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事实:真硬还是假硬? jeep自由客 2.4车评

作者:涛哥聊聊车

吉普爱国者 2.4 - 试驾评论

试运行开始

指南者销量能超过神行者吗?

指南者与爱国者的试驾活动是同时举行的,但Jeep最近的广告宣传都集中在指南者身上,指南者很少被提及。其实两款车的底盘、动力、内饰基本相同,最大的区别在于“外壳”,也就是外在形象。Jeep表示,指南者瞄准的是比较“主流”的城市SUV市场,而爱国者瞄准的是追求相对“野性”形象的个人买家群体。

我是媒体中少数认为指南者的市场潜力大于吉普的人,我的理由是,指南者所在的“主流”城市SUV细分市场,充满了强劲的竞争对手,比如RAV4、CR-V、途观、森林人等。指南者可能会被一些人考虑,但最后被选中的“存活率”很低。另一方面,指南者外形看起来像是牧马人的缩小版,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与上述主流厂商的车型也存在明显差异。为什么人们会放弃丰田、本田、大众而选择吉普呢?难道不是因为吉普与它们不同吗?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最终指南者还是指南针卖得更好也离不开厂商的推广力度。目前Jeep中国明确主推指南者,而指南者仅被视为补充产品。甚至在指南者的机械规格选择上也体现了这一点,前者更加主动,后者则相对被动。说实话,我不是很认同这个策略。

指南针 2.4 - 模型起源

Jeep指南者是指南者的兄弟车型,两款车基于同一个平台,由戴姆勒-克莱斯勒(现已分拆,克莱斯勒改为与菲亚特联盟)和三菱联合开发,道奇(酷博)也与其共享同一个平台。

指南者与神行者的内饰基本一致,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外壳,指南者采用都市、现代的设计风格,而神行者则是方正的风格,传统越野车味道更浓。

这代车型于2007年在北美上市,但始终没有来到中国,直到2011年Jeep才将指南者的改良版带到中国,并命名为“自由”(过去也有玩家称之为“爱国者”,但Jeep并没有采用这个名字;也有人提到“自由”,这是之前小批量引入中国的名字,和指南者并不是同一款车型)。

2.4 - 外观

指南者的外观是典型的、传统的Jeep风格,轮廓硬朗、线条平直,是相当硬派的越野车。从车尾看,让人想起熟悉的北京吉普大切诺基;但从车头看,指南者采用简洁质朴的圆形大灯,让人想起Jeep目前的越野招牌——牧马人。其实Jeep的造型思路也已经清晰——未来走都市、“文明”路线的车型会采用方形大灯,比如指南者、大切诺基;而走野性路线的车型则会采用圆形大灯,比如牧马人和指南者。

指南针 2.4 - 尺寸

指南者的轴距与指南者相同,但车身更加紧凑,从侧面看指南者的前接近角和后离去角都很出色,虽然是轿车底盘,但205mm的离地间隙也是同级车中最好的。

2.4 - 设计细节

车身四周的黑色塑料护板彰显了指南者对越野的重视,当你在野外行走的时候,你就会知道这些大块黑色护板的好处。

平直的线条没什么特别,但搭配上图的白色车身,确实显露出一点个性甚至高贵的气质。我们试驾的车型为美版,国行的雾灯、尾灯等细节会略有修改。

2.4 - 发动机和变速箱

指南者与来到中国的指南者采用的是完全相同的动力配置:2.4L双顶置凸轮轴DVVT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125Kw/最大扭矩220Nm/,匹配6挡模拟CVT变速箱。这套动力系统源自戴姆勒-克莱斯勒与三菱的技术合作,不仅克莱斯勒、Jeep、道奇使用,就连三菱欧蓝德也使用过,所以完全不用担心美系发动机油耗高、效率低的弊端。工信部公布的综合油耗为8.6L/100km,而我们在市区的实际油耗刚好10L/100km出头。

2.4 - 实际功率性能

CVT最大的先天优势就是平顺性和经济性,而指南者将这两个优势充分展现了出来。在实际驾驶中,指南者的动力平顺性是一流的,无论是慢速走走停停,还是中途突然加大油门,都丝毫没有顿挫感。在城市中驾驶时,这样的平顺性让人感觉非常舒服,乘客也会感觉到这辆车比较高级。

