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曹雪芹凭什么不能悼明?爱红也是融在中华儿女血脉中的傲然精神

作者:为芳卿索隐石头记

百年前,蔡元培提出了悼明说,认为作者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倾向,但随着后来考证出曹雪芹和江宁曹家有密切联系,这种说法也渐渐无人问津。曹雪芹既然是皇家包衣出身,又怎会秉持悼明的观点?这两者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然。曹雪芹在书中明确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老鸹窝里出凤凰。”

曹雪芹凭什么不能悼明?爱红也是融在中华儿女血脉中的傲然精神

他创作《红楼梦》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为亲人鸣冤昭雪。他恨的是间接害死他姐姐的凶手,恨的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封建礼教文化。他性格孤傲,他讥刺皇权,有着反封建,追求民主自由的先进思想。他渴望一个有情温暖的世界,他悼念崇祯,也是身为汉民的朴素忠诚。

曹雪芹的很多朋友都是满人,他也称赞了有情有义的顺治,和贤惠明理的董鄂妃,他对康熙仍怀有一丝感怀。他以聚麀之肖的秦可卿,小性多情的黛玉作为崇祯的情身,他眼里,高高在上的皇帝也只是百姓恋爱钦慕的对象而已。他渴望人人平等,自由,充满关爱和宽容的友情世界。

曹雪芹凭什么不能悼明?爱红也是融在中华儿女血脉中的傲然精神

他对明对清,对所有残暴冷血的封建统治者都是一个态度,他频频引用高启的诗句是对朱元璋的不满,他借焦大之口,也讽刺了烧丹炼汞,残暴冷血的嘉靖。他借螃蟹咏,也讽刺了雍正是横行无忌的无肠公子。

宁荣两家一母同胞,宁国公贾演,荣国公贾源,也是在说华夏民族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在他生活的年代,各民族融合已是人们的共识。曹雪芹希望满汉如荣宁两家一样,相互扶持,成为繁荣安宁的一家子。

曹雪芹凭什么不能悼明?爱红也是融在中华儿女血脉中的傲然精神

先秦时代素有五方之民之说,自始皇帝统一六国之后,先秦之民的血脉便散落在中华四方,五方之民,嗜欲不同,习俗不同,然而他们都是炎黄子孙,都以华夏儿女身份为傲。他们对祖先生活的地方,魂牵梦萦,希望问鼎中原,扛起夏禹铸造的九鼎。

远在尧舜之时,各民族本为一家。舜为东夷人,李世民也有胡人血统,各民族血液早已交融,康熙六次南巡,六次祭拜明孝陵,以安抚民心,雍正编纂《大义觉迷录》,称自己是大舜正裔。民族融合从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已经开始,到宋元时期,民族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各民族都想融入中华文明,入主中原,在他们心中,中原是心中的圣地,他们都以华夏儿女为荣。

曹雪芹凭什么不能悼明?爱红也是融在中华儿女血脉中的傲然精神

历史证明只有经济和军事的强盛,没有强大文化的支撑,强大只是一时的,遭受了一次挫败之后,便是树倒猢狲散。

古罗马帝国,日不落帝国,许多强大的帝国经历一次挫折便分崩离析,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华文明延源至今。

在封建制度腐朽统治下,古朴厚重的华夏文明一度羸弱不堪,历史的融合过程充满了血与泪,汉文明在一次次融合中经受了数不尽的磨难,然而也因汉文明包容仁爱,形成了多民族和谐相处的璀璨文明。

曹雪芹凭什么不能悼明?爱红也是融在中华儿女血脉中的傲然精神

封建王朝的腐朽可以被打败,但中华民族绝不屈服,也因为这份包容,中华胸怀越来越宽广,疆域也越来越辽阔。

自秦代以来,中国无论多么强盛,从来没有选择主动入侵过别国,我们文化上缺乏强盗的基因。

曹雪芹凭什么不能悼明?爱红也是融在中华儿女血脉中的傲然精神

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昭君、蔡女为大汉和亲,汉文明一直和边关民族保持兄弟般的情谊。先秦精神早已经融入人们的血脉里,人们都想逐鹿中原,仿佛那里才是他们的精神乐园,这里不光有肥美的田野,更是人们心中的朝圣之地,这里有代表国家正统的精神意志,他们都想再次证明先祖的雄姿,证明自己的忠贞不屈。

