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矮秆大穗型小麦品种:暗藏“六个坑”,坑坑都害农(下)

作者:北方农村网

接上期:《矮秆大穗型小麦品种:暗藏“六个坑”,坑坑都害农(上)》。

就像“武大郎”选择了“潘金莲”,就注定了要遭遇“西门庆”和“喝药”——“武大郎”的选择决定了他的命运。

第二个坑:籽粒小

上期说到矮秆大穗型小麦品种,成穗率低+亩穗数少的问题。田间“稀不拉的”是你必须面对的第一个“坑”。这是所有人在抽穗之后都可以发现的(请注意:分蘖未必成得了穗子)。

矮秆大穗型小麦品种,第二个坑在两个时间你都可以发现:一是你看种子的时候,籽粒小(千粒重低,容重也低);二是你收获的时候,“打不出产量来”,抓一把籽粒,非常丑(符合“武大郎”的丑)。

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矮秆小麦就像“小牛拉小车”一样,本身不如“大牛拉大车”载的东西多(矮秆小麦品种需要非常多的亩成穗)。可是,你偏偏要“小牛拉大车”(矮秆再加上大穗)——它实在拉不动啊,“小牛拉的车”越大,载的东西越少(车子本身的重量就是负担),这就是“矮秆大穗”小麦品种一定“籽粒小”:矮秆“载不动”更多的籽粒重(审定公告一定低于单穗籽粒重1.8克的,只有审定公告的株高75厘米以上的小麦品种才可以实现单穗籽粒重1.8克以上或2克左右)。

籽粒小(千粒重低),根系不发达。

根系不发达,籽粒小(千粒重低且成穗率低)。

籽粒小(根系不发达)的弊端就接二连三的出现了。第三个坑:不抗旱,第四个坑:不抗干热风,第五个坑:“枯棵枯穗”严重,都和根系欠发达有直接关系(就像欠债累累的人,哪有能力投资干事业呢?)。

矮秆大穗型小麦品种:暗藏“六个坑”,坑坑都害农(下)

第三个坑:不抗旱

矮秆大穗型小麦品种,没有一个抗旱的。除了本身的根系欠发达之外,株高只有60—70厘米,一旦遇旱再缩短株高15—20厘米,更没有生物产量了。

第四个坑:不抗干热风

抗干热风,至少离不开根系发达。

矮秆大穗型小麦品种“天生注定”的根系不发达(因为,但凡根系发达了,就成了【中等株高大穗型】的较好品种了,远离了【矮秆大穗】的吹嘘了)。

根系不发达了,自然不抗干热风。

因为不抗干热风,籽粒更小,更难看。甚至因为“枯棵枯穗”严重,籽粒小又“发黑”,丑的不行不行的。

第五个坑:容易根茎腐烂而“枯白穗”严重

小麦的“枯棵枯穗”严重,是根茎腐烂病害引发的多种土传病害造成的(包括根腐病、茎基腐病、全蚀病、纹枯病等)。导致或加重根茎腐烂的其中最重要一条:“根系分泌物”太少。

“根系分泌物”多=抗土传病害。

“根系分泌物”少=土传病害严重而“枯棵枯穗”严重。

根系越发达=“根系分泌物”越多=田间“枯棵枯穗”少。

=根系越不好=“根系分泌物”越少=“枯棵枯穗”越多。

科研结果来自《生物技术通报》方天一老师和岳艳玲老师。

矮秆大穗型小麦品种:暗藏“六个坑”,坑坑都害农(下)

第六个坑:容易引发下茬玉米“青枯”或“黄枯”或“苞叶枯斑”而减产

正是因为“第五个坑”——矮秆大穗小麦品种的“枯棵枯穗”严重,土壤中的土传病害会危害下茬玉米(都是“禾本科作物”共生的病菌),小麦根茎腐烂严重,也会引起下茬玉米的“黄枯”或“青枯”或“苞叶枯斑”,只要下茬玉米不是“茎叶青绿+苞叶白净+果穗金黄”,至少减产20%,甚至下茬玉米会因为根茎腐烂而引发倒伏或倒折,就像有些“坏人”或“小人”那样【害人害己】。

只有前茬小麦品种籽粒大+审定的千粒重高+容重820克/升以上+成穗率高,就是根系发达的品种,综合抗性也强,也相对抗耐“枯棵枯穗”,也会利于下茬玉米高产和增产,就像大智慧的人做事“利人利己”一样。

矮秆大穗型小麦品种:暗藏“六个坑”,坑坑都害农(下)

#小麦真科技##农业真科技##揭露农业伪科学#

矮秆大穗型小麦品种:暗藏“六个坑”,坑坑都害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