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二战风云录14: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作者:时光史记

在1942年初春,随着莫斯科的保卫战逐渐稳固,德国元首希特勒将目光转向了苏德战争的南翼。他决定调整战略,利用德军在南线的相对优势,策划一场大规模的夏季攻势。这次攻势的目标是深入苏联南部腹地,特别是那些富含石油资源的高加索地区,以及顿河、库班河与伏尔加河下游的重要地带。德军的终极目标是夺取斯大林格勒,这座城市不仅是苏联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工业中心,还拥有约60万人口。

斯大林格勒坐落在伏尔加河下游的西岸,紧邻顿河河曲东部,它的位置使其成为苏联内河航运的关键节点和南北铁路网的交汇点。此外,城市的西南方是苏联丰富的粮食、石油和煤炭产区——包括肥沃的顿河流域、库班河流域以及富饶的南高加索地区。自从1941年德军攻陷基辅后,斯大林格勒的战略地位愈发凸显,它成为了苏联中部与南部经济区之间的关键连接点。

因此,德军的作战计划是将主力集结于南线,通过攻占斯大林格勒,进而迂回北上威胁莫斯科,甚至向乌拉尔和西伯利亚推进。在这个宏大的战略布局中,斯大林格勒因其地理位置和经济价值,成为了德军攻击的核心目标。

在德军调整战略,将焦点转向苏德战场的南翼时,他们派遣了由B集团军群抽调而来的第6集团军担任主攻斯大林格勒的任务。这支强大的部队由保卢斯上将指挥,拥有大约27万名士兵,配备有3000门各式火炮、500辆坦克和大约1200架作战飞机。

面对德军的南线动向,苏联最高统帅部迅速作出反应,在1942年7月12日成立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攻击。该方面军由铁木辛哥元帅领导,后来由戈尔多夫中将接替,下辖约16万名士兵,装备有2200门火炮、400辆坦克和700架飞机。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主要任务是在长达520公里的顿河防线上抵御德军的进攻,其中特别重要的是由崔可夫中将指挥的第62集团军和由舒米洛夫少将指挥的第64集团军,它们部署在顿河的大弯处,旨在阻止德军渡过顿河并快速向斯大林格勒推进。

与此同时,斯大林格勒的居民也积极参与到防御工作中,他们在城市近郊紧急修建了四道防御工事。这些工事在随后的战斗中证明了它们的战略价值,为城市的防守提供了坚实的支撑。苏军的这些准备和部署,都是为了在这场关键的战役中保护这座至关重要的城市不受德军侵占。

在1942年7月17日,德军第6集团军按照计划对顿河的大弯曲部发起了进攻。然而,苏军第62和第64集团军的坚决抵抗使得德军的推进遭遇了重重困难。面对这一情况,德军最高统帅部决定调动由霍特上将指挥的第4装甲集团军(之前称为第4装甲集群),从原本指向高加索的方向转移至斯大林格勒战场。到了8月2日,第4装甲集团军的先锋部队已经接近科杰利尼夫斯基,从西南方向对斯大林格勒形成了潜在威胁。

随后,在8月5日至10日期间,崔可夫中将指挥的苏军突击集群与第4装甲集团军进行了连续的激烈交战。经过一系列艰苦的战斗,苏军成功地将德军逐出了关键区域,迫使他们退回到外围防线,并被迫采取守势。这场战斗不仅展示了苏军的坚韧和战斗力,也为斯大林格勒的防御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在1942年8月10日,苏联军队为了重新组织防线,主动撤退到顿河东岸,并在那里建立了新的防御阵地。不久之后,即8月19日,德军再次对斯大林格勒发起了全面进攻,试图从西面和西南面对城市实施双重打击。为了应对这一威胁,苏联军队迅速调动了后备力量,并与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合作,从北面对德军的侧翼发动了反击。这一行动迫使德军第6集团军不得不分出部分兵力北上支援,从而减轻了斯大林格勒在西面和西南面的压力。

随着战事的持续,德军不断向斯大林格勒方向增派援军,到8月底,参与围攻的德军总兵力已经超过了80个师。9月12日,德军终于推进到了斯大林格勒的城市边缘,第62和第64集团军的苏军士兵被迫退入城区,与德军展开了一场残酷的街巷战斗。在这场战斗中,苏德双方的士兵为了每一寸土地而拼死搏斗,城市的每个角落都成为了战场。例如,斯大林格勒火车站在一周之内就经历了13次控制权的更迭。

二战风云录14: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苏联狙击手

在这场血腥的巷战中,涌现出了许多英勇的个人事迹。9月26日夜晚,苏军中士雅科夫·费多托维奇·巴甫洛夫带领一支侦察小队,在斯大林格勒市中心的一座四层楼房内坚守了整整三天三夜,多次击退德军的猛烈攻击。这座楼房后来成为了苏军防线中的一个关键支点,战后被命名为“巴甫洛夫楼”。

