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药材价格狂飙:炒家操纵一年狂赚几十万,背后暗藏行业隐忧?

作者:高久恒说药材

最近,中药材市场真是热闹非凡,特别是在被称为“世界中医药之都”的亳州。去年这里的中药市场交易额突破了惊人的1300亿,涨幅之大让人瞠目结舌。不少刚入行的商家,抓住了这波浪潮,短短一年时间,就赚了个盆满钵满。但这背后隐藏着什么?

亳州的中药材市场,近年来发展迅猛,特别是去年,场面简直可以用火爆来形容。各路人马纷纷涌入这个行业,希望能够分一杯羹。什么丹皮、甘草、赤芍、茯苓,这些听起来可能有点陌生的中药材,成了他们的主打产品。凭借市场的热度和自己的眼光,不少新手炒家短短几个月就赚得盆满钵满。

中药材价格狂飙:炒家操纵一年狂赚几十万,背后暗藏行业隐忧?

去年,有个故事特别有名。一个原本做建材生意的小伙子,听说中药材市场赚钱,毫不犹豫地跳了进来。他选择的是赤芍和茯苓,可能连他自己都没想到,仅仅一年的时间,就从市场中赚取了近三十万的利润。这在亳州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类似的故事比比皆是。

然而,这种快速赚钱的背后,其实是有很大的风险的。炒作成为了市场的主旋律。有些人甚至采取了自买自卖的方式来抬高价格,制造市场的虚假繁荣。这种操作不仅扭曲了市场供求关系,还可能导致市场的大起大落,后果不堪设想。

亳州市中药材协会的负责人也无奈地表示,市场中的炒作行为实在是太普遍了。某些炒家,通过操控信息,比如和药农、批发商还有药厂的负责人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获取市场的先机。他们甚至利用短视频等新媒体工具,对市场进行炒作,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入场。

中药材价格狂飙:炒家操纵一年狂赚几十万,背后暗藏行业隐忧?

但是,不能否认,中药材市场的需求确实在增长。特别是近几年中医药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让更多的人开始信任并使用中药。需求的增加自然带动了价格的上涨。像白术、白芍这种药材,因为生长周期长、以前价格不高,很多农户选择了弃种。结果就是,当市场需求激增时,供不应求,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2011年,康美药业的案例还历历在目。他们囤积了3000吨的三七,几乎占到了当时全国年需求量的一半,最后直接获利过亿。这样的操作引起了媒体和监管机构的高度关注,国家曾经对中药材市场进行过严格的价格管控。

如今,历史似乎又在重演。市场上的炒作行为更加猖獗,价格的非理性上涨正逐渐形成泡沫。如果这个泡沫破裂,那么市场的稳定和药材的质量安全都会受到严重威胁。

中药材价格狂飙:炒家操纵一年狂赚几十万,背后暗藏行业隐忧?

以白术为例,一些商家为了快速获利,甚至开始售卖未成熟的白术种苗。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了药材的品质,也对未来的供给造成了重大隐患。而在批发市场,因为高价收购的中间商不愿意轻易出手,市场价格就一直居高不下。这些都是当前市场上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在,让我们看看网友们是怎么看待这一切的,他们的评论可以给我们更多的视角和思考。

中药材价格狂飙:炒家操纵一年狂赚几十万,背后暗藏行业隐忧?

网友“山中老人”评论道:

“真是一个让人叹为观止的市场啊!前几年还听说过类似的炒作,没想到现在又来一波。这种炒作最后肯定是要崩的,希望不要影响到我们普通人买药。”

网友“绿茶小公主”说:

“我爸妈常年吃中药,这价格一涨,家里的药费就上去了。市场是市场,但也不能忽视了普通人的承受能力啊!”

网友“药市小贩”反驳说:

“大家不要只看到价格涨了,其实背后有很多药材是真的供不应求。我们作为卖家也很头疼,原材料难求价格自然就高。”

“投资小达人”分析:

“从投资角度看,这种快速的回报确实吸引人,但大家还是要冷静,别被现在的繁荣蒙蔽了双眼。市场总有调整的一天,风险和机会并存。”

中药材价格狂飙:炒家操纵一年狂赚几十万,背后暗藏行业隐忧?

“老实人甲”则担心地说:“听说现在连种植的药材都是未成熟的就被挖走了,这样下去质量能保证吗?我们吃的是药,不是毒啊!”“中医忠粉”则表示支持:“支持中医药的发展,但是真的不支持这种无序的炒作。市场应该是有序的,希望政府能出台更有效的措施。”网友“浪里格朗”感叹:

“每次都是被这种快钱诱惑,市场就这样被搞得乌烟瘴气。中药材本来就是国宝,应该更加慎重才对。”

通过这些评论,我们可以看出,大家对于中药材市场的快速发展和价格飙升持有复杂的情感。一方面,快速的经济效益确实诱人,另一方面,市场的不稳定性和药材质量的下降也让人担忧。普通消费者、投资者、卖家甚至是中医药的忠实拥护者,虽然立场不同,但都希望市场能更加健康和稳定地发展。这些声音和担忧,反映了市场现状的多面性和复杂性,也提示了监管部门和行业自身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来源:猎药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