2.4L发动机搭配CVT动力不算强劲,起步反应不算很积极,但在一般的城市驾驶中不会感觉迟钝无力。难得的是,在反复换挡时,它并没有像其他CVT那样出现恼人的噪音波动。神行者的转速大多数时候都在2000转以下,如果深踩油门,就会升到3000转,此时动力逐渐提升,但发动机噪音的提升并不明显,颇具豪华感。

在高速公路超车时,我踩下油门,将转速提升至5000转,但依然感受不到任何的推背感,后劲也一般。CVT变速箱虽然提供了模拟6挡手动模式,但换挡反应并不快,左右移动挡杆的换挡方式过于“特殊”,并不适合真正的激烈驾驶。注重驾驶动态的人,对指南者可能不太满意。

2.4 - 道路操控性能

以前我们都觉得美系SUV摇晃,但2011款指南者/自由者重新调校了底盘,优化了避震器和弹簧,过弯稳定性增强,过弯时没有明显的晃动,在城市街道上过弯感觉很稳定,和大部分日系、欧系城市SUV没什么区别。

指南者的方向盘总共只有2.7圈,算是比较灵活敏捷的设定,方向盘的重量也合适,在城市中驾驶非常轻松。当你上到长直路的时候,你会发现方向盘中央的留空其实还挺大的,这是为了保证在烂路行驶时,方向盘的反馈不会太过紧张。但只要转弯,方向性还是给人信心的,是一套不错的转向系统。

刹车反应需要一点适应:踩下踏板几乎没有死角,脚感偏硬。刚开始可能会觉得制动力不够,但越踩越深,刹车力道就越强。用久了会觉得这个刹车有传达感,做低速极限越野(比如慢慢下楼梯)的时候很容易精准控制制动力。

新一代美系车的底盘都比较扎实,指南者也不例外,底盘大部分时间都比较硬,震动传递的比较直接,前排坐感还可以,但坐在后排,能感觉到来自地台、门板等处的细微震动不少。指南者的17寸轮胎比指南者的18寸轮胎厚了一点,但细微震动并没有减少多少。好在路面上碾过坑洼时,整车的声音还是比较扎实的,不会感觉是娇气的车。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试驾的这台车是美版,厂家提到它的底盘调校会和国版略有不同,但同时对比美版指南者和韩版指南者时,底盘特性差别不大,所以估计以后国版的感觉也不会差太多。

在日常驾驶中,指南者的发动机噪音还是比较大的,不过底盘隔音不够彻底,很容易听到车底的噪音。不过,即便是在比较坑洼的路面上行驶,底盘的噪音程度还是可以接受的,说明整体的坚固性还是不错的。

2.4-四驱系统及底盘结构

和指南者一样,进入中国的指南者采用了Jeep的-Drive四驱系统。这是城市SUV的常见形式,利用多片离合器在前后轴之间分配动力。在道路上正常行驶时,100%的动力传输到前轮,是纯前轮驱动车辆;当检测到前轴打滑时,系统自动将动力传输至后轴,最大分配比例为50:50。动力分配也可通过中控台上的“T”字把手手动锁定在50:50。此时仪表上会亮起4WD字样,但其实当这个灯不亮时,车辆有可能是在四驱模式下运行。

这套四驱系统在形态上和大部分城市SUV类似,并不算很“硬核”,主要缺少了低速挡和左右轮之间的差速锁功能。不过在北美市场,Jeep为指南者、指南针提供了一套-Drive II四驱选装系统。该系统不仅可以通过ESP对打滑的车轮进行单独制动,实现车轮间的差速功能,而且CVT还特别增加了传动范围,可以实现19:1的大传动比,相当于传统越野车的4L低速挡功能。可惜的是,Jeep并没有将这套-Drive II四驱系统出口到任何海外市场,中国也不例外。

指南者的底盘结构和指南者如出一辙,最大的区别在于指南者的接近角和离去角更大,爬陡坡时更加轻松。试驾过程中,厂家布置了上下楼梯的人工障碍,指南者下楼梯时必须非常缓慢,才能避免车头接触地面,而指南者则轻松通过,车头和车尾离地幅度都很大。如果在野外驾驶,指南者的车身受损概率无疑要比指南者低很多。

