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唐朝宦官垄断朝政、掐住皇帝的生死?都是谎言,他们其实是弱鸡仔

作者:寻根拜祖

提到“宦官”这个词,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想到东汉、唐朝、明朝三个太监们的“黄金时代”。网上还曾经有过关于三个朝代的太监,谁才是“牛宦”的辩论。

唐朝宦官垄断朝政、掐住皇帝的生死?都是谎言,他们其实是弱鸡仔

作为历史业余爱好者,我也曾经加入过这场辩论,那时候我毫不犹豫地将三朝宦官排了个座次:东汉最弱,明朝稍强,唐朝最强。后来我又否定了自己的观点,将东汉和明朝调了个位置,理由是东汉的宦官集团都进入了家族化经营,并获得了与士族集团平等的社会地位。

没变的是对唐朝的宦官地位坚信不疑,理由也很简单,一个控制朝政,任意废立皇帝,一不高兴就把皇帝拖出来宰了,这样一群人,历史上还能找到第二个吗?

不过说实话,我对唐朝宦官的了解也仅限于阅读别人的文章,以及文学作品。但后来通读两唐书,并对相关事件刨根后才发现,原来以上观点错得太离谱,唐朝的宦官集团其实就是个弱鸡仔,社会地位还不如东汉,所谓任意废立、弑杀皇帝就是个彻头彻尾的谎言。

唐朝宦官垄断朝政、掐住皇帝的生死?都是谎言,他们其实是弱鸡仔

唐朝比较有名的太监有高力士、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俱文珍、陈弘志、刘克明、王守澄、仇士良、田令孜、杨复恭、刘季述。

高力士是唐玄宗的心腹,是那种地位尊崇,但毫无实权,他的影响力无非来自于对皇帝润物细无声的“插花”。不过,高力士有自知之明,分寸感极强,又对唐玄宗忠心耿耿,因此他算不上权宦。

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是唐肃宗、唐代宗时期的宦官,是唐朝宦官走上政治舞台中央的标志性人物。

不过,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们仅仅是唐肃宗、唐代宗的白手套,所以很快就抛弃了。尤其是李辅国,没少替唐肃宗干脏活,所谓的“李辅国专权”,无非是史书掩盖唐肃宗恶行的技巧罢了。

唐朝宦官垄断朝政、掐住皇帝的生死?都是谎言,他们其实是弱鸡仔

俱文珍是唐朝历史上有一个划时代的人物,他一手炮制了“永贞内禅”,逼唐顺宗禅位给儿子唐宪宗,还摧毁了“永贞革新”。民间甚至有传言,唐顺宗其实就是被俱文珍杀害的。

如果说俱文珍弑杀唐顺宗只是猜测,那么陈弘志弑杀唐宪宗、刘克明谋害唐敬宗则是板上钉钉的事。

另外,王守澄拥立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仇士良拥立唐武宗,田令孜拥立唐僖宗,杨复恭拥立唐昭宗,刘季述废黜唐昭宗,都是白纸黑字的正史记载。

唐朝的宦官为何这么牛?理由就一个:他们掌握了唐朝唯一的中央军神策军,将皇帝的性命和朝廷的命运都掐在了自己的手上。

所以,皇帝们就是他们养在笼中的金丝雀,高兴遛一遛,不高兴就捏死。

唐朝宦官垄断朝政、掐住皇帝的生死?都是谎言,他们其实是弱鸡仔

真的是这样吗?真相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被完全掩盖,我们就来扒开尘垢,看清历史的真面貌。

01. 被误传的“历史真相”

我们先从宦官“随意废立、弑杀皇帝”这个话题谈起,先将开历史先河的俱文珍拉出来

① “永贞内禅”的真相

唐顺宗是个苦命的皇帝,即位才八个月就禅位给儿子,退位才五个月就死了。不过,如果非要说这是俱文珍作恶,甚至怀疑唐宪宗是幕后指使人,那就更是胡乱猜测了。

事实上,唐顺宗健康出了严重的问题,差点死在老爸唐德宗前面,以至于唐德宗病重期间他都不能前去探视。

唐朝宦官垄断朝政、掐住皇帝的生死?都是谎言,他们其实是弱鸡仔

唐顺宗即位后,几乎不能临朝,所有的朝政事务只能通过牛昭仪、宦官李忠言和翰林学士王伾转达。

后人认为,俱文珍之所以要逼唐顺宗禅位,是因为他的“永贞革新”伤害到了宦官的利益。不过,这个说法很牵强。

“永贞革新”涵盖的内容很广,既有经济改革,又有吏治改革,还有军队改革、打击藩镇等内容。也就是说,王叔文、王伾主导的改革其实就是个柏拉图式的“理想国”,他们四处开火,根本就没抓住重心,将天下所有的人都得罪了。

