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农学教授客厅筛选麦种走红,妻子: 他要求删除, 丈夫只愿一心搞研究

作者:大宇时文431

在我们每天匆匆忙忙的生活中,很多人或事情往往被忽视或遗忘。

寻常百姓家,朵朵花开尽。——这诗句出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名篇《卖炭翁》,用质朴的语言描绘了劳动者的辛勤与幸福生活。

如今唱响这壮阔诗篇的不只有普通农人,还有一大批默默耕耘在科研一线的"卖炭翁"。

农学教授客厅筛选麦种走红,妻子: 他要求删除, 丈夫只愿一心搞研究

专注一生只为育"金谷"

"粮食是天下第一大事",这是古训千载不朽的哲理。守护祖国的"米袋子"重于泰山,也正是无数农业科研工作者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在河南科技大学,就有这样一位操守朴实、毕生执着于小麦育种事业的农学家——王林生教授!

农学教授客厅筛选麦种走红,妻子: 他要求删除, 丈夫只愿一心搞研究

筚路蓝缕兢兢业业几十年

说起王林生教授的成长经历,别有一番滋味。他1962年出生于河南一个普通农村,从小就对麦田有着特殊的情结。童年的记忆,便是跟随父母下地劳作、远眺麦浪蓝了蓝了平铺向远方。

农学教授客厅筛选麦种走红,妻子: 他要求删除, 丈夫只愿一心搞研究

大学毕业后,王林生考入河南农学院攻读农学专业,开启了自己育种事业的道路。那个年代科研条件并不算优渥,设备陈旧、场地狭小,甚至连肥料都储备不足。但他丝毫没有被这些艰辛打垮,反而愈加努力钻研。慢慢地,他的操守和成绩博得导师的器重,被选拔成为河南省农林厅的一名科研骨干,成为王牌育种专家。那年他才24岁。一步一个脚印,王林生就这样走上了育种之路。当时流传一句话"种出新品种就是建国功",他深有感触,于是下定决心要造福国家农业。

农学教授客厅筛选麦种走红,妻子: 他要求删除, 丈夫只愿一心搞研究

苦无怨言育壮志,夫妻携手创佳绩

也许没有王林生个人的出色能力,科研之路不会走到今天。但没有妻子张雅莉作为生活中的坚强后盾,王林生更难以如此专注投入。

农学教授客厅筛选麦种走红,妻子: 他要求删除, 丈夫只愿一心搞研究

张雅莉大学毕业后,便与王林生结为夫妻,从此与他相携相伴。王林生的工作时间异常繁忙,常常通宵达旦地埋头于实验室。张雅莉无怨无悔一人独挑家务重担、照顾年迈双亲,从未向丈夫诉过苦。就算王教授把家当成小麦场妻子也大力支持。

农学教授客厅筛选麦种走红,妻子: 他要求删除, 丈夫只愿一心搞研究

张雅莉是王林生最坚实的靠山,更是他事业上的贵人。出于纪念和激励,她时不时用镜头记录下王林生工作的身影,当成最珍贵的财富。有一次王林生在家中的客厅晒麦时,张雅莉偷偷拍下来上传到网络,没想到立刻引发轰动。

农学教授客厅筛选麦种走红,妻子: 他要求删除, 丈夫只愿一心搞研究

网友们被这赤膊工作场景所打动,纷纷称赞王林生勤恳务实、一丝不苟。事后张雅莉谦逊地解释:“丈夫一直很勤奋,我只是想给他留个纪念罢了。”

农学教授客厅筛选麦种走红,妻子: 他要求删除, 丈夫只愿一心搞研究

这一对恩爱夫妻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坚韧不拔、含辛茹苦"。就是靠着这股韧劲儿,王林生才能攻克重重难关,一路高歌猛进。

农学教授客厅筛选麦种走红,妻子: 他要求删除, 丈夫只愿一心搞研究

三大国家级贡献彰显功勋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切成就的背后,都凝聚着无数普通人的汗水和心血。王林生便是这样一位值得铭记的育种专家。

农学教授客厅筛选麦种走红,妻子: 他要求删除, 丈夫只愿一心搞研究

稳扎稳打育新苗,品种远播圆梦想!

王林生育种几十载,为国家培育出10多个优秀小麦新品种。其中"科大1026"品质最为优异,获得国家审定权威部门认证,成为河南、山东等小麦主产区的主导品种。

农学教授客厅筛选麦种走红,妻子: 他要求删除, 丈夫只愿一心搞研究

培育该品种之初,王林生花了10多年时间反复选育、试验,直到满怀信心地推广应用。多年来它一直在产量、抗病性、综合适应性等几大指标中领先同类,也因此备受种植户的青睐。

农学教授客厅筛选麦种走红,妻子: 他要求删除, 丈夫只愿一心搞研究

"科大1026"自问世后,就已在河南等地累计种植面积超过500万亩。依托这款国产品种强劲的生命力,曾经贫瘠的黄土地蓬勃复苏,产量节节攀升。可以说河南等地区迈向粮食丰收,有王林生和他团队的重要功劳。这既是个人理想的体现,更为祖国的"米袋子"作出了实在贡献。

农学教授客厅筛选麦种走红,妻子: 他要求删除, 丈夫只愿一心搞研究

国家人才称号彰显价值

王林生无私奉献、争创佳绩的精神,早已获得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他先后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被评为"河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河南省种子专家"。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关乎国计民生。能够脱颖而出在这个领域取得卓越成就,已然见证了王林生对农业事业的热忱与执着。评委们由衷表示:"王林生教授立足农村、服务农业,在育种技术创新上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农业科技发展中的杰出楷模。"

曾几何时,国家对农业科研投入有限、条件艰苦。但是王林生和他的团队无怨无怼、兢兢业业,终于凭借信念和毅力铺就了一条坦途。如今,他们已成为全国农业科研队伍中的佼佼者。

农学教授客厅筛选麦种走红,妻子: 他要求删除, 丈夫只愿一心搞研究

人生不负年代,育桃李铸师恩

除了亲力亲为,王林生在传扬学术思想、培养新一代人才方面亦贡献良多。作为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教授,他每年都要带领一批学生扎根实验田,从事田间实践。

"授之以渔"固然值得推崇,但书本之外的知识往往来自直接指导。王林生明白这一点,因此经常带领学生们亲身前往试验田间,身教示范施肥、浇水、采集样本等各环节,让学理与实践完美结合。

农学教授客厅筛选麦种走红,妻子: 他要求删除, 丈夫只愿一心搞研究

每逢麦收季节,王林生会把实验搬回家中,与学生们一同耐心筛选种子数据。有时他们要工作十几个小时,直至深夜才能停歇。休息时王林生又会与学生们面对面探讨心得、启发思维。正是这份情怀,才让他在后学心目中树立起"小麦教授"的良师形象。

这些科研人员尤其是农林科研人员是最让人敬佩的!民以食为天,为接地气身体力行的专家点赞!

农学教授客厅筛选麦种走红,妻子: 他要求删除, 丈夫只愿一心搞研究

步入花甲之年的王林生,已然成为一代农学家的杰出代表。但他并未因成就而止步,反而怀着一颗学祖心来培养学生,将火种传承下去。这份以身作则、薪火相传的精神,正是农业科研事业昌隆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