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承孝书法重视法度

作者:国是传媒智库

文/单国强

李承孝老师继承传统,有深厚的传统的功底,同时又显示了鲜明的个性面貌。我主要从他的行书来谈,谈谈法度和个性的关系,这个法度是书法基本的法则和规律。

李承孝书法重视法度

李承孝书 自作诗《大同石刻有感》

很多人谈到有很多书法不循规蹈矩,没有传统的因素,就是说没有法度,欧阳中石他在教学里面特别强调传统书法当中的精华是阵通,这个阵通什么意思?阵通就是传统中最有生命力的部分,是在千百年的书法的发展演变的过程当中,始终处于主流地位。因为这个阵通的书法是书法艺术的基本规律,建立了正宗的书法的法度,比如说二王,他的帖书,然后从北魏创造出来的,到唐楷,都有阵通。

李承孝书法重视法度

李承孝书 王维《汉江临泛》

我觉得欧阳老师的教育宗旨是对的,比如说书法当中,书法五体的形成是不一样的规律,是不可一下代替的,当然各个字体是可以相互融合的,各取所长,但是它本体的基本特色不会变,行书就是行书,有些是不能放在一起的,比如楷书跟篆字不太好放在一起,行书跟隶书也不好放一起,但是行书跟草书,草书跟隶书是可以放在一起的,所以各个字体有规律,所以这就是法度,也是阵通的书法遵循的原则。

李承孝书法重视法度

李承孝书 卢纶《送李端》

我也翻过欧阳中石的资料,他的创作道路也是走这个路子,他的楷书是从唐楷学的,特别是学欧阳修,因为唐代是积累楷书法度的典范,所以他必须要学,但是他也学北魏的墓志,为什么?因为北魏的墓志是唐楷的前身。他的行书是学二王的,二王是将行书规范化的开创者,开创了行书标准的体化,草书以王羲之和深勾听为主,王羲之行书加草书形成了当时的形体,深勾听的书实际上建立草书规范的一本字典,所有学草书的没有不学深勾听,欧阳先生为什么学草书主要学这两家?要学法度。因为他知道法度是阵通最核心的内容。

李承孝书法重视法度

李承孝书 李端《招金部韦员外》

我觉得李承孝先生不光学欧阳中石具体书法的风格,还学习了他的观点和创作的方法,所以我们看他写的行书,标准的行书,是中规中矩,字体大小虽然有一些变化,但是反差不大,有的正,有的移,但是整个端正的架式非常好,点化也有一些连笔,初期是有变化的,但是不是非常的突兀,很自然流畅,布局也有错位,但是跟标准的行书的布局相比反差不是很大,这是标准的行书,所以他有很多的字是标准的行书。

李承孝书法重视法度

李承孝书 赵孟頫《次韵冯伯田秋兴 其一》

他的行草里面,行书里面带草或者带楷,他学了其中的一部分,我看他的行楷以楷为主加点行,粗细也有比较大的变化,但是整体还是很好的,他的行草融入了草书,比如字形的大小错落,结构的简化,点化在一个字当中连笔比较多,但是不是每个字都连,每个字都连那就是草书,他很把握这个尺度,布局上相互谦让。

李承孝书法重视法度

李承孝书 金农诗《画竹》

但是他端的架式非常流畅自然的气势没有变,所以这样的行楷或者行草也是符合法度的,这里面基本上没有篆书跟隶书,因为他知道行书跟这两个字体不太好合。所以各个字体的融合你也要看能不能融合,这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李先生非常知道这个法度的,知道这个规矩的,哪些是加不进去的,这就是法度。

虽然他的个性很强,但是我觉得他法度首先是有的,至于个性他还是有个性的,看他的字,你说像欧阳中石先生吗?有一点,你说像其他哪个行书大家吗?也不属于,他就形成自己的个性,首先他重视法度本身就是他个性的一种表现,他的本职工作在教育里面,他搞编辑出版的,编辑是非常严谨的,他一丝不苟的,讲规矩的,你不能没有规矩,而且还讲书法临摹课,还跟你讲。他个性形成了他做事非常严谨,他是循规蹈矩的,这样的个性融入到他的书法当中一定是讲法度的,他的性子也比较沉稳。所以他这样一个特点,讲法度这个特点就是他个性的一种反映。

其次他喜欢书法,是出于自己的爱好,感兴趣,就像古代的文人,闲的时候拿出来写写,并没有刻意的追求书法的什么名气,跟人比个高低,是不求回报的,卖个字画。他就是把写字作为自己修身养性这样的一个方法,都是表达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爱好。

李承孝书法重视法度

李承孝书 赵孟頫《咏怀六首 其一》

所以我们看他的字,大家都说这个字像他的人,像其他各方面的才能,书法方面表现出来了,我们读过他的书法的人都看到这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文人,这一点是非常明确的。

咱们从行书当中看一下他的个性,一个文人是最爱好行书的,行书最早在文人的时代流行的,最早的王羲之的《兰亭序》,行书是从信札,是从自己写的诗当中形成的发展,我也最喜欢用的字体,这个跟文人的爱好有关系,它能够表达文人的情愫。

李承孝书法重视法度

李承孝书 刘禹锡《寄杨八寿州》

他喜欢写行楷和行草,也能够体现他严谨、认真、一丝不苟,投入教学,编写撰著的活跃多能的才能,所以他跟古代的书法名家都是有一点区别的,他书写起来非常的自然,有的时候出来楷,但是并不是刻意的加进去的,他就是自然而然的把楷书融入到行书当中,但是他写着写着就出来了,出来就出来了,布局的大小他也比较注意,但是有的时候他也控制不住。

李承孝书法重视法度

李承孝书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我看到有一行,写斜了,不是很正,他也不计较,就这样,因为他出于自己心情的自然写出来的,小的瑕疵他不计较,这样一来他的个性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所以我们现在老讲要弘扬个性,要有创新,实际上绝对不是刻意的来张扬自己,能造出一个跟他不一样的面貌,甚至背离了法度,追求狂放、怪诞,他不是这样的来追求创新。

李承孝书法重视法度

李承孝书 节临高闲《千字文》

所以他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是潜移默化形成的,是水到渠成形成的,所以他在这种风格里面,让人看到既有个性,又非常的舒服,能够看到他的为人。我觉得他以这个方法来继续在教育领域里面这样做,一定会培养出一批新的人才。(作者系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书画鉴定专家)

艺术家简介:

李承孝书法重视法度

李承孝,1963年生,北京人,师从欧阳中石先生,1997年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书法研究生课程班。现为高等教育出版社编审,教育书画协会理事,编写书法教材多本,中国大学网络开发课程《书法临摹》课程主讲人。1999年主编图书《书法与欣赏》,2010年编著教材《硬笔行书》, 2019年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当代书画名家邀请展,2021年在北京海淀区文化公社举办《“历久弥新”—李承孝书法作品展》,2021年受邀参加在北京大学举行的《百年初心 百年光荣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全国教育书法作品展》,2021年受邀参加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举行的《中央和国家机关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画摄影展》,2022年作品入选由清华大学、(全国)教育书画协会主办“欢庆二十大奋斗新征程”全国教育书法作品邀请展;2022年在文沁阁举办《“翰墨心迹”—李承孝书法作品展》;2023年在奥加美术馆举办《“笔墨逸韵”——李承孝书法展》。

继续阅读