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外卖小哥”新型工伤保障五连问

作者:金融时报

8400万人——这是大陆包括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在内的全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人数。外卖小哥刘伟(化名)正是其中之一。

“外卖小哥”新型工伤保障五连问

“我现在每天能跑60多单,从早上6点多开始上线,跑到晚上10点多。”正在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桥附近一家奶茶店等候取餐的刘伟告诉《金融时报》记者,他属于比较“拼”的骑手,每天基本都有10多个小时在路上。长时间在路上奔波,他对自己的安全问题十分担心,为此,额外为自己购买了一定保障。

实际上,相关部门早已注意到这一问题,为了给广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兜住生命安全之“底”,2022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下简称“人社部”)会同相关部门启动了为期两年的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以下简称“新职伤”)试点,试点范围覆盖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海南、重庆、四川7个省市,涉及曹操出行、美团、饿了么、达达、闪送、货拉拉、快狗打车7家平台企业。

如今,

新职伤试点两年期满,这一制度的运行效果如何?如何进一步完善试点,更好地发挥其保障作用?

《金融时报》记者近期就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试点成效如何?

都市的街头,无论热闹还是冷清,总少不了外卖配送员的身影。“我们整天在外奔波,追赶时点,有了新职伤,心里安稳了不少。”2023年12月,因为夜晚视野不好,广州外卖骑手小李在送单途中撞到凸起的石块造成了左腿骨折。他先后在两家医院手术治疗,一共花费了3万元。事故发生后,他第一时间使用外卖平台的“一键报案”功能进行事故备案,并提交了职业伤害保障申请。经人社部门鉴定,小李属于九级伤残,最后得到了5.5万元的一次性补助。

试点两年来,像小李这样获得新职伤赔偿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以万计。根据人社部的统计,截至2024年3月末,大陆已有801.7万人被纳入新职伤的保障范围。截至2023年9月末,已有3.2万人次获得职业伤害保障待遇4.9亿元。另据公开资料,截至2023年底,美团外卖平台已为450万骑手缴纳职业伤害保障保费,在试点区域内实现了每单必保、每人必保。

据《金融时报》记者了解,新职伤是国家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创设的一种新型工伤保险,其保障的范围和情形、待遇的标准和水平,基本向工伤保险“看齐”,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和最高近100万元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等项目。

尤为重要的是,新职伤保费无须个人负担,由平台企业按单计费、按月缴费。以外卖行业为例,骑手每接一单,平台就要为其缴纳0.06元的保费;出行行业为每单0.04元;货运行业为每单0.2元;即时配送行业为每单0.04元。

“新就业形态对建立在传统劳动关系基础上的工伤保险制度带来了重大挑战,而新职伤跳出了传统劳动关系的限定,保障范围和待遇水平又与工伤保险基本保持一致,切实维护了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的劳动权益。特别是有效发挥了对重大伤亡事故的兜底保障功能,体现出大陆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鲁全告诉《金融时报》记者,这一制度创新既回应了当前新业态从业人员的核心诉求,适应了新就业形态的基本特征,也为之后的新职伤与工伤保险制度走向融合做好了准备。

为何知晓度并不高?

在试点城市北京,记者随机询问了多位外卖小哥,是否有听过新职伤。

有的外卖小哥表示,并不知晓有这样一种保障;

有的还很疑惑,自己真的“被保上”了吗?

记者在走访调查中发现,不少外卖小哥等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对新职伤的保障制度、适用范围、应用场景仍然感到“陌生”。就连刘伟这样“经验老到”的外卖骑手,也并不十分清楚如何通过平台企业的手机客户端操作“一键报案”等新职伤申请流程,而新入职的从业者更是缺乏应对职业伤害的经验。

“不单单是新职伤,还有外卖平台每日强制扣除的骑手意外险,其实也都处于外卖员已经参保,但本人并不十分清楚的状态。这导致出险后,外卖员不知道如何及时申请获得赔偿。”北京城市学院副教授周玲告诉《金融时报》记者,这反映出大陆保险教育在覆盖广度和深度方面仍有待全面加强。一方面,保险机构未能广泛深入地宣传保险产品,导致新职业从业者缺乏足够多的渠道和方式接触和了解有关产品的存在、优势及价值;另一方面,新职业从业者一般也缺少保险保障意识,对于接触到的保险产品往往缺乏主动了解的热情,从而影响保险产品传播成效。

为此,周玲呼吁,可以培养和发展一批普惠保险的专业服务主体,为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等各类弱势群体提供保险教育、参保咨询、理赔指引等相关服务和支持。“在巴西、印度,法律或政策支持成立专门的普惠保险公司、发展普惠保险市场推广员,他们的职责就是全面服务普惠保险。”周玲说。

理赔能否再快一点?

