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历史文化】拜谒望丛陵陈晓华

作者:方志四川

拜谒望丛陵

陈晓华

仲夏时节,笔者来到坐落于郫都城区西南角、闻名全国乃至世界的名胜古迹与旅游胜地——古蜀国故都望丛祠,拜谒望帝与丛帝之陵。

去的那日,天气晴朗,红墙环绕,古柏森森的望丛祠,令人顿生吊古情怀!

【历史文化】拜谒望丛陵陈晓华

望丛祠是祭祀古蜀国望帝杜宇和丛帝鳖灵(开明)的祀祠,始建于南北朝时期,距今已有1900多年历史。望帝在蜀西教民务农,首创按农事季节耕种的制度,使蜀族人由游牧变为农耕,并建都于郫;丛帝治理岷江,开凿沱江,在李冰之前就对岷江的开发利用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为都江堰水利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帝功绩,遗爱在民,后人尊祀,被尊为“天府之师”与“蜀中先导”。蜀西人民为纪念望、丛二帝的赫赫功绩,在古蜀都(今郫都区)建造了宏大的祀奉专祠——望丛祠。

望丛祠占地百余亩,祠内古柏森森,楼、台、亭、榭,二帝陵,一前一后,为蜀中胜地,是人们前往旅游、休闲、寻根的好去处。站在全祠的最高处,望帝陵、丛帝陵、临渊阁、鳌灵湖、藕香榭、荷风亭、桃花坞、杜鹃园、二帝纪念堂、博物馆、子规园、半仙亭等园林景点与祠内风光,尽收眼底。

【历史文化】拜谒望丛陵陈晓华

丛帝陵位于“二帝纪念堂”左侧,笔者站在丛帝陵前,听向导讲起有关丛帝的美好传说。丛帝鳖灵原是望帝杜宇的丞相。相传两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川西平原还是一个人烟稀少,土地荒芜的沼泽地区。杜宇王率领蜀人治理水患,却不能根治。便请来丞相鳖灵与自己共同带领蜀人治水,他们凿开巫山,开金堂峡,治理岷江水患,使沼泽地变成了天府沃野,盈盈“粮仓”。望帝年迈后,禅让王位于丛帝。所以,人们说丛帝是望帝的接班人。

【历史文化】拜谒望丛陵陈晓华

天下园陵,大多远离市区,其建造得也各有妙处,但万变不离其宗。或以陵墓宏大,或以景点揽胜,无非是借助山光水色,暂远红尘而已。望丛陵却不然,就建在郫都城区边上。从丛帝陵拾级而上,我们来到望帝陵,此陵建在一座小山上,山虽不高,却是绝顶。陵墓大如小丘,古柏森森,芳草茵茵,气势磅礴。环顾四周,天地开阔。远眺青城山、西岭雪山、都江堰玉垒山;近看环山子,田园纵横阡陌,天地一色。望帝陵之南边有占地18亩,分东湖与西湖的鳖陵湖,湖水宛若一面明镜,将陵园古木、楼、阁、亭、榭;绿树红花、匆匆游人的身影倒映水中,景致映在水里,水面映出美景,浑然一体,给人以妙不可言之感受。

【历史文化】拜谒望丛陵陈晓华

凭吊了望帝陵,来到鳖陵湖畔的半仙亭,游人到此无不进亭小憩。我问身边的向导:此亭何以取名为“半仙亭”?半仙又是谁?向导说:“半仙就是望帝。”传说杜宇自天而降,号曰天隳,从天上降到人间的杜宇王,能不是半个“仙”人吗!

伟人说:“一方寻常山水,倘若有幸栖息过一个高贵的灵魂,那么,这山这水也被点染得灵光熠熠,四处生辉。”笔者站在望丛祠前,缅怀感受顿生。这座寻常的望丛祠,不正是因为有了两个高贵灵魂的安寝,它才生发出如此深邃而玄妙的魅力么!

凡世界上只要为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做出杰出贡献的人,为人民的幸福做出过有益事情的人,或为人民谋利益创造幸福生活的人,无论他去世多少年,人民都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哪怕是上百年,上千年,乃至上万年。望帝教会了人们种植,教会了人们农耕,使原始的农耕文明在神州大地逐步发展壮大,人们在农作物生产中获益与逐步富庶起来;丛帝治水,以疏为纲,将蜀西洪水治理在掌股之中,人民得以安居乐业。两千多年过去了,世世代代的蜀西人民,都愿意自发地前往望丛祠烧香膜拜,怀念他们,悼念他们,纪念他们,这是二帝功绩,遗爱在民,永远被后人瞻仰传颂之所在。

写于2024年6月16日

来源:行脚成都

文/图:陈晓华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