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二战后苏联老兵过得如何?社会荣誉极高,但生活却难以保障

作者: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1946年,苏联的一位退伍老兵因实在过不下去,给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什维尔尼克写了一封信。

在信里,这位老兵不断抱怨自己退位后过得不如意的生活,自己和家人都没地方居住,只能露营忍受饥寒,即便去民兵站或者执行委员会也得不到解决,希望苏联可以解决他的生活问题。

这么一看,曾经在卫国战争里抛头颅、洒热血的苏联老兵们,在战后居然连房子没有,可见苏联对老兵们是多么的苛待。

至于这位写信的老兵,问题解决了吗?似乎没解决,因为苏联上层也没法解决,毕竟这不是一个苏联老兵的问题,而是大部分苏联老兵的问题。

毕竟卫国战争前,苏联并不是一个富裕的国家,而在几年的苏德战争里,苏联遭受了极大的破坏,前前后后有2000个城镇、70000座村庄、600万栋房子惨遭摧毁。

二战后苏联老兵过得如何?社会荣誉极高,但生活却难以保障

战后满目疮痍的苏联

哪怕有些地区没有遭受战火波及,但居住条件依旧很差劲,无数人挤在破败的房子里生活,无法满足生活的基础设施和恶劣的卫生条件。

这还是算好的了,毕竟有房子居住,而还有数百万的苏联人却连个像样的房子都没有,要么住在帐篷里,要么住在走廊甚至是其他的房间角落。

二战后苏联老兵过得如何?社会荣誉极高,但生活却难以保障

德军纵火烧房

当然,除了最要紧的住房之外,苏联其他方面也损失惨重。

在工业上,苏联有65000家企业惨遭破坏,战后苏联的棉纺织产量只有战前的40%、皮鞋产量只有战前的30%、砂糖产量只有战前的20%。

在农业上,农用机械少了40%、马匹数量减少了50%、牛的数量减少了20%、猪的数量减少了65%、能够播种的土地只有3700万公顷、肉类产量降低45%,整个农业产量只有战前的60%。

二战后苏联老兵过得如何?社会荣誉极高,但生活却难以保障

能带走就带走,带不走就毁掉

所以,这位老兵诉苦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刚刚脱离战争,百废待兴,哪怕苏联胜利了,但如此大的损失,苏联是没办法凭空变出来的,只能等战后恢复了,也因此,对于苏联老兵的一些承诺,真的没法解决。

那是不是意味着苏联真的苛待苏联老兵呢?恰恰相反,苏联其实挺重视的。

早在苏俄时期,列宁就注重给伤亡军属提供抚恤金,而后的苏联也延续了这一政策,除了抚恤金以外,还会要求当地给予力所能及的实际帮助,让他们优先为苏军伤残人员提供工作。

至于身体健康的苏联老兵,虽然没有这些特殊的帮助,但也会成为行政岗位的热门选择对象。

1939年9月1日,苏联颁布了一个新的法律《普遍兵役法》,即免除了入伍的苏联红军的津贴税,其家人可以免费使用邮政通信等设施,如果在部队伤亡,家人和本人可以获得伤残抚恤金。

可以说,对于退伍老兵和抚恤金相关的安排,苏联早就开始制定了。

最初的安排

而卫国战争后,苏联打算按照制度对退伍老兵们进行安排,按照最初的设想,苏联老兵返乡的时候,会免费乘坐列车,且列车会提供免费的事务,到达家乡后,退伍老兵们会受到像节日一样的欢迎仪式,而且每一个退伍老兵获得一套精致的制服、一双鞋,然后根据退役之前的军衔和服役年限发放一次性的补助。

二战后苏联老兵过得如何?社会荣誉极高,但生活却难以保障

休息的苏联女兵

而当地则需要为退伍老兵提供住房和取暖的燃料,同时安排他们的工作,如果老兵的家乡曾经被德国占领,则修理或者重建住房的时候,可以免费提供木材和工作上的贷款。

另外,如果退伍老兵曾经在战争时期获得勋章,每一枚勋章都可以在每个月领取一份津贴,且可以乘坐交通工具等等。

只不过由于战争带来的创伤实在太大了,在初期困难的情况下,之前给退伍的苏联老兵承诺一开始只能兑现给少数人,设想和匮乏的物质条件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自然引起了大量苏联退伍老兵的不满。

但苏联也没办法,毕竟真的没有足够的财力和物力去保证每一个苏联老兵都能获得相应的待遇,只能在宣传上给予足够的尊重,他们被誉为“苏联最可敬的人”,理应受到全苏联的尊敬。

二战后苏联老兵过得如何?社会荣誉极高,但生活却难以保障

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

因而从他们回到家乡开始的那一天,就受到当地人的热忱欢迎,当地报纸也连篇累牍的报道他们,如此高的社会地位,引起不少人动了歪心思,即冒充退位老兵以获取利益。

1945年,一位叫雷巴尔琴科的人因贪图退伍老兵的福利,伪造了文件,声称自己是退伍老兵,而后穿着苏军衣服在在伊尔库茨克州各地晃悠,不断讲述自己在战争时期的“功绩”,也因此获得了不少物质上的援助,随后被人揭露。