指南者的底盘结构和指南者一样,都是内置加强梁的承载式车身。这是Jeep从上世纪80年代切诺基开始就采用的技术,已经非常完善。在搓板路和单面坡道行驶时,即使整车不断受到扭转力,车身和底盘依然非常扎实,没有任何噪音。即使我在搓板路上逐渐加速,仍然感觉非常扎实。

2.4 - 极致越野和通行能力

前面说过,指南者的四驱系统只是一套基础的城市四驱系统,一般来说穿越坑洼和颠簸路面已经足够了。但是遇到棘手的越野障碍,比如典型的斜滑(所谓“斜滑”只是一个俗称,只要前后轴上有一个车轮同时打滑,不管是不是斜滑),指南者的四驱系统就应付不了了。请看下面的视频:

可以看到,当前后轴的车轮都打滑的时候,指南针就无法再向前行驶,同时悬空的前后轮就会空转。这时候驾驶者就需要稍微后退,再踩下油门,依靠更快速度带来的惯性冲过凸坡,让前轮尽快落地,避免打滑。另外指南针也没有任何电子辅助越野装备,既没有电子刹车式限滑差速功能,也没有下坡用的陡坡缓降功能,可以说是比较简单的四驱底盘。

或许是为了方便引进中国后的技术维护和保养,Jeep中国决定将指南者的机械规格做到与指南者完全一致。指南者能达到这样的越野能力,对于大部分使用者来说应该已经足够了。但对于以“硬派”车闻名的指南者来说,我们觉得这样的四驱配置还是有些不足。虽然它的接近角和离去角比指南者要好,底盘的坚固性也能从容应对较大的坑洼和低谷,但缺少限滑差速锁(即便是电子的),也没有4L低速档,在遇到非常大的坑洼、长坡以及拖拽救援的时候,指南者根本无法站出来扮演“硬派”越野车的角色。从这个角度来看,指南者的“硬派”只是相对于普通轿车而言的。 对于越野车玩家群体来说,这台车还是很难达到要求的,无法改装4L挡位成为了它先天的短板,也浪费了它优秀的离地间隙、接近角、离去角优势。

2.4 - 车架设计和材料

指南者的仪表盘与指南者的仪表盘大致相同,也是共用的。这个仪表盘圆润、亲切,比较主流。我们试驾的是美版全黑内饰,而中国版将改为深灰色和深米色的座椅色调。车舱不算前卫,但整体看起来比较和谐。不过中控台、扶手箱、副驾驶手套箱等处使用了一些质感较差的硬塑料,影响了豪华感。

2.4 - 内部细节

方向盘直径不是很大,真皮包裹的车身握感不错。造型有些古板,但3点和9点位置的行车电脑和定速巡航很好用。音响选择和音量遥控按钮被放在方向盘后面,虽然设计怪异,但这是Jeep从前两代大切诺基传承下来的传统。雾灯控制也比较另类,需要向外拉转向灯杆,确实需要很熟悉才知道怎么操作。

仪表盘与Jeep上一代车型风格一致,试驾车型车载电脑为英文菜单和里程单位,中国版车型或将采用中文菜单和公制单位。

中控台虽然缺少一些个性,但功能简洁明了。图为美版低配的音响和空调,中国版将配备6碟DVD音响头,4个喇叭,除最低配车型外,其他车型均有恒温空调,顶配车型将采用9个喇叭,达到发烧级水平,值得推荐。

2.4 - 空间和座椅

神行者的车身轮廓呈方形,所以内部空间自然不错,视野也比较开阔。

我们试驾的美版是防水天鹅绒座椅,虽然不算低端,但坐起来感觉不舒服。同一天试驾的是韩版,皮质座垫明显更大,对全身的支撑更好。不知道这是美版和亚太版的区别,还是天鹅绒和皮质座椅的区别。