此外,斯大林格勒的工人们也在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红十月冶金厂的工人在巷战爆发后依然坚持生产,即便在德军坦克逼近到只有几百米的距离时,一些工人拿起武器参与战斗,而其他人则在炮火下继续工作。在战斗最为激烈的9月份,这个工厂生产了200辆坦克和150辆牵引车,这些新生产的坦克常常是一出厂就立即被投入到对抗德军的战斗中去。这些工人的努力和牺牲,是斯大林格勒能够坚持下来的重要因素之一。

到了9月底,德军为了加强攻势,又向斯大林格勒战场增派了20万兵力。面对德军的增援,苏军也不甘示弱,调来了6个步兵师和一个坦克旅加入战斗,双方的对抗变得更加激烈和残酷。10月15日,德军集结了大量兵力,对斯大林格勒的拖拉机厂发起了猛烈的攻击。苏军士兵们奋起抵抗,给予了德军坚决的反击,确保了这个关键工业设施不落入敌手。这场战斗再次展现了斯大林格勒守军的顽强和不屈,也反映了苏德双方在这座城市中的殊死较量。

二战风云录14: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在废墟中坚持战斗

为了缓解德军对斯大林格勒市区的持续压力,苏联顿河方面军在1942年10月19日于北部发起了一次进攻,紧接着,苏联第64集团军在10月25日从南部对德军的侧翼实施了反攻。到了11月11日,德军对斯大林格勒发起了他们的最后一次攻击。自此之后,德军再也无法向前推进,无法踏足这座英雄城市的领土。

11月19日的清晨,苏军启动了代号为“天王星”的大规模反攻行动,该行动在谢拉菲莫维奇、克列茨卡亚两地的顿河登陆场,以及斯大林格勒以南的萨尔帕群湖地区展开。这次反攻动员了西南方面军、顿河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庞大兵力,共计110.6万人,配备了1.55万门各种火炮、1463辆坦克和装甲车辆,以及1350架作战飞机。苏军的这次强力反攻让德军难以抵挡,迅速向西撤退。11月23日,西南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在卡拉奇、苏维埃茨基、马里诺夫卡地区成功会师,从而完成了对德军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一部的合围,包围圈内的德军总数达到了22个师,约33万人。

当希特勒得知第6集团军被围困的消息后,他非常焦虑,一方面命令保卢斯不惜一切代价死守,另一方面紧急调集兵力组成了顿河集团军,意图解救被困的德军。1942年12月12日,德军的救援部队开始了名为“冬季风暴”的救援行动,不顾一切地向第6集团军靠近,试图到达科杰尼科夫斯基一线,以此来打破苏军的包围圈。到了12月19日,救援德军突破了苏军的层层防线,抵达了梅什科瓦河,距离第6集团军仅有40公里。然而,就在此时,苏军巧妙地穿插到了救援德军的后方,对他们形成了合围态势。为了自保,救援德军不得不向南撤退,并通知保卢斯自行组织突围。12月29日,苏军收复了科杰尼科夫斯基,彻底挫败了德军的解围计划,第6集团军等德军部队已经无路可逃。与此同时,苏联空军掌握了战区上空的制空权,切断了被围德军唯一的空中补给线。在严寒的冬天,无数德军士兵因饥饿和寒冷而死亡,包围圈也在不断缩小。

1943年1月8日,苏军向被围德军发出了最后的劝降通告,要求他们立即投降。然而,保卢斯遵循希特勒的命令拒绝了投降。1月10日凌晨,苏军发动了新一轮的大规模攻势,仅用了六天时间就将包围圈缩小了一半。到了1月24日,面对无法挽回的局势,保卢斯绝望地向希特勒发出请求,希望能够允许他向苏军投降,以挽救剩余官兵的生命。希特勒对此愤怒不已,他立即回复道:“不允许投降!坚守阵地,战斗到最后一人、最后一弹!”同时,希特勒将保卢斯提升为德国元帅,其他117名军官也都晋升一级。他在给保卢斯的晋升电报中强调,德国历史上从未有过任何一位元帅向敌人投降的先例,实际上是在暗示保卢斯选择自杀。

二战风云录14: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被俘的保卢斯元帅

然而,希特勒的这次晋升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被围德军的防线日益缩小。到了1943年1月27日,德军的有组织的抵抗几乎停止,苏军开始了清除残余敌人的战斗。2月2日,被围德军被全歼,苏军俘虏了9.1万人,其中包括24名将军。保卢斯在斯大林格勒中心百货公司的地下室内被苏军俘获,他并没有如希特勒所希望的那样选择自杀。2月3日,希特勒宣布全国为在斯大林格勒阵亡的几十万官兵致哀四天,同时还不忘讽刺保卢斯,说他“终究还是没能跨进不朽的门槛”。

德军在这次会战中损失惨重,死亡、受伤、被俘和失踪的总人数约为150万,占苏德战场总兵力的四分之一。从此以后,苏军开始了全面的反攻,直到最终攻克柏林。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头条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