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二十四节气|山川知夏 岁华灼灼

作者:广西农业农村厅

夏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也是盛夏的起点。所谓“夏至三庚数头伏”,指的是从夏至开始,经过三个“庚日”,便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此时,气温高、湿度大、雷阵雨天气频发,应注意加强田间管理。

夏至时节,夏播作物和春播作物迎来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同时,部分地区也迎来夏粮收获的欢喜时刻,丰收的喜悦在田野间弥漫,与蛙声蝉鸣、映日荷花共同展现着夏日的美好。

夏至有三候:

一候鹿角解。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并且认为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

二候蝉始鸣。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

三候半夏生。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开始衰退。

夏至的饮食习惯

夏至后天气炎热,两广地区的人们普遍会食用清补凉汤、凉茶、酸梅汤等食物来避暑,北方地区还有吃麦粽、夏至饼等习惯,而大部分地区最广为流传的,则是吃夏至面。

二十四节气|山川知夏 岁华灼灼

(来源:新华社)

夏至面,别名入伏面,是汉族的一种饮食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意思是过了“夏至”,白天越来越短。夏至到来,新麦登场,人们在这一天吃面,既表示夏至这天最长,又有着庆丰收,尝新麦之意。

二十四节气|山川知夏 岁华灼灼
二十四节气|山川知夏 岁华灼灼

(来源:新华网)

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而北方则以打卤面和炸酱面为主。如今,随着生活水平逐渐提升,人们不断创新菜式与口味,夏至面的种类也日渐丰富。入夏之后,小龙虾更是成为众多餐饮中的“顶流”,符合年轻人口味的“小龙虾面”也应运而生,备受追捧。

二十四节气|山川知夏 岁华灼灼

小龙虾面 (来源:新华网 记者庞元元/摄)

夏至的风俗活动

在古时,夏至被称为“夏至节”,作为民间“四时八节”之一,人们会举办各式各样的风俗活动来庆祝。这些活动规模各异,小到日常的饮食习俗,大到隆重的祭祀庆祝,无不体现着人们对这一节气的重视。

二十四节气|山川知夏 岁华灼灼

在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有着专属于“夏至”的庆祝仪式——舞草龙。夏至这天,人们身穿仫佬族服装,唱着古歌,挥舞草龙,向游客展示仫佬族独特的文化魅力。

仪式开始前,仫佬族人民会进行一项特殊的“开光”环节——为精心扎制的草龙点睛。开光仪式完成后,锣鼓声随即响起,在富有节奏的鼓声中,草龙在仫佬族青年的手中翻腾飞舞,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是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延续百年的奇景。

仪式最后,会举行送草龙环节。人们将舞过的草龙烧掉,象征着送龙入海。至此,舞草龙仪式圆满落幕,仫佬族人民的夏至庆祝活动也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二十四节气|山川知夏 岁华灼灼

仫佬族民众在舞草龙。(来源:中国新闻网 廖光福/摄)

二十四节气|山川知夏 岁华灼灼

仫佬族民众在舞草龙。(来源:中国新闻网 廖光福/摄)

二十四节气|山川知夏 岁华灼灼

舞草龙现场。(来源:中国新闻网 廖光福/摄)

农事指导

夏至时节,淮河以南的早稻正值抽穗扬花的关键阶段。此时,田间水分管理尤为关键,要确保足水抽穗,湿润灌浆,既满足水稻结实所需的水分,又利于透气养根,确保水稻活熟到老,提高籽粒重量。

二十四节气|山川知夏 岁华灼灼

夏至时节,农民抢抓农时进行田间作业。 (来源:新华社发 范晖/摄)

俗话说“夏种不让晌”,夏播工作需抓紧扫尾,对已播作物要加强管理,力求全苗。出苗后,还需及时间苗定苗,移栽补缺,确保作物生长健壮。

二十四节气|山川知夏 岁华灼灼

农民抢抓农时开展夏收、夏种、夏管工作 (来源:新华社发 黄晓海/摄)

夏至时节,农田杂草生长迅速,它们不仅与庄稼争夺水分、肥料和阳光,还是多种病菌和害虫的寄主。农谚有云:“夏至不锄根边草,如同养下毒蛇咬。”抓紧中耕锄地,清除杂草,是夏至时节极为关键的增产措施之一。

二十四节气|山川知夏 岁华灼灼

农田种植基地上,无人机正精准有序施药 (来源:新华网)

蝉鸣林语间,盛夏日以至

盛夏骄阳,美好始长

不负时光,不负未来

二十四节气|山川知夏 岁华灼灼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新媒体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