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抓经济 促发展 | 夯实农业“耕”基!易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

作者:二次元高清壁纸
抓经济 促发展 | 夯实农业“耕”基!易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
抓经济 促发展 | 夯实农业“耕”基!易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

一项项促进农业发展的好政策出台实施,一个个惠农利农工程加紧建设……今年以来,易门县坚持以高质量农田建设为具体抓手,培育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以农业现代化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今年1至4月,易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8亿元,同比增长5.3%。二季度预计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亿元,农林牧渔业可比价总产值占5.2%。此外,1至5月,全县在库固定资产投资农业项目31个,总投资3.3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2亿元,新增入库项目28个,预计完成投资2.66亿元。一串串数据的稳步增长,在易门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张跃光看来,是全县抓经济促发展的成效之一。

零散坡地变良田

芒种过后,在易门县龙泉街道中屯社区平阳地自然村,平整后农田连片。田里的玉米长势良好,已经高出土地近20厘米。据当地村民介绍,这里原本是小块小块的坡地,现在已经是平坦连片的良田,而且田边的机耕路正在修,水池正在建,以后种田更方便了。这一切,得益于易门县2023年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

据易门县农田建设工作站站长吴志林介绍,易门县2023年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于今年1月开始施工,项目建设面积1.5万亩,总投资4500万元,包括780亩土地平整及土壤改良,新建蓄水池70座,新建、修缮23条田间道路,安装100件太阳能杀虫灯等。项目区涉及铜厂乡、绿汁镇、龙泉街道3个乡(镇、街道)的5个村(社区)。“我们所在的片区是龙泉街道标段,目前已完成164.4亩土地平整,完成该标段任务150亩的109.6%。为了不影响大春生产,我们5月份就把平整好的农田交付给了农户,并以每亩320公斤的有机肥配给为标准,免费提供给农户。你们看,现在农田里苗都冒出来了。”吴志林指着平阳地自然村的农田说道。

抓经济 促发展 | 夯实农业“耕”基!易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

在易门县龙泉街道中屯社区平阳地自然村,压路机正在压实田间机耕路。

与此同时,平阳地自然村的田间机耕路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吴志林介绍,易门县2023年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计划今年10月全部竣工。届时,灌溉、运输条件将得到明显改善,土壤肥力将进一步提高,可极大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为该片区农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及稳定粮食产量奠定坚实基础。

中屯社区党总支书记马俊常来项目地看施工进展,也去农田看农作物的长势。他说:“我们土地平整总的涉及40多户农户,现在整个项目工程还没完工,就让他们先种一茬。下一步,社区想依托土地流转,引入种植大户让土地增值。”

引来活水润良田

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命脉。今年4月,易门县扒河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开工建设。项目通过完善灌区骨干灌排工程设施,优化灌区范围内的水资源配置,可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率和供水保障率,有效推动农田灌溉自动化、灌溉方式高效化、用水计量精准化、灌区管理智能化,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提档升级。

连日来的下雨天并没有影响施工进度。6月12日下午,一场阵雨过后,在龙泉街道江口社区上营村中坝沟响起了机械的轰鸣声。装载机、挖掘机剥离表层土、开挖管道坑,配合有序,施工队认真埋设水网管道。这是易门县扒河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龙泉街道片区的施工现场。

“装载机对表层土进行剥离,是为了等管道铺设好以后,填埋完土壤再把表层土覆盖在最上面,以便群众复耕。”在现场,易门县水利局副局长杨发兴为记者介绍着施工的流程和进展情况。

杨发兴介绍,易门县扒河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总投资1.6亿元,涉及龙泉街道、浦贝乡、十街乡3个乡(街道)8个村(社区),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总长45.61千米输水管线、3座调节池(含1座水池修复)和2座顶管沉井等附属工程。“我们四个作业面同步建设,每天可完成近200米的管道铺设,目前已建成6.5公里的输水管线。整个项目建设计划11月底完成,项目建成后除了满足农田灌溉外,还可通过搭接农村供水管网解决十街乡人畜饮水问题。”杨发兴说道。

该项目建成投用后,受益农田灌溉面积可达1.25万亩,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将由0.50提高到0.856,灌溉保证率由不足50%提高到75%,年新增灌溉效益903万元,年增节水能力115万立方米。谈起项目建成带来的好处,杨发兴补充说:“没有布置管网前,上游农户自行引水入田,大水漫灌致使下游农户没水灌溉,容易造成农户间的水事纠纷。现在,我们通过该项目就能保证每滴水都平均流入每一块农田里。”

“这些管网就像是农田的‘动脉血管’一样。”杨发兴表示,下一步,在项目建成的基础上,将布置更小的支管,通过管网的延伸,覆盖更多的农田。同时,将安装喷灌、滴灌等节水设备及精准计量设备,为下一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提供硬件支持,为推动易门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夯实水利基础,从而逐步实现“节水高效、设施完善、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现代化灌区目标。

打造精品农业基地

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全面盘活农村土地闲置资源,依法有序流转土地,将工业理念移植和导入农业领域,积极探索“政府牵企业、企业建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销发展方式……在易门县十街乡,已逐步形成了总面积近3万亩,以特色林果、规模养殖、外贸蔬菜等为主要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群。重点打造了橙冠、福冠、长源、榄源、森淼、谊合等13户林果企业,成功申报省级龙头企业2户、市级农业庄园1个,成功注册“滇夷”“养甸村”“柔软时光”“石花坪”“十九拐”“易鸵”等多个彝乡农特产品品牌。

截至目前,易门县共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基地1310个,其中种植基地683个、养殖基地627个。认定市级基地28个、县级基地160个。

为推动农业基地建设,今年来,易门县明确2024年新增县级基地264个、市级基地15个,净增农贸分离企业21户、“四上企业”7户的目标任务。围绕有经营主体、有适度规模、有生产规范、有目标市场、有设施保障的“五有标准”,择优认定了玉溪源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易门润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119个农业产业基地为易门县2024年度第一批县级农业产业基地。同时,还通过实行一个基地“1名县级领导联系、1套扶持政策、1名技术人员”的“三个一”机制,有效助力农业产业基地向好向精发展。

“农业基地量上去了,但是产出效益不高的问题也客观存在。”张跃光表示,下一步,易门将以创新思维打造精品农业基地,力争突破这一桎梏。通过强化“链式”思维,用工业化理念和产业化思路抓农业产业,围绕柑橘、鲜花、蔬菜、金丝皇菊等产业,整合资源,建成集种植、加工、仓储、冷藏、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真正让农产品的增值环节多起来,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努力探索出一条前景广阔的产业发展之路,实现村民和村集体共同增收。

抓经济 促发展 | 夯实农业“耕”基!易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

声明:转载务必注明出处

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丹 史桦编辑:向卿初审:王鹏

审核:徐凤祥

抓经济 促发展 | 夯实农业“耕”基!易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