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沉默5天,商务部打响反制第一枪,4国开始求和,欧盟对华态度变了

作者:思维导航站

在长达五日的沉寂之后,中国商务部终于打破了僵局,向欧盟对华加征关税的行为发出了强有力的反制信号。

面对商务部的这一举措,四个欧洲国家开始积极寻求和解。同时,在这个紧要关头,欧盟对中国的态度似乎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那么,商务部是如何精准地展开这场反制行动的呢?欧盟的态度又经历了怎样的微妙转变?

沉默5天,商务部打响反制第一枪,4国开始求和,欧盟对华态度变了

据权威媒体报道,商务部最近正式对外公布,决定自2024年6月17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猪肉及其副产品启动反倾销调查程序。

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明确指出,该部门在收到国内产业界的正式调查申请后,已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审查。

审查结果显示,该申请完全符合反倾销调查的立案标准。因此,商务部决定依法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猪肉及其副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

针对此事,业内专家进行了深入剖析。他们指出,欧盟多年来一直稳坐中国猪肉及猪副产品进口市场的头把交椅。

从2020年至2023年,中国从欧盟进口的猪肉及猪副产品占比高达总进口量的54%。

然而,对于欧盟而言,近年来其猪肉及猪副产品行业一直面临着产能过剩的困境,年产量远超400万吨。

一旦对华出口受到阻碍,将对整个欧盟的猪肉产业链造成难以估量的冲击。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不久前,欧盟委员会官方宣布,计划在7月4日左右对中国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

具体而言,欧盟打算对比亚迪、吉利汽车和上汽集团分别加征17.4%、20%和38.1%的关税,而对其他制造商则统一征收21%的关税。

在此背景下,商务部在经过五天的深思熟虑后,果断宣布对欧盟的进口猪肉及其副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

这一行动不仅是对欧盟加征关税的有力回击,更在某种程度上打响了反制欧盟对华贸易保护主义的第一枪。

沉默5天,商务部打响反制第一枪,4国开始求和,欧盟对华态度变了

面对商务部的反制措施,四个欧洲国家开始积极寻求和解之道。其中,德国和意大利作为欧盟的重要成员国,更是展现出了强烈的和解意愿。

据最新报道,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部长罗伯特·哈贝克已计划近期访华,旨在就欧盟对华加征关税一事与中国进行磋商。

德国方面希望能够阻止欧盟对华的新关税政策付诸实施,或者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关税税率。

这一举措充分表明,德国汽车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广泛布局以及对中国市场的深度依赖,使得德国在贸易争端中不得不审慎行事,以免对自身利益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与此同时,刚刚结束七国集团峰会的意大利总理梅洛尼也公开表示,她计划在不久的将来访问中国,并期待意大利和中国能够在平等的竞争环境中继续保持密切的经贸往来。

这一表态不仅彰显了意大利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也反映出意大利在应对国际贸易争端时的务实态度。

除了德意两国之外,西班牙作为欧盟猪肉出口大国,在商务部宣布反倾销调查后也迅速作出了反应。

西班牙农业、渔业和食品大臣路易斯·普拉纳斯公开发表讲话,表达了他对中欧双方能够相互理解并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的殷切期望。

他强调指出,贸易战对任何一方都不会带来好处,只有通过对话和协商才能找到双赢的解决方案。

沉默5天,商务部打响反制第一枪,4国开始求和,欧盟对华态度变了

同样身为欧盟成员国的丹麦也对此事表达了关切。丹麦方面警告称,中方的反倾销调查可能会对其猪肉产业造成重大冲击。

他们再次重申了对基于规则和自由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坚定支持,并期待通过对话和合作来化解贸易争端。

在这一系列事件持续发酵的过程中,欧盟对中国的态度似乎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近期,欧盟及成员国驻华使节代表团对四川成都进行了友好访问。

在访问期间,欧盟驻华大使庹尧诲接受了媒体采访并公开发表讲话。

他对欧盟与中国之间巨大的合作潜力表示了高度赞赏,并期待双方能够携手努力、加强对话与合作。

庹尧诲强调指出,欧盟正致力于与中国建立一种积极且具有建设性的关系,以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并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

与此前欧盟对华相对强硬的态度相比,庹尧诲的这一表态无疑传递出了积极的信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