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考研,是需要一些技术的

作者:萨茹拉老师
考研,是需要一些技术的

新徒弟拜师来见我,我利用这点时间给学生上了一节课,考研复习课。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考研是需要一些技术的。

考生自己是原始人,那是可以的,什么样的考生没有呢,但考研考的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事,不是原始社会的事,这点毋容置疑。你想一想一个原始人怎么和一个现代人打仗呢,那还不瞬间就挂了一万遍了,

学生要考研的生态学有一本教材就16章不到500页,我问学生要多少天看完,

学生说,一个月,

我说,我一天就看完了。

如果看书这么慢,那怎么复习呢,必然复习的速度也慢;考生不需要研究问题,研究问题的时候,那你可以慢,考生需要拿到的是结果,就这么简单!

考研,是需要一些技术的

萨老师考研技术01:

1、把教材读薄了;

只有读薄了,你才有信心把它给拿捏了,对吧。不要漫长地看书,那样只会越看越累的。按照我的方法,500页的书,一天看完。

如果看不完,那你就是有问题的,调整一下,争取一天看完。当然第一次这么干,你可以一周看完,这已经是基本的完成时间了。不然你上不了岸。

2、一开始就建立框架;

这点对学生而言比较难,很多人考完了,失败了,自己都不明白,他是没有框架的。当然不同的专业,你可以说体系,或者思维。就是说这个人的内在系统是怎么工作的,你不要看206块骨头的一个人戳在那里。要琢磨他为什么能站住不倒下。

考研,是需要一些技术的

3、教材可能是20年前出版的,那就要加东西;

各个专业有其各自的特点,但教材就是指定考试用书,很有可能是很多年前出版的。今天上午我辅导的学生用的考试教材就是20多年前出版的。

那就要加东西了,不然无法考试。尤其是大论述题,考生不能只靠教材里的陈芝麻烂谷子去答题了。加什么呢,怎么加,我告诉学生了。

4、考研需要速度;

看书的速度,决定了你思考的速度和答题的速度。学生说答题的时候为了写的好看,就要答的少些,那不是完了,考研一定要多答多答多答。

你见过搞研究的人,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里谁不是滔滔不绝地说啊,对吧,

考研,是需要一些技术的

5、消化不了的时候也要消化;

大学,在我看来就是大而学之,大而化之,但很多考研的人进不去,还出不来,这怎么行呢?

我也不能说学生就都当时听明白了,消化了,如果你一下子就消化了,那你就是出题人了,这是不可能的。

考研是优中选优,优在哪里了,思维方式!在思维方式里也包括考研的技术,就是你看问题的角度和技术。

考研,是需要一些技术的

这2天一个我辅导上岸的学生要挑导师了,他给我看了各位导师的照片,让我推荐一下。这就是学生,学生总觉得选对了导师有多么大的作用,其实不是的,还是在自己怎么去读研。

后来我就告诉学生,挑个年轻点的老师吧,抗累的,因为学生考的专业是计算机,这个专业身体不好的导师都抗不下来。你想啊,你读研读着读着,你导师年岁大了,结果身体出问题了,你怎么毕业呢,临时再换个导师,

我是这么和学生说的,就和我找年轻的中医男大夫看中医科是一样的,还是要在上午号脉,挑导师不是只看是不是做院长的,是不是学术大牛,是和你这个人搭不搭,还是你自己重要,重要的别人才对你是重要的,

结果我学生挑了一个和他一个属相的30多岁的导师,这就对了,哈哈。

考研,是需要一些技术的

考研,就是要拿到结果,别在复习的过程里沦陷了,自我感动加自我迷失,而且还觉得自己很刻苦是对的,

我昨天就笑那个知乎里说每天复习12个小时的考生,哪里需要用怎么多的时间复习啊,累不累呢。有那个时间不如去抽空发表1、2篇文章作为复习中的调剂。

很多专业复试你没有一个文章发表,或许就因为这个最后不录你了,那时候你再着急吗,

考研,是需要一些技术的。

考研,是需要一些技术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