俱文珍与王叔文确实有矛盾,但却有君子风范。末期,王叔文因为母亲去世要离职,他特地设宴招待朋友,其中就有俱文珍。

唐朝宦官垄断朝政、掐住皇帝的生死?都是谎言,他们其实是弱鸡仔

席间,王叔文大发牢骚,将朝中的官员,包括宰相韦执宜在内挨个骂了一通。俱文珍却当着他的面前批评王叔文做事极端,驳得他哑口无言。

事实上,“永贞革新”就是唐顺宗亲手按下的停止键。一则由于健康问题,他根本不能亲自参与,二则革新派内部斗得乌烟瘴气,根本无法推进,三则改革内容不切实际,几乎寸步难行。

后来,唐顺宗与王叔文也产生了矛盾,尤其是在立太子的问题上。唐顺宗考虑到自己的健康不佳,想册立李纯为太子,而王叔文担心权力受限竭力反对,这让唐顺宗深感失望。

这些细节表明,唐宪宗是唐顺宗选定的接班人,不存在夺位,也不是俱文珍拥立。永贞革新也是唐顺宗亲手废止的,俱文珍只是反对者之一。

唐朝宦官垄断朝政、掐住皇帝的生死?都是谎言,他们其实是弱鸡仔

在这种情形下,唐顺宗提前禅位给儿子意外吗?反正,我们找不到任何俱文珍强制唐顺宗禅位的痕迹。

② 唐宪宗之死没有谜团

关于唐宪宗的突然死亡,史书中有暗示说陈弘志行凶,但却没有任何细节,甚至不敢明确说,怎么看都是花边小报的伎俩。

于是后人顺着这个思路给陈弘志寻找弑君的理由,还真被找到了,那就是“受郭贵人指使,为儿子李恒扫清上位的道路”。

不过,能找到这个理由的人显然是“半吊子史学家”。

唐朝宦官垄断朝政、掐住皇帝的生死?都是谎言,他们其实是弱鸡仔

唐宪宗在选择继承人时虽然有过一番周折,但李恒是他去世前八年就册立的太子,八年间父子间没有任何矛盾。既然如此,郭贵人为何要杀了丈夫?就为了让儿子早点即位吗?这脑子,驴都懒得踢。

事实上,这位“陈弘志”连名字都搞不清楚,史书至少还有“陈弘庆”、“鱼弘志”的记载,任什么职务也不清楚。就这么一个小人物,他为什么?又有什么能力弑杀皇帝呢?

唐宪宗死于丹药中毒的记载应该是准确的,这是老李家屡教不改的臭毛病,唐太宗、唐宪宗、唐穆宗、唐武宗、唐宣宗,代代相传。

③ 唐敬宗遇害是意外事件

唐朝宦官垄断朝政、掐住皇帝的生死?都是谎言,他们其实是弱鸡仔

唐敬宗死得最窝囊,一顿狂欢后竟然被贴身太监刘克明杀死在厕所了。

刘克明跟陈弘志一样,就是个默默无闻的小太监,史书说,他杀害唐敬宗的理由是因为受到毒打虐待,纯属报复心理。

也就是说,刘克明弑君就是个意外事件,不值一提。

④ 仇士良架空唐文宗是谎言

仇士良发动“甘露之变”,大肆屠杀朝中大臣,将唐文宗软禁,成为宦官专权的典型代表。不过,以我的分析,这个记载靠不住。

首先,“甘露之变”唐文宗应该不知情,更不是参与者,而是李训等人背着唐文宗策划的针对仇士良等宦官骨干分子的清除计划。

唐朝宦官垄断朝政、掐住皇帝的生死?都是谎言,他们其实是弱鸡仔

行动中的一个细节就很能说明问题,当冲突爆发时,仇士良立刻让人用软轿抬走唐文宗,而李训试图阻拦。唐文宗却当众呵斥李训,并跟太监们撤离现场。

其次,仇士良让大学士崔慎由起草废帝诏书就是个谎言,当时的人就指出了其中的错处,彼时崔慎由根本不在京城,这个故事应该是崔慎由的儿子编造的。这么不靠谱的东西竟然被堂而皇之地写尽了史书,你可见所谓的史料真的需要辨析,而不是盲信。

最后,唐文宗傀儡说根本站不住脚,甘露之变后,朝廷的政务都是唐文宗在处理,何来被软禁、架空的说法?

