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圣人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但狗也不好养啊

作者:织茧破茧

《大明王朝》1566有句台词“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剧里有两个角度:站在官吏层面,借以慰心;站在百姓的角度,则是寒心。大部分观众都站在百姓的角度考虑,认为所有的历史中充斥着“吃人”二字。

但是如果真的站在“刍狗”的角度,用当下的眼光看,有几个家庭能真正养活好一只“狗”?

圣人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但狗也不好养啊

“幼儿心理”:只注重当下的过程,不考虑长远和结果

孩子去年中秋节前在超市门口买过一只狗,可能都没有满月,叫“月饼”,却没有活到春节,一夜之间呜呼而去。

孩子买狗,就像买任何东西,只享受买的这个过程,孩子就满足了。和任何花钱的过程一样,把商店里的东西通过花钱拿到自己手上,这是一种典型的“幼儿心理”。

狗到家里以后,最多有时间了看一眼,当然他不会愿意去当“铲屎官”。孩子要上学、写作业,也要玩,养狗就成了我的责任。

一只狗75元,一袋狗粮79元

狗买回来以后,去打疫苗,医院说太小,不能打。买普通的狗粮79元,比狗的价格还贵。

接下来就是养,狗晚上哼哼唧唧,家里有人不愿意;狗拉了尿了,永远是一个人处理(狗便的味道和传播的距离真是一言难尽);遛狗、陪狗、观察狗、在网上学习如何养狗也是一个人。孩子只是偶尔有兴趣,但缺乏持久的耐心。

当时发现,狗能活下来的原因,就是它能和养他的人建立一种单一的感情,也许只有养狗的人才会理解。

圣人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但狗也不好养啊

只靠一个人,狗能在家里活下来吗?

城市的家庭,白天基本没人在家。所以狗被带回老家。本想给老人带来快乐,但我从未见过老太太用那么恶毒的语言说话。

老人关心的是狗粮这么贵、随处大小便、不听话,积攒了太多的怨气。

狗吃东西,呵斥;跑来跑去,呵斥;拉了尿了,呵斥。从狗的眼神可以看出完全不同的神色。

到了冬天,狗在一个夜里,哼哼唧唧之后,呜呼而去。我怀疑狗在外面吃了什么东西。

虽然在农村,狗甚至没有在家里的权利。

圣人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但狗也不好养啊

你值得更好,月饼

我们真的能养活好狗吗?

养过狗之后,我发现狗粮、陪伴,狗的需求并不多,但是我满足不了。我能够因为自己买了,就把他关在家里,因为它是动物,就无端斥责,让他流露出那种“可怜”的眼神吗?

我想了想,当下社会,当只“狗”也不容易,有多少家庭能真正养活一只狗,给一只狗一个稳定、快乐和无忧无虑的生活环境。

别说站在《大明王朝1566》剧中官吏的角度,向下治下那么多百姓,向上看着皇上和自己的“乌纱帽”,说出那句话。

我在考虑,是不是要真正为了自己好好养好一只狗,但是……

或许,我的人生,永远也找不到曾经的那只“月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