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的精神经过千百年的积淀,早已融入祖祖辈辈的血脉之中,他们各自怀揣着一腔热血,不断向外辐射,演绎一场场悲欢。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所到之处悉皆臣服,可最粗犷的游牧民族,也被最柔情的中华文明折服,元朝如此,清朝亦如此,他们都被更人性,更具凝聚力的中华精神吸引。中华民族走过一段段曲折坎坷的道路,在血与火的厮杀中,饱经磨难。

曹雪芹凭什么不能悼明?爱红也是融在中华儿女血脉中的傲然精神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史,就像古老蜿蜒的黄河一般,每一次变迁改道,就意味着无数百姓无家可归生灵涂炭,然而这里的人民依旧靠着坚强意志,与大自然抗争生生不息。

民族融合的过程是惨烈的抗争史。每次易朝换代的背后,都有无数黎民百姓家毁人亡,都是无数血泪的延续。在清初时很多人对清朝的剃发令感到愤慨,许多人为了守护心中的圣洁,隐居深山,做道士。

曹雪芹凭什么不能悼明?爱红也是融在中华儿女血脉中的傲然精神

每个人都会有历史的局限性,在民国时代,也有很多人不愿意剪掉头上的辫子,这时候辫子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成为人们心中的精神信仰。“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民国大儒辜鸿铭坚持不剪掉自己头上的辫子。

曹雪芹凭什么不能悼明?爱红也是融在中华儿女血脉中的傲然精神

王国维面对无法改变的历史潮流选择投河自尽,他们心中还存在着对中华文化的忠贞之情。无论是明朝还是清朝,都有着许多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这些精神才是一个民族的脊梁,没有他们的忠贞精神,汉文明也将不复存在。

为了人民挥洒泪水牺牲奉献的人们,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无论是清朝还是明朝,都涌现出许多为国家为人民牺牲的民族英雄,也永远值得人们纪念,也因这份赤诚的爱红精神,使得中华文明在一次次磨难之中,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曹雪芹凭什么不能悼明?爱红也是融在中华儿女血脉中的傲然精神

那么曹雪芹为什么不能悼明,为什么不能悼念在抗清斗争英勇反抗的民族英雄呢?夏完淳、史可法、李定国、李过、李来亨、秦良玉、高桂英、郑成功、左懋第、黄道周等等,以及在明末清初中英勇反抗誓死不降的人们,他们都是忠贞爱国的践行者,他们都是镶嵌在民族王冠上的珍珠。

曹雪芹身处的年代,是民族融合的时代,满汉一家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中华民族是古老智慧,包容仁爱的。满清用铁蹄击败了腐朽的明王朝,而中华文明也用智慧与包容征服了爱新觉罗。如今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形成了统一的中华民族,共同组成更加灿烂的中华文明。

曹雪芹凭什么不能悼明?爱红也是融在中华儿女血脉中的傲然精神

宽容谦让,和谐仁爱,是嵌刻在中华民族骨血里的精神,但是中华民族的一腔忠贞傲骨从未改变。对国家和民族的赤诚之心,对封建皇权蔑视傲岸的态度,以及绝不为权势屈服,不为一己私利出卖亲人与国家的傲骨,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纵观华夏五千年文明,每当中华民族到了危险的境地,总能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不管经历了多少苦难,终会走向世界之巅。

在清王朝统治后期,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当帝国列强企图要瓜分中国时,也正是因为这种融在血脉里绝不屈服的中华精神,再次激起了人民的反抗斗志,让四万万同胞团结在一起,把帝国主义侵略者赶出了中国,而曹雪芹也是要找寻这份身为龙的传人的傲然精神。

曹雪芹凭什么不能悼明?爱红也是融在中华儿女血脉中的傲然精神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