⑤ 刘季述废黜唐昭宗是政变

唐朝宦官垄断朝政、掐住皇帝的生死?都是谎言,他们其实是弱鸡仔

唐昭宗在连续打击下变得意志消沉,整日醉酒,酒后就乱杀人。刘季述在一群宫人的支持下发动宫变,囚禁并废黜了唐昭宗,拥立太子李裕为帝。

不过,这个事件跟刘克明弑杀唐敬宗类似,都属于意外事件,而不是通过手上的权力正常操作。

以上事件跟后人的理解是不是突破了你的想象?历史就是这样,同样的事件,可以做出不同的解读,全凭你的立场。

02. 宦官掌握兵权的谎言

人们都认为,唐朝的宦官之所以这么牛,就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军权,刀把子之下,皇帝只能低头。

唐朝宦官垄断朝政、掐住皇帝的生死?都是谎言,他们其实是弱鸡仔

中晚唐的神策军确实大多时候掌握在宦官手上,但这个“掌握”其实水分很大。

首先,神策军也承担部分安保工作,但主要的任务还是对外征战,他们的安保仅限于外围,内层保安由禁军承担。

皇宫的安保很复杂,绝不是一支军队独立承担,而是由神武、龙武、羽林等六军分担,各自负责不同的区域,且互不统属。也就是说,谁要是想加害皇帝,那就得先搞定外围的神策军,再一层层搞定六军各部,否则无论谁都不可能做得到,除非学刘季述搞兵变,赌一把。

掌握神策军能掌握多大的兵权呢?其实很小,因为神策军也不是一个人说了算,中尉有日常管理权,兵马使有带兵权,枢密使有调动权,持皇帝符节的人有指挥权,只有将这几个权力合二为一,那才叫真正有兵权。

唐朝宦官垄断朝政、掐住皇帝的生死?都是谎言,他们其实是弱鸡仔

通常,左右中尉、枢密使、枢密副使都是宦官担任,但他们之间往往是死对头,这是皇帝的刻意安排。指挥使都从将士中选拔,属于外朝官员,跟宦官集团交集不多。

如果看清了这些细节,你还会认为某个神策军中尉就能凭刀把子横行霸道、欺负皇帝吗?开玩笑,不被打得大小便失禁才怪。

03. 宦官们的覆灭如此轻松

事实上,每一位皇帝上位后几乎都曾经清洗过宦官队伍,上面的那些所谓“牛宦”大多死得都很惨,而且是轻松被搞定,连挣扎都没有。

这就怪了,不是有兵权吗?宦官们为何这么乖?比如王守澄、仇士良,皇帝一句话立刻就被调离岗位,然后就是等死。

唐朝宦官垄断朝政、掐住皇帝的生死?都是谎言,他们其实是弱鸡仔

唯一反抗的就是杨复恭,但也不是利用所谓的兵权反抗,而是在干儿子们的帮助下发难,他所谓的六军十二卫观军容使、神策军中尉、枢密使等一大堆头衔,没发挥出任何作用就缴械了。

不是宦官们“善良”,而是他们根本就没有兵权,也无力对抗皇帝。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如此,唐朝的阉患为何屡禁不止呢?这你就要问皇帝们了。

04. 唐朝宦官就是皇帝的工具

与其说宦官们玩弄唐朝皇帝,莫不如说皇帝们将宦官玩弄于鼓掌。

有一个现象,皇帝们数次清除权宦,为何屡禁不止?很简单,从来就没有真正的清除宦官势力,有的只是换汤不换药,干掉一个不是自己心腹的老权宦,换一个自己放心的人而已,如此周而复始。

唐朝宦官垄断朝政、掐住皇帝的生死?都是谎言,他们其实是弱鸡仔

原因很简单,皇帝们根本不信任外朝官员,他们需要跟外朝抢夺权力,宦官就是皇帝对付外朝的打手、工具。

外朝官员心知肚明,但不敢将责任推给皇帝,只能使劲喷宦官。打个比方,有人行凶,人们不谴责行凶者,却说凶器的不是。

至于宦官在拥立新帝中的作用,其实也不是外界想象的那么“随意”,他们大多是执行人,或者由宦官集体决定,或者与外朝协商。

这没办法,因为中唐以后的皇子们都是被圈养的,外界根本不清楚这些皇家子弟的详细情况,甚至连皇帝有几个儿子都不清楚。

总之,唐朝的宦官是一个畸形的存在,但比起东汉的宦官,他们其实远远不如。至于掌握大权、架空皇帝,都是扯淡。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