2023年年底,一篇名为《一个外卖骑手摔倒在上海冬夜的马路上,却不敢拨打120》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故事的主人公向建军在送餐时跌倒,导致左股骨干错位性骨折。但是,因无力支付1万元入院手术押金,向建军选择了回家。

据了解,向建军在新职伤的保障范围内。但据他描述,上传材料足足3天,操作界面一直停留在“待审核”状态,无法支持他快速申请到足以入院的费用。后来,他在网络大病求助平台的帮助下完成了筹款,进行了手术。

“新职伤理赔申请流程需经过事故备案、职业伤害确认、劳动能力鉴定和待遇核定发放等环节。在申请材料齐全的情况下,经办机构在20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核支付,10天内再完成核定支付。”中国太保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周燕芳介绍说:“近40天的理赔到账周期,对于没有稳定收入保障的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而言相对较长,导致新职伤虽然可以为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的后期解困,但是无法缓解其燃眉之急。”

“当前,外卖骑手反映最多的就是理赔经办问题,表现为各地要求不一致、手续烦琐、理赔经办周期长。部分区域无论伤情和金额大小,理赔周期普遍在60天以上,难以满足骑手高时效的诉求。”一试点企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坦言,部分骑手因长时间无法获得理赔,转而寻求司法救济,这也增加了裁审压力。

那么,新职伤应如何优化理赔流程,提高经办效率?针对无力筹款手术住院等情况,保险公司是否可以研究探索垫付或者预赔付呢?

“坦率来说,新职伤的理赔周期很难改变,因为涉及查证、资料投递等多个环节。但保险公司完全可以通过垫付等形式,使出险人得到更为及时的赔偿和保障。”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告诉《金融时报》记者,下一步,可以在推动保险机构采取垫付和预赔新职伤医疗护理费用上做文章,改善外卖小哥等新形态就业劳动者亟须资金救治的情况。

“目前,保险机构设计的新市民保险产品往往未能建立起与医院的预付费及出院直接结算机制,也未能充分考虑到相当一部分新市民的收入和存款有限,遭遇较为严重的意外或者疾病风险时,无力预先支付医院押金的情况。”周玲也呼吁,保险机构应主动积极深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中间,实地调查和全面了解他们的职业分类、行业风险、收入状况、保障需求等,设计出更多针对性强、切实满足各类群体需求的普惠保险产品体系,简化保险理赔流程或开设绿色理赔通道。

单有新职伤够不够?

在送餐路上,外卖骑手不小心撞到了路人,路人的保障问题由谁承担?

保险公司相关数据显示,在现实中,近半数的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赔付案件还涉及第三者责任。但在目前新职伤尚未涵盖与第三者相关的保障内容。

因此,有业内人士建议,在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内容中,探索增加第三者责任保障,降低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因承担第三者赔付责任而致贫、返贫。也有专家指出,目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单有新职伤并不足够,为了让保障更全面、更可靠,也要大力发展针对新就业从业人员的商业保险,在商业保险中附加第三者责任险等多种保障。

金融监管总局在日前印发的《关于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聚焦建筑工人、快递骑手、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网店经营者等新市民群体和灵活就业人员,开展相应的新就业形态责任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业务。

在近日举行的2024陆家嘴论坛上,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也表示,将针对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市民群体和灵活就业人员,量身打造保险产品。

“仅有新职伤是远远不够的,商业保险可以进一步弥补新形态就业劳动者相关权益的空白。”王国军告诉记者,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权益保障内容涉及多方面,目前开展新职伤试点的只是工伤险种,保险公司应大力开发针对外卖小哥、快递员等新市民的相关保险产品,尤其是涉及人身健康的医疗险和意外伤害险,以及交费灵活、收益稳健的养老保险等。另外,保险产品的费率也要考虑市场的接受度,不断创新做出更多更好的保险产品,丰富新市民保险产品供给。

扩试点要怎么扩?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分类完善灵活就业服务保障措施,扩大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今年4月,人社部劳动关系司司长李新旺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适时扩大试点范围,把更多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纳入制度。

可见,扩大新职伤试点范围势在必行,其中的关键是,试点要如何扩?

“扩面有三条路径,扩省、扩行业、扩行业内的企业,具体怎么扩,要精准测算,看哪一种路径能达到的收益最高、效果最佳。”谈及扩大职业伤害保障试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如是说。

对于试点扩面,周燕芳认为,一方面,要有序扩大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的试点地区,特别是经济比较发达、人口比较密集的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成渝等地区。同步协调试点地区与其他非试点地区间的横向交流,落实不同地区之间的职业伤害保障政策衔接;另一方面,要逐步扩大新就业形态的试点平台企业范围,将市场占有率较高、经营管理较好、参保意愿较强的平台企业纳入试点范围,切实扩大可享有新就业形态的职业伤害保障权益的就业人员范围。

另外,随着试点的扩面,更多的保障费用从哪里来,也是值得探讨的关键问题。

“在当前新职伤试点中,平台企业在缴费和经办上均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但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合作商的业务模式和法律地位。”上述试点企业相关负责人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外卖行业已经形成了“平台—合作企业—骑手”三方相连的生态,无论是专送骑手还是众包骑手,基本都是由各地合作商来具体负责骑手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希望可以考虑增加合作商缴费义务,并负责属地理赔事务,以提高其对骑手安全的重视程度。”这位负责人呼吁说。

其实,保障新职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就如同求解一道多元方程式。而新职伤无疑是对这一新兴群体如何参加社会保险进行了破题。但破题还仅仅是一个开端,要以此为起点,下大力气解决好新职伤认知较为不足、理赔时效较慢、保障范围较为有限等问题,只有不断深入下去,才能真正向广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如果您还有疑问请留下您的问题我们会继续解答

“外卖小哥”新型工伤保障五连问

我要提问

小编在线等哦~

“外卖小哥”新型工伤保障五连问
“外卖小哥”新型工伤保障五连问
来源:金融时报客户端记者:孙榕编辑:杨晶贻邮箱:[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