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东城区“流动的红色课堂”进校园,探索思政教育新思路

作者:北京东城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思政课的重要讲话精神,用活用好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培养青少年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让红色基因根植于青少年的心灵,由中共东城区委宣传部指导,北大二院旧址(原北大数学系楼)、《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联合举办的东城区经典红色项目“流动的红色课堂”持续走进东城区教育系统,将红色“精神食粮”送到中小学生身边。

东城区“流动的红色课堂”进校园,探索思政教育新思路

志愿讲解

点燃薪火传递红色力量

近日,“流动的红色课堂”巡展巡讲活动走进史家胡同小学,为广大师生呈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活动特邀2名“理想社”志愿团队的青少年讲解员,为师生们带来生动细致的讲解。

东城区“流动的红色课堂”进校园,探索思政教育新思路
东城区“流动的红色课堂”进校园,探索思政教育新思路

“这是鲁迅先生经典小说《狂人日记》的木刻版封面。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上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揭露封建社会‘吃人’的礼教。此后,他在《新青年》上又发表了《孔乙已》《药》等作品,奠定了中国文学史上巨匠的地位。”来自北京二中分校初一年级的宋依曈、郑慕涵两位同学结合展板,为史家胡同小学的师生们详细解读了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开展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广泛传播的历程,展示出《新青年》在党的创建史上发挥的重要作用。

东城区“流动的红色课堂”进校园,探索思政教育新思路
东城区“流动的红色课堂”进校园,探索思政教育新思路

现场的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积极互动,氛围热烈。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学习,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烈为追求民主与科学付出的艰辛努力,将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坚定信念、锐意进取,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东城区“流动的红色课堂”进校园,探索思政教育新思路

巡展的志愿讲解如同一枚火种,点亮了更多孩子学习红色文化的信念,激励他们投身到红色旧址的讲解志愿服务中。“我也是一名志愿讲解员,曾多次参与学校社团组织的志愿讲解活动。这次活动激励我继续学习更多红色革命历史,期待着有一天能够像哥哥姐姐们一样,站在更大的舞台上,向更多人展示东城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史家胡同小学的学生观众说。

东城区“流动的红色课堂”进校园,探索思政教育新思路

同时,巡展志愿讲解也作为中小学生思政教育的社会化创新举措,为校内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在讲解活动中,青少年不仅是红色文化的学习者、聆听者,同时更是讲述者、发扬者。我们校内的思政教育同样应当积极倡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交流传播红色文化故事,做爱国主义精神的小小传承者。”

东城区“流动的红色课堂”进校园,探索思政教育新思路

巡展巡讲

深入校园丰富思政教育内涵

此前,“流动的红色课堂”巡展巡讲进校园活动已在东直门中学、前门外国语学校等东城区中小学校成功开展。

4月23日,“流动的红色课堂”巡展巡讲进校园活动在东城区教育系统2024年宣传工作会上启动。教育系统首场巡展巡讲应邀走进北京市东直门中学,《新青年》编辑部旧址讲解员张浩男从百年前青年学子庆祝劳动纪念日的故事讲起,将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组织走过的峥嵘历史娓娓道来,带领师生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组织的孕育和创立、中共一大后北京党组织的革命活动等红色历史故事,让红色文化“声”入人心,鼓舞学生以革命先辈为榜样,传承伟大建党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东城区“流动的红色课堂”进校园,探索思政教育新思路

6月6日,“流动的红色课堂”第二站走进北京市前门外国语学校。同学们边听边看,一张张历史图片、一段段历史独白,重现了李大钊、陈独秀等建党先驱开展革命活动、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酝酿和筹建中国共产党等鲜活史实,共同感悟百年前革命先驱追求真理、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激励学校师生传承红色基因,凝心聚力、踔厉奋发,在新征程上当好先锋力量。

东城区“流动的红色课堂”进校园,探索思政教育新思路

据了解,“流动的红色课堂”计划于7月走进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并将在东城教育系统持续开展巡展巡讲活动,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为更多东城学子带来独具区域特色的红色“大思政课”。

回顾历史,无数“青春之我”的接续奋斗,铸就了华夏大地的繁荣昌盛。展望未来,东城区将继续深入挖掘和利用域内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以“流动的红色课堂”、爱国主义教育“大课堂”等东城经典红色项目为平台阵地,不断创新思政教育形式和内容,让红色基因根植于青少年的心灵,为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时代新人做出更大贡献。

文字:区委宣传部

图片:史家胡同小学 东直门中学 前门外国语学校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