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爱存钱涵江人注意了!暂停发售!多家银行“断货”!

作者:涵江时讯
爱存钱涵江人注意了!暂停发售!多家银行“断货”!
爱存钱涵江人注意了!暂停发售!多家银行“断货”!

涵江发展最新动态,涵江社会最新消息。

欢迎关注,涵江时讯一手掌握!

近日,多家银行

出手调整中长期大额存单产品发行

继三年期、五年期大额存单

暂停发售以后

部分银行已难觅半年期及以上大额存单

爱存钱涵江人注意了!暂停发售!多家银行“断货”!

除减少新发额度外

不少银行也下调了大额存单利率

其三年期、五年期利率

也从过去“3”字头降至当前的“2”字头

大额存单难觅

利率还下降了

目前

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

纷纷收紧大额存单发行

除了主流的三年期大额存单

经历了“断货”、利率下调之外

部分银行还

停售半年期及以上大额存单

目前,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银行App,已均无三年期、五年期大额存单。

虽然仍有银行提供三年期大额存单,但部分银行对发售对象有所限制,仅面向新客户发行。浙商银行App显示,该行一款20万元起存的三年期大额存单特意注明“新客专享”,利率为2.6%。

民生银行停售半年期及以上大额存单。在民生银行App,目前仅有一个月和三个月期限的大额存单在售。

另据九派新闻此前报道,对于三年期大额存单,多家银行网点工作人员回答如出一辙:大额存单由总行不定期发售,全国性抢单,一两天就抢没了,所以大部分时间处于售罄状态,建议经常到银行APP去刷通知碰运气。

就各家银行在售的大额存单来看

利率优势并不明显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有大行一年期和两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在1%至2%之间,三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在2.35%左右。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大额存单发行收紧是因为市场利率下行和银行资金成本管理的需要所致。宏观经济环境和货币政策的变化带来市场利率整体下行,银行相应调整大额存单的发行利率。同时,银行面临资金成本压力,不愿意以较高的成本吸收长期存款。

地方中小银行热情不减

相较于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

目前地方中小银行

仍在积极推广发售大额存单

不仅额度充足

且发售的大额存单利率相对较高

部分农商银行大额存单利率超过3%

田利辉认为,中小行积极发售大额存单且利率较高的原因,与其资金需求、市场竞争和风险溢价相关。不少中小银行面临更大的资金缺口,因此需要通过发行大额存单来筹集资金。而且,为了与大型银行竞争,品牌和信誉较弱的小银行需要提供更具吸引力的产品。此外,相较于大型银行,中小银行可能被认为具有相对较高的风险,因此需要提供更高的利率作为风险溢价。

大额存单为什么“消失”了?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数据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跌破1.7%,至1.69%。这一净息差水平已低于《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中自律机制合意净息差1.8%的“警戒线”。

过去一年来,息差持续收窄,已成为银行面临的经营压力之一。安永近日发布的《中国上市银行2023年回顾及未来展望》显示,58家上市银行净息差连续4年下降,2023年净息差为1.69%。今年一季度已经披露净息差数据的24家上市银行中,有22家净息差持续收窄。

以民生银行为例。年报显示,截至去年末,民生银行净息差为1.46%,同比下降0.14个百分点。对此年报解释,净息差下降主要由于资产端定价下滑,同时负债成本刚性较强。民生银行副行长兼董事会秘书李彬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预期2024年全行业净息差将延续下降趋势。

“净息差处于低位”意味着什么?

作为衡量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净息差收窄意味着银行盈利的压力增大。在此情况下,加强负债端成本管控,放弃高息存款也就成为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

在中国银行的2023业绩发布会上,中国银行副行长张毅就曾表示,2024年,中国银行将加大对高成本存款的压降力度,包括协议存款、结构性存款以及3年期以上的大额存单。

从监管释放的信号来看,未来将进一步引导银行降低负债成本,加强负债端成本管控。央行5月10日发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特别提到,要“落实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防范高息揽储行为,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着力稳定银行负债成本”。

知多D: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5月金融数据显示,2024年前五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7.13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2.45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5759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39万亿元。

来源:证券日报、中国经济网、中国经济周刊、中国人民银行、南方都市报、中新经纬、九派新闻、广州广播电视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