而后一位叫魏斯曼的人也看中了这条“赛道”,他原本是职业小偷,趁着战争,在1944年从古拉格越狱,但没想到却失去了双腿和一只手,眼看就要饿死,他灵机一动,选择伪造自己退伍老兵的身份。

除了伪造身份,还伪造了七枚勋章和三枚奖章,如此惊人的“战绩”加上伤残,他不断宣扬自己,一下子就获得了不少人的关注,一些人认为他是“英雄”,不断给他援助。

截止到1947年被捕,他靠伪造老兵身份获得了上万卢布的奖励和大量的物资。

从这个方面也可以看出,苏联虽然没法保证每个退伍老兵都能过上优质的生活,但会给予他们最高的社会待遇。

虽然依旧有不少苏联老兵写信求助,但较高的社会地位依旧给了他们不少便利。

二战后苏联老兵过得如何?社会荣誉极高,但生活却难以保障

1946年11月1日,苏联退伍老兵安置情况

如在求学期间,一位退伍老兵因有奖章绶带,直接可以免除严格的学术测试而进入大学学习等等,因而在这种普遍的善意下,苏联老兵还是熬过了初期最为困难的时候。

1946年苏联退伍老兵安置情况

退伍复员老兵总人数:751万7937人;

安置到城镇的老兵人数:248万7154人;

在城市内工作的老兵数量:221万5834人;

进入学校学习人数:77122人;

无工作的老兵:19万4198人;

从这里可以看出,大部分退伍老兵还是妥善得到安置的。

而受到伤残的退伍老兵,获得社会地位更高,但同样受制于物质条件,他们能够获得的待遇只比普通退伍老兵好一点点。

二战后苏联老兵过得如何?社会荣誉极高,但生活却难以保障

伤残军人的抚恤金情况

在1946年,只有3%的伤残者可以获得每月300卢布的抚恤金,另有77%的人领取了每月150卢布的抚恤金,当然如果伤残程度较低,每个月可能只有90卢布。

而当时,莫斯科的每个月工人的月薪为79卢布,如果有一个孩子则是116卢布,而且这些领取抚恤金的伤残老兵只能用来支付配给卡上的食品费用,很显然,平均150卢布每月的生活费只能勉强满足温饱。

除此之外,优先需要给他们安排的住所却迟迟未能顺利完工,导致很多战争时期致残的退伍老兵在没有工作能力的情况下,只能被迫走上乞讨或者流浪的道路,甚至一些人还走上了犯罪道路,很显然,这是他们没办法的无奈之举。

当然,这么干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因战争致残的退伍老兵在战后较高的社会荣誉地位下,还是重新了融入了新的生活。

比如季娜伊达·马尔琴科,她是卫国战争时期的一位前线护士,在战争期间,先后挽救了123名苏军的士兵,并以此获得苏联红星勋章。

但在1943年,却在库尔斯克会战中遭受敌军炮火打击,失去了右臂和左手以及下肢,成为一名残疾者。

二战后苏联老兵过得如何?社会荣誉极高,但生活却难以保障

战争时期的季娜伊达·马尔琴科

战后她被授予“苏联英雄”的称号以及南丁格尔奖章,在战后获得了极大的荣誉,而她则积极融入战后的生活,虽然没有了双手,但却成为一名出色的广播员。

二战后苏联老兵过得如何?社会荣誉极高,但生活却难以保障

季娜伊达·马尔琴科

而爱德华·阿萨多夫也是如此,他在1944年的一场战役中,被炮弹碎片击中了脸,几乎失去了所有的视力,以至于下半生都得靠着墨镜和面罩生活。

二战后苏联老兵过得如何?社会荣誉极高,但生活却难以保障

但在战后,却成为一名出色的诗人,他的代表作就是《我可以长久地将你等待》,也是很多人最爱的俄文诗之一。

当然大部分致残的退伍老兵还是从事的普通工作。

1946年11月1日,领取抚恤金的伤残者就业情况

二战后苏联老兵过得如何?社会荣誉极高,但生活却难以保障

1946年领取抚恤金的伤残老兵就业图标

在工厂里:36万5836人;

在合作社里:23153人;

在家待业:2193人;

务农:115万9840人;

其他工作:61万1327人;

从这里可以看出,大部分战争时期的致残老兵都在努力融入新社会而工作,在家待业的人数仅有0.1%左右,除了社会地位较高之外,其余和苏联普通人没什么两样。

而苏联退伍老兵和广大苏联人能有良好的居住条件是什么时候呢?这得等到赫鲁晓夫时期。

赫鲁晓夫上台后,摒弃了原先缓慢地修建方式,采用了预制板结构,建造者最快五天可以建造一座楼,这就是闻名后世的“赫鲁晓夫楼”。

二战后苏联老兵过得如何?社会荣誉极高,但生活却难以保障

赫鲁晓夫楼

虽然样子千篇一律,但至少满足了大家住房的需求,而苏联退伍的老兵则会优先居住进去,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苏联才在一定成都上实现了当初对退伍老兵们的承诺。

可以说,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在战后苛待苏联老兵的,毕竟是他们赶走了侵略者,守卫了国土和民众,他们也理应受到优厚的待遇,唯有这样,才不能不辜负他们的热忱之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