后座很有意思,前面说过了,开车的时候能从地板、靠背甚至车门板感受到直接的路面震动,不过座垫刻意做得很软,可以滤掉很多震动,所以乘坐舒适度还是可以接受的。

前排主动安全头枕是Jeep与奔驰合作时遗留下来的良好传统,但后排头枕却是简单的一体式,拖累了车子的格调。

2.4 - 客舱便利

美国人生活都是在车里度过的,所以便利性设计自然不会忽略。指南者中轴前后各有2个杯架,左右车门上都有饮料的储物格。乘客舱分为两层,上层开放式储物格放东西非常方便。中控台扶手下方还有交流电源插座,方便长途驾驶时为手机等便携电器充电。不过我们试驾的美国版是150V,不知道中国版会不会改成220V。

2.4 - 后备箱实用性

后备箱地板有点高,而且没有行李遮帘,日常使用不是很方便。不过后排座椅靠背可以轻松放倒4/6,折平后后备箱地板基本平整。再加上方方正正的后备箱和尾门,携带大件物品是指南者的强项。

位于尾门内壁的低音炮扬声器可以向下折叠,成为面向车外的“大喇叭”,而这款指南者身上的有趣细节也得到了保留。

2.4 - 安全

2011款指南者在美国IIHS碰撞测试中表现优异,配备侧气囊的车型在所有测试项目中均获得良好评级,从而获得IIHS“最佳选择”称号。值得注意的是,IIHS还测试了未配备侧气囊的车型,结果在侧面碰撞中仅获得(勉强)评级。中国版指南者仅在顶级豪华版中配备侧气囊,其他两款车型均未配备侧气囊。取而代之的是,安全气帘是所有车型的标配,这是一种相对罕见的配置。

主动安全配备比较齐全,包括ESC电子稳定系统、ERM电子防侧翻系统(利用传感器监测车身侧翻的可能性,并立即对车轮进行制动),只有数字胎压显示系统是顶级配置的专属。

具体安全配置见下表:

安全装备 2.4 经典版 2.4 运动版 2.4 豪华版

新一代多级前部安全气囊

前排座椅辅助侧面安全气囊

前后辅助侧气帘

前排座椅主动安全头枕

ABS 防抱死四轮盘式制动器

BAS 制动辅助系统

ESC 电子稳定控制

ERM 电子防侧翻系统

速度感应自动锁定

发动机高速保护装置

TPMS 数字轮胎压力监测系统

安全报警装置

钥匙防盗系统

*以中国大陆实际销售为准

指南针 2.4 - 新车评论网络结论

优势:

缺点:

我们在这篇汽车评论中多次指出,指南者在机械上与指南者完全相同,因此也保留了新一代指南者出色的乘坐品质和道路操控性。再加上方方正正的内部空间,指南者是一款在日常使用中易于驾驶和使用的多功能车辆。

但有多少人会因为“好开好用”而选择Jeep呢?我想应该不多。选择Jeep的人要么追求它的个性形象,要么钟情于它深厚的越野底蕴。指南者有着和牧马人如兄弟般的外观,方正的车身有着不错的“美化”潜力,对于喜欢做车身装饰的玩家来说应该是个“好苗子”。但对于喜欢越野、想开着Jeep爬山涉水的买家来说,指南者肯定不是牧马人能比的。要看到它的底盘和四驱系统都比较简陋,买回来之后自己改装提升越野能力的空间也有限。

说到底,指南者只是换了个壳的“指南者个性化版”,并没有比指南者更强的越野技术,所以所谓的“硬派”也只是停留在形象上。想要跟大哥牧马人或者大切诺基去越野,那简直就是奢侈,一些烂路还是可以应付的,越野能力不输给大部分城市SUV。如果原本想买指南者,到了展厅发现指南者更帅,那绝对可以买,所以指南者也不是没有价值。

不过,我们颇感失望的是,Jeep并未推出越野能力更强的版本,让指南者与指南针拥有不同的竞争内容。这不仅是为了与指南针进行区分,更重要的是,环视20-30万区间,城市/公路SUV数不胜数,却没有一款硬核形象足够鲜明、越野能力足够有说服力的真正的“硬汉”SUV。无数次,人们问我们“20-30万区间哪款SUV越野能力最好?”我们的答案永远不是Jeep……指南者显然有能力填补这一空白,占据这一“垄断业务”,但Jeep中国却没有迈出这一步,令人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