高了公积金贷款额度等系列新政。

次日晚间,中介通过微信告知王薇,她此前实地看的几套老破小房源,被买走了。

新政后,老破小的抢手程度让王薇有些讶然。

上海中原地产数据也显示,5月最后5天(5月27—31日),仅外环内就成交了826套房龄超过20年、面积70平方米的小户型,成交量较政策出台前5天增加了5%。

“靠近市中心的房源虽然老、破、小,但配套很成熟。”王薇的想法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年轻人群体,特别是新政后“年轻人爆买老破小”的词条更是多次登上热搜。

在王薇的原计划中,可以花费一百多万首付,在内环边上买一套合乎心意的两居式老破小。而自己所在的央企每月会缴纳一笔可观的住房公积金,完全足以覆盖房贷,生活质量也不会受到影响。甚至,还能用买来的老破小拍一些时下流行的“爆改视频”赚点外快。

但是,现在计划似乎行不通了。近日,中介告诉王薇,老破小的议价空间在缩窄,甚至有的核心区老破小连夜涨价了。

“价格不但没降,怎么还会有房东涨价呢?”在与凤凰网风财讯交谈的过程中,王薇几度问出这句对当下老破小行情的不解之言。

“现在就是不买恐慌,买的话又很亏,有种自己被‘绑架’了的感觉。”

在新政后纠结了半个月的王薇,最终还是决定再等等。“买这套房主要是自住,还是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买家和卖家的认知偏差很严重”

2024年初,30岁的李岩揣着百万存款从深圳某大厂辞职回郑州,随后他很快入职了一家当地的国企银行数据岗,薪资较之一线城市几无变化。

李岩一直觉得自己是“幸运儿”,存款充足、工作高薪且稳定。然而,在5月计划买改善二套后,李岩的认知却在不断被刷新。

“过去一个月,我们看了数十套新房和次新房,但只有少数房源合适,卖家很顽固没能谈下来。”让李岩没想到的是,有钱却买不到房子了。

为李岩服务的陈浩有着同样的感慨。他已经在郑州做了14年的中介,在他看来,新政后的房子没想想象的那么容易成交。

过去两周他和同事带看了超过50组客户看房,但到现在也没有一家达成交易。

凤凰网风财讯在多家中介平台上查询了李岩具有意向的几个小区,挂牌量超百套,均价基本在1.8万/平左右,但半年时间内成交数却只有1-2套。

陈浩直言,现在卖家和买家之间的认知差异很严重。“买家觉得房地产行业现在行情很差,你卖家应该降价出售。但卖家显然并不这么想。”

记者通过陈浩接触到一位急于出售的卖家,该房源挂牌价是190万元。但当记者尝试讲价的时候,却被卖家一口回绝了。

“我这套房是2020年加价‘抢’的,当时房价220万,一平合下来2万3,(贷款)利率将近6%了。现在已经降了30万,再降下去都不够还贷款的。”

而在陈浩维护的房源中,这样想的卖家,并不在少数。

“我不想被新政背刺”

新政后依旧没能买到房的王薇和李岩,每周还在坚持看房。而远在深圳的刘莉对买房这件事已经“摆烂”。

刘莉的表姐在2024年3月初,又买下了一套位于深圳福田区的老破小学区房。

福田区是深圳老牌名校聚集地,近两年因教学政策调整,学区房的价格不断下降。乐有家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深圳各区重点学区楼盘价格对比最高点时期的2021年,跌幅超过20%,整体回到了2019年-2020年水平。

“跌到心理价位了,而且现在政策也好,所以就想着买套学区房,让她爸妈先住着,明年孩子上学也可以用。”

在二套房刚过户的一个月后,5月28日,深圳市房贷新政出台,首套房商贷利率调整为LPR-45BP,即3.5%;二套房由原来的LPR 30BP调整为LPR-5BP,最新3.9%。

对于承担着两套房贷的刘莉表姐一家而言,房贷利率持续下降,“有一种被背刺了的感觉”。而现在她只希望存量房贷利率也赶紧调整,以期降低损失。

6月18日,“深圳某学区房价格暴跌”的新闻登上热搜。自家表姐的这番遭遇,让本打算买房的刘莉也愈发倾向于持币观望。

“政策没到出尽的一天,真的不太敢买呀。”

房子,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承载物之一,也是其实现资产保值乃至增值的主要媒介。

2023年下半年以来,楼市相关利好政策密集出台。然而,滞后效应也决定了市场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对政策进行理性的消化、反馈。

购房需求被折叠的背后,则隐藏着买卖双方在政策消化期所特有的,短期内易被带动的情绪、对未来政策预期的未知、以及未能享受到最新政策红利所带来的落差感。

而如何将情绪“常态化”,如何消除落差感?如何让购房者买到心仪的房子?如何打破买卖双方的认知差异?真正将“稳房价、稳预期”落到实处,或许才是当前房地产行业开启健康良性发展的关键。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所涉人名皆为化名)

出品 | 凤凰网风财讯 作者 | 陈文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