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德化县“向瓷而行”陶瓷艺术作品线上展(三)

作者:看见泉州

由德化县纪委监委、政协办,县委组织部、宣传部、融媒体中心,县文联、臻峰艺术馆、陶瓷艺术大师联盟联合开展的“向瓷而行”陶瓷艺术作品线上展,自4月份以来,已连续推出两期。瓷,是中华文化瑰宝,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更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展出的一件件陶瓷艺术作品,都在诠释着中华文明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引导群众形成积极向上的文明新风尚,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进一步推动我县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融合发展。

本期遴选10件省市县政协委员陶瓷作品进行线上展出。

作 品 赏 析

德化县“向瓷而行”陶瓷艺术作品线上展(三)

作品:《天女散花》

作者:省政协委员 许瑞峰

典出《维摩经•观众生品》,“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作品S型的构图,衬托天女婀娜身姿与飞升感,散落的捏塑花卉,头顶的镂空花篮烘托天女散花的轻盈与飞升感,也彰显天女散花的新主题与新意境。

作品源于典故而又突破原有主题,美丽圣洁的天女把象征吉祥美好的五彩缤纷花雨洒向人间,已是真善美的化身。作者借鉴天女的善良和关爱精神,鼓励和引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学会关心他人,尽己所能去帮助有需要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有敬业精神,将自己的才能和智慧无私地奉献给社会。

德化县“向瓷而行”陶瓷艺术作品线上展(三)

作品:《筑梦》

作者:市政协常委 郑雄彭

作品以飞天、祥云为主体,配有万里长城、神舟飞船等中华符号,将“飞天”这一“陆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元素,通过“德化瓷塑”这一“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载体进行表达,将写实的雕塑手法与抽象的表现方式完美融合,充分运用圆雕、浮雕、镂空等技法,加上中国白特有的泥性,整体上看起来简约大方,体现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壮志豪情。

德化县“向瓷而行”陶瓷艺术作品线上展(三)
德化县“向瓷而行”陶瓷艺术作品线上展(三)

作品:《力量与荣耀》

作者:县政协常委 陈金通

作品以军人、航母、战机为主题,通过讲述中国军人的英勇事迹和展示先进的护国神器,体现了军人的英勇和保护国家的精神,表达了对未来和力量的展望,强调守卫祖国疆土,寸土不让的决心和信念。

德化县“向瓷而行”陶瓷艺术作品线上展(三)

作品:《晦庵先生—朱熹》

作者:县政协常委 吴志勇

作品采用德化传统雕塑做法及白瓷烧制技艺,塑造的人物为: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仲晦,号晦庵、晦翁。后人尊崇为“朱文公”或“朱子”。朱子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是古代社会后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作品旨在宣扬朱子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兼容并包的开放胸襟、仁爱和谐的人际关系、忠诚诚信的道德品质等文化思想,纪念这位大家对推动社会进步、文化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德化县“向瓷而行”陶瓷艺术作品线上展(三)

作品:《守望幸福》

作者:县政协常委 张丽娇

作品以绘画为主,融合雕刻、捏花等综合装饰手法进行创作。作品描述的是在一个江南小乡村风和日丽的早晨,孩子们追着朝阳赶学堂,淳朴的妇女挎篮踏着晨光出门劳作。一天辛苦劳累后回到温馨的家,一袭蓝色长裙贴椅而坐,猫咪作陪,远望沉思,期盼眼神流露出对出门在外打拼亲人的思念,静待花开般幸福生活日子。整组作品注重画面形式内容与内在情感的统一,旨在用现代艺术手法表现当下中国农民同心协力追求幸福美好生活,不怕吃苦、共同努力的奋斗姿态,徐徐展开了党的乡村振兴战略的美丽画卷。

德化县“向瓷而行”陶瓷艺术作品线上展(三)

作品:《格萨尔王》

作者:县政协委员 林建胜

作品基于藏族史诗《格萨尔王》,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藏族人民的历史记忆和民族精神。格萨尔王头戴战盔,面部坚毅、果敢和智慧,身着战袍和铠甲,手持有武器和战旗,佩带利剑和弓箭,骑乘骏马,并有祥云烘托。他带领着不同种族和信仰的人们英勇善战,保卫家园,抵抗外敌,展现出深厚的爱国情怀、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德化县“向瓷而行”陶瓷艺术作品线上展(三)

作品:《红军沟》

作者:县政协委员 刘铭志

1936年7月,红军二、四方面军进入青海果洛班玛地区,向当地藏族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和革命思想。当地群众为了表达对红军的怀念,把红军走过的子木达沟改称为“红军沟”,成为红军与少数民族深厚友情的历史见证。作品塑造了班玛县藏族群众向红军献哈达的情景。

德化县“向瓷而行”陶瓷艺术作品线上展(三)

作品:《母爱》

作者:县政协委员 曾素妹

创作理念来源于母亲用自己的爱来滋润自己的子女,用雕塑的形式歌颂母爱,通过细腻的手法刻画出人物的表情和动作,使每个细节栩栩如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整个场景看起来纯净、宁静。作品体现母子之间的亲密关系,感谢母亲为子女的辛勤付出,让人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与温馨,也表达对母爱的敬畏和深爱。

德化县“向瓷而行”陶瓷艺术作品线上展(三)
德化县“向瓷而行”陶瓷艺术作品线上展(三)

作品:《“和谐生活” 系列作品》

作者:县政协委员 陈丽玲

“荷谐”亦为“和谐” 系列作品运用德化传统雕塑技法—捏塑,纯手工精心制作而成,其颜色以众不同之处在于它是采用独特的稀土加上德化高档瓷泥按一定的比例调配而成后经1300多度高温一次性烧制而成,可置千年而不变本色。荷花是大陆十大名花之一,人称之为“花中仙子”,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贵品格。作者以碧绿荷叶为题材,再配上清新淡雅荷花后有意以蝴蝶、鱼、虾、蟹等各种小动物做点缀,使作品更显灵气精美,进而体现出生态和谐、自然和谐的主题。同时也寓意着今日社会之和谐,世界之和平。

德化县“向瓷而行”陶瓷艺术作品线上展(三)

作品:《“一带一路”》

作者:县政协委员 陈文德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早在宋元时期,德化白瓷就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出口商品,助推了泉州港的兴盛。作品以德化白瓷形式展现当时商品通过驼队和帆船从泉州港出发,以漫长艰难的商道联通中西方,推动物资互换,文明互鉴的生动画面,也表达了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

来源 | 瓷都文艺

编辑 | 许沁晨

审核 | 一审:赖露晶

二审:郑世发

三